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5公里“隐形”高架现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12:42 新闻晚报

  不用一工一匠,不费一砖一土,只要一组数学函数、一个计算机模型,就为上海平添了15公里长的高架道路!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和同济大学专家们的科技智慧结出的硕果。依靠多学科的巧妙结合,他们创造了全国首个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这套系统今年将在全市76公里长的高架道路进行全覆盖,在提高20%的通行效率的同时,无形间为城市增加了15公里左右的高架路。

  在昨天的上海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一等奖的“上海市高架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代表,它配合上海排堵保畅这一热点问题,为申城交通提速加了把“油门”。而项目完成人之一、市政工程管理处总工程师袁文平却说,保证高架通畅的功臣,是路底下一只只“电子眼睛”和路两旁一块块“电子导游”。

  驾驶员有“千里眼”

  昨天下午记者试乘了一辆出租车在延安路高架上由西向东行驶,原本司机打算在茂名路口下去,来到江苏路下匝道口处时,一位高悬在龙门架上的“电子交通导游”醒目地提示:现在茂名路下匝道口出现黄色拥堵标记。司机当机立断,从江苏路下匝道口提前下去,顺利避开了可能遇到的拥堵。

  司机说,其实驾驶员们遇到道路拥堵,都会有意识地选择改道分流,这样也可以主动参与缓解拥堵,但司机没有千里眼,几百米以外的哪里堵、哪里畅无法得知?多亏了去年新出现的这些交通情报板,如今高架道路在主线分流处、出口匝道前都安装了这些“电子导游”,用红、黄、绿三色分别表示阻塞、拥挤和畅通,前方道路、高架路网、出口匝道周边交通的情况都一览无余。“太方便了,最近高架上的路况也好了许多,我们驾驶员都希望这样的板越多越好。”

  “土地爷”长电子眼

  “电子导游”何以威风八面?因为高架路底下的“土地爷长了眼睛”,据袁文平介绍,在整个内环线、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上,每隔400米的路面底下都埋了一股环形线圈,它们就是高架路网的“眼睛”,每时每刻经过路面的车速、流量数据都能被它们准确捕捉,每隔20秒传送一组数据到市政工程管理处监控中心。通过中心计算机的调度和预测,把结果反馈到高架上的一块块电子情报板上,“电子导游”就能发挥功能了。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也显示,通过“电子导游”及时发布诱导信息,最近连续数月高架道路畅通时间、平均车速都提高了近20%。通行效率长两成,相当于本市增加了15公里长的高架道路,节省了近50亿元的建设资金,减少了10%以上的尾气排放,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数学公式四两拨千斤

  “电子导游”背后靠着“电子眼”,智能交通背后靠什么?是数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科学的结晶:一对四两拨千斤的函数和模型。上海自主研发的不同道路环境下的交通状态自动判别函数,准确率达95%;基于交通神经元网络的行程时间预测模型,能准确地预测长距离的行驶时间,精度达96%。无论在精度还是预测里程长度上,上海的算法模型都领先于在智能交通上先行一步的日、美等国技术。

  据袁文平透露,今年南北高架北延伸段和逸仙路高架完工,一块块交通“电子导游”将在全市76公里长的快速路上全面铺开,正在建设中的中环线今后也会“智能化”,所有“电子眼”的数据将统一联网到同一个监控中心,智能交通的地图会越绘越广。作者:晚报记者许可臻摄影报道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