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东省直机关十六个单位先行承诺接受监督(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00:0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 赵仲炜 闫修彦

  省财政厅: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切实解决突出问题

  首先,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推进全民安康。一是加大农村低保资金转移支付力度。从2005年起,在每年安排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0.5亿元,支持解决“低保”问题。二是从2006年到2010年,省财政每年增加全省革命老区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设资金2.2亿元,5年合计增加11亿元,支持解决“行路难”问题。三是2005年省财政预计投入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约2.3亿元,支持解决“看病难”问题。四是2005年安排5亿元用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补助,认真研究全省农村逐步实现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工作,支持解决“读书难”问题。五是规范《广东省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八公开”制度,支持解决“饮水难”问题。六是继续安排落实农村安居工程资金3000万元和边远分散革命老区村庄搬迁资金1960万元,支持解决“住房难”问题。

  其次,缓解县镇(乡)财政困难,保障基层政权运转。对财力薄弱镇(乡)实行补助。2005—2007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市县及恩平市等共1000个财力薄弱镇(乡),按每年30万元的标准实行补助。

  再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加大再就业资金的投入力度,简化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财政贴息贷款手续。支持建立城乡并重的就业制度。2005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9500万元,支持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施四个一千工程推动广东经贸发展

  组织1000名检验检疫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帮助解决质量管理和技术难题。定期向企业免费提供相关信息,帮助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努力做到,被列入重点支持的企业不因生产工艺原因出现质量问题;帮助企业查找出口退货质量方面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掌握退货信息的一周内,所在检验检疫机构必须派出技术人员下厂,协助企业查找原因,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帮助企业及时应对国外贸易技术壁垒等非关税措施。组织检验检疫技术专家协助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创建国际卫生机场。

  积极支持1000家出口电气生产企业应对欧盟新指令。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在广州建立专门针对欧盟指令的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在电气产品集中的地区设立区域检测实验室。

  重点扶持1000家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生产企业。积极跟踪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态,及时收集信息,为出口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提高产品的通关速度;从技术和管理上大力支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公司十基地(农场)”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开展ISO9000、ISO14000等体系认证,推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疫病疫情防控体系和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充分利用美国FDA、欧盟等进口食品管理机构今年来粤检查对外注册的机会,指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投资1000万元继续推进检验检疫电子监管新模式。

  省海洋渔业局:大幅减轻渔民负担带动渔民脱贫致富

  清理涉渔收费,大幅度减轻渔民负担。取消未经国家和省政府审批的渔船管理费、港口卫生费、过港治安费;免征渔业船舶变更、登记费、海洋渔业船舶船员考试费、渔业捕捞许可证工本费,免收渔民的海事调解费、治安联防费;按现行标准的50%征收渔船无线电频率占用费、渔业船舶及船用产品设施检验费和船舶港务费,休渔期免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按现行收费标准的30%征收渔业船舶船员培训费。对生活困难的渔民,免收渔业船舶船员培训费。

  加大实施“一条鱼”工程力度,带动更多渔民脱贫致富。规范养殖证制度,提高养殖科技层次,建设优势水产品养殖产业带,推进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

  2005-2008年,淘汰生产效益差、安全隐患大的残旧渔船2800艘,将省财政资金1亿多元用于渔民减船转业的补助;加大扶持优质水产种苗生产,计划2005-2008年省财政投入2亿多元,扶持产业项目224个,带动渔民就业18000多人,组织实施渔民安居工程。计划2005-2008年完成沿海渔民安居工程2840户,拿出3200多万元,每户补助1.15万元。

  省教育厅: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维护群众教育权益

  大力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促进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核定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确保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有所提高;在继续免除人均年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基础上,逐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是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到2010年,建成20所现代化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300所左右;二是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三是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四是创新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模式。推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推行学分制,实行灵活学制;加快落实“双证书”制度。

  促进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均衡发展。对民办学校的用地、基建、水、电及其他办学有关方面的规费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建立健全民办学校审批、评估等制度,重点加强对产权、财务、招生、教学和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并将其纳入教育督导的范围;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省卫生厅: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解决群众看病难题

