专家称,中国城市化进程亟待走出三大“误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20:21 新华网 | ||||||||
新华网南昌5月10日电此间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实施目标研讨会”的专家认为,中国目前众多地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面临惧怕城市病、严格控制大城市发展和城市均衡分布等三大认识“误区”。各地亟待走出误区,以持续有效地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周围发展了一批城市群,出现了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北京、天津
正在南昌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实施目标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在中国推进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对如何正确看待城市化发展进程各地却存在不同理解,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 认为城市发展引发“城市病”,而惧怕发展城市。所谓“城市病”是一个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环境污染集中的区域,引发城市管理、交通、环境以及市民生活不便问题。但专家认为实践证明,中国现阶段城市大力发展不可避免,不能因可能产生“城市病”而不去发展城市,必须正视“城市病”负面影响,建立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的全新观念。 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专家调查发现,中国大城市的规模明显低于世界水平,尤其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集中度比世界平均低5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低11个百分点,比高收入国家低21个百分点。上海、北京等全国最大城市所产生出的国民财富比重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专家认为,中国城市体系不协调,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都偏小,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制约。 认为城市化的结果应当是均衡分布,遍地开花。专家认为,城市化必须考虑到地理基础的差异、发展阶段的差异和生态条件的差异。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差异很大的国家,因此城市的发展应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中、小城市体系。(完)(责任编辑:熊红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