  计划用4年时间,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1000所薄弱乡镇卫生院(含17所华侨农场医院)进行改造建设。改造和新建35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继续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人均10元的标准安排扶持资金,大力开展医疗卫生“献爱心”活动,减免困难群众医疗费用。不断探索救治特困病人的长效机制,争取建立广东省救治特困病人基金,逐步解决特困病人的“看病难”。到2006年,全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60%以上,2010年达到85%。

  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鼓励较大型的民营医院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卫生支农工作。计划全省67所三级医院,每年派驻5名高年资的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一年轮换,连续3年到贫困县医院工作。主要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治疗。通过对口帮扶工作,使全省326所乡镇卫生院得到援助。

  建立规范医疗服务制度,合理降低医疗费用。争取1—2年内,使医疗服务行为、医疗收费行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行为得到较好的规范。

  省建设厅:实施治污保洁工程造福全省千家万户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建设厅重点在实施治污保洁工程、解决城镇特困户住房问题这两项民心工程上下工夫,以先进性教育成果造福千家万户。

  实施治污保洁工程,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指导各地主管部门改革管理体制,实现管养分离。现有从事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运营的事业单位,要按《公司法》改制成独立的企业法人。政府部门要从管行业转变为管市场,从对企业负责转变为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实行污水、垃圾处理的特许经营。鼓励企业通过招投标方式独资、合资或租赁、承包现有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计划会同物价、环保等部门,制定各市收取污水处理费的下限标准,要求各地市在2005年内全部开征垃圾处理费,以建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良性运营机制。

  目前全省仍有城镇住房特困户3.3万多户,为此力争在今年内解决1万户城镇特困户住房,为此将采取五项措施:一是落实责任制度。明确提出解决城镇特困户住房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市、县政府。厅建立季报制度,及时跟踪和了解有关进展情况;二是抓好实施方案和廉租住房项目的落实。组织各市认真抓好当地解决城镇特困户住房具体实施方案的落实,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解困资金和廉租房源;三是管好、用好省财政专项资金。加大督查的力度,督促有关市及时将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或购买廉租住房项目;四是建立通报制度。从今年开始,每季度通报一次全省解决城镇特困户住房进展情况,对进展较慢、工作不落实的城市予以批评。

  省工商局:推进食品准入制度破解流通监管难题

  省工商局将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方便群众办事。对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就近申办登记:今年6月30日起,先在大中城市工商分局直接登记;明年6月30日起,全部委托辖区内工商所登记。对个体工商户的验照,全部委托辖区内工商所办理。对农村流动小商小贩和在集贸市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农民免予工商登记,辖区内工商所主动对其进行备案。

  针对市场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省工商局将全面推进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制度,从流通的关口上破解监管难题。对已出售的存有重大质量问题的食品,要求经营者及时采取措施告知购买者,并做好赔偿和退、换货工作。

  为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确定湛江、茂名、清远、梅州、河源、江门等几个农业大市为红盾护农行动重点地区,以乡镇和农村农资市场为红盾护农重点市场,以种子、农药、化肥为红盾护农重点品种,并将工作重心下移到乡村。

  省公安厅:推出十二便民措施服务群众促进工作

  省公安厅始终围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公安工作,让群众得到实惠”的目标,广泛征求意见,推出十二项便民措施———

  开办广东省居民再次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签注邮政代收受理材料特快专递服务;

  推行驾驶员道路驾驶长途考核监控系统,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由各地级以上市车管所办理(正在试点,10月1日前全省推广使用);

  推行网上预约受理港澳入出内地私家车新办业务(今年5月上旬推出);

  开展高速公路超速违法信息语音查询业务(今年6月推出);

  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驾驶员异地交纳罚款(预计今年8月份推出);

  推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邮政特快专递服务(预计5月18日正式推出);

  在消防业务受理申报表上注明消防审批不收费;

  改革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内容(今年5月上旬推出),防止多次重复审批;

  规范勘察设计单位消防设计资质管理,简化审批程序;

  取消《边境管理区通行证》收费;

  在深圳设立《边境管理区特别通行证》办证点;

  简化边防管理有关手续,免收部分边防证件收费。

  省劳动保障厅:减轻下岗人员负担推进小额担保贷款

  省劳动保障厅为切实加快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一步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进一步简化或取消反担保,切实减轻下岗失业人员的负担;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贴息范围;进一步提高贷款额度,每人可申请3万元贷款额度。

  多方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实个人账户,制定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着力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加强失业保险制度建设,做好失业调控工作。健全工伤保险制度。

  多渠道培养,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今年计划培养新技师1.6万人,启动“三年30万”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每个地级市建设一所以上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年技校招生达到11.5万人。

  多措并举,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做到随到随接访;缩短办案时间;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劳动仲裁办案效率。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延长审理的案件外,保证在60天内结案。

  此外,凡农民工到广东省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求职,均可免费享受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保障政策咨询“一站式”服务等十六条便民利民措施。

  省环保局:推进治污保洁工程环境信息公开发布

  省环保局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广东”,扎实推进治污保洁工程,认真查找涉及群众环境权益的问题。实行环保专项资金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支持山区建设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力争到今年底全省污水日处理能力突破600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45%以上。

  推动脱硫工程的建设,今年争取完成25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电厂脱硫项目,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6万吨。

  加强与公安、交通、技术监督等部门协同配合,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联合有关部门,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清洁燃料,推行在用机动车强制检测保养制度。

  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每半年向社会发布一次全省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健全空气质量日报、水质量周报和重点城市环境质量预报制度,群众可随时查阅每天的空气质量信息和每周的水质量信息。

  建立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公布违法排污企业名单及处理情况,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广州海事法院:试行法官助理制度发挥网络技术作用

  广州海事法院全面推行在裁判文书中公开合议庭成员意见的做法,进一步践行“阳光审判”,确保海事司法公平正义。变“本院认为”为“本法官认为”,全面公开包括少数意见在内的合议庭成员意见。

  积极试行法官助理制度,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确保海事司法高质量。

  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建设一流的自动化工作平台,确保海事司法服务高效率。首先,开发法庭录音数字处理系统,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其次,借助广东省电子政务网,实现院本部与深圳、汕头、湛江、江门四个驻外法庭之间跨地区联网,提高服务效率;再次,建设海事司法领域首个审判资料电子数据库,发挥案例资源的审判借鉴作用。将建院21年来已结案件的一审裁判文书及二审裁判文书,全部进行数据录入、分类管理,刻录在光盘内保存,便于查询参阅,利于发挥案例资源的作用。

  加快驻外法庭建设,在已完成深圳法庭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将按规范标准建设好汕头、湛江法庭。
广东省直机关十六个单位先行承诺接受监督(图)
  图:省直机关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情况汇报会。本报记者 赵仲炜 摄

  省质监局:食品企业普查建档名优企业联合打假

  省质监局加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卫生监管工作,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建档制度,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制度;实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强制出厂检验制度。强化企业产品质量责任,重点突出对微生物、添加剂等安全、卫生指标的检验;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制度。招聘405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巡查人员,专门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工作;主动向基层政府通报当地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情况,将食品区域性质量问题的责任与辖区政府责任紧密结合起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奖励制度。

  选择20个左右同一类产品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专业镇,建立专业检测站;及时更新标准,完善我省标准数据库,免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网络查询标准目录服务;每年引导、扶持100家具有一定规模、产品质量优、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每年联系1000家初具规模、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民营企业,帮助其建立健全标准、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三大体系;继续为15000家中小型企业的厂长、经理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等知识的免费培训。

  加大打假力度,成立广东省名优企业打假协会,实行12365举报投诉热线24小时值班制度,受理产品质量申诉,对申诉案件,在3天内组织调查处理;狠抓食品、农资、建材、黑心棉等专项查处。

  省文化厅: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省文化厅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大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解决东西两翼文化设施落后的问题。在扎实推进省博物馆新馆、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着重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相对偏远地区建设文化网点,提高城乡文化设施覆盖率。至2008年,省财政拨出1亿元扶持东西两翼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解决基层文化信息资源贫乏的问题。以基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为依托,建设遍及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争取在2008年前,70%以上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完成基层中心建设,有条件的村文化室建立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好广东流动图书馆,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今后每年广东流动图书馆将继续建设15个分馆;办好“广东流动博物馆网”;创建“广东流动演出服务网”,解决群众看戏难的问题;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解决农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网吧专项整治成果。

  做好粤港澳的文化合作,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的文化融合和优势互补,寻找文化产业发展新契机。

  省农业厅: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实施农民增收减负

  省农业厅致力改善贫困村、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首先,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安居工程。每年解决贫困农户危房改造3.2万户,力争在2008年底基本解决贫困农户的“住房难”问题;其次,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投入1960万元,帮助873个离村委会7公里以上、特别边远分散的革命老区村庄1.4万户、6.5万人进行搬迁,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再次,精心培育和扶持100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在山区贫困地区分期分批建立10个“广东省扶贫培训基地”。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今年计划投入3.9亿元,改造中低产田63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1万吨,新增产值1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3.2亿元。

  努力实施农民增收减负工程。从今年开始,全省全面实行免征农业税。力争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工作,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因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不规范而引发的纠纷和上访等问题。清理、减少涉农审批、收费项目,实行行政许可办理中心一个窗口对外。今年,在全省组织100个农业科技下乡小分队,重点推广100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全省1000个乡镇举办1000场次的农业科技讲座;组织10000名农技人员到10000个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省交通厅:改革公路建设管理理顺交通执法体制

  省交通厅开展公路水路服务设施公共服务和卫生清理整顿。全面开展全省交通公路水路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清理整顿。全面开展交通公共服务质量大检查,派出检查组对全省公共卫生和公共服务的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整改不到位、清理不过关的单位、部门进行通报。规定每月由各地交通局和各高速公路业主单位,将开展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情况上报省厅,确保此项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改革公路建设管理体制。针对有些地方急于求路,而资金筹措不足,造成各地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等现象,以及有些地方建设项目重规模等级,轻质量造价管理,普通公路交工验收项目的优良率低的问题,改革普通公路建设模式。积极摸索和推进“代建制”模式,将政府投资项目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公司或具备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其它企业代理建设,促使政府投资工程“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努力杜绝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的现象。

  加快公路管养分离的步伐,提高公路养护水平。公路管理部门对养护工程从行政管理转为合同管理。通过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和养护水平,使道路保持良好路况水平。

  理顺交通执法体制,整合省、市、县交通部门及交通领域事业、企业单位的公路运政、水路运政、公路(含高速公路)路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交通规费稽查等方面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职能,实行交通综合行政执法。

  省民政厅:最低生活保障建网深化殡葬改革力度

  省民政厅全面构建最低生活保障网,努力实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首先,省级财政今年增加5000多万元,用于扶持解决低保全覆盖问题。其次,严格落实低保对象家庭备案制度、操作规范和公示制度、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办法。力争今年年底前把农村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以下的47万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力争到2007年全省建立起完善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帮助低保对象解决看病问题。

  努力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生活水平,实现五保应保尽保。争取在今年底把符合条件的约7万应保未保对象全部纳入五保供养。同时确保五保供养水平逐年提高。

  加大实施“千间敬老福星工程”力度,改善农村养老条件,用3-4年时间,对全省904家条件差的乡镇敬老院进行改、扩建。

  加大深化全省殡葬改革力度,建立和健全殡葬服务收费制度、殡葬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遗体管理和火化证管理制度。严格遗体火化管理和监控程序、经营性公墓的价格管理制度。

  加大实施“明天计划”工程,扶助“残疾孤儿”回归社会。从2004年至2006年的3年期间,从福利彩票公益金筹集5000万元,为2000名残疾孤儿有效实施手术矫治和康复。

  加大解决下岗失业伤残军人及城镇退役士兵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复退军人上访突出问题。此外,切实做好百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维修保护工作。

  (晓航/编制)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