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前湖上巨型温室该不该建?专家认为会破坏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15:15 龙虎网

  【龙虎网讯】新闻索引:南京前湖背倚钟山,东依明孝陵,南绕明城墙,湖泊水域面积约150亩,是钟山风景区内最大的水源地,也是南京城区内仅有的几片湖面之一。前湖以及周围的景区片成为钟山与城区之间的一条自然过渡带,也是南京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自然保护带。而从今年3月开始,在前湖的东北边开始了一个名为中山植物园南园二期工程的建设,巨大的树叶形温室建筑将伸入湖面30米。记者调查后发现,该项目虽然手续相对完备合法,但忽视了对周围环境及生态的影响,项目论证会也没有环保、水利等部门和
市民代表参与,其权威性值得商榷。有专家直言,工程肯定会对前湖的水文环境造成破坏。更有专家提出,圆明园防渗工程的教训已经摆在前面,目前南京的这项工程应该暂时停工,再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召开听证会,以确定工程该不该建,该怎么建?

  【调查】

  珍贵秀丽的前湖上大兴土木,到底是修什么工程?工程建成后,会不会对环境及生态产生影响?这样的一个工程,是不是非要以占用稀有的湖面作为代价?就这一系列问题,记者先后采访了与工程有关的各部门。

  规划:湖边在建巨型温室

  南京市规划局综合处负责人说,“正在建设的是中山植物园南园二期工程。这个工程是经过规划公示和规划审批的,环评、规划等所有手续完整、合法”。在南京市规划局网站(www.njghj.gov.cn)公布的工程规划方案公示材料上,前湖边一座现代化的全透明钢架型温室临水而设,总面积1450平方米。3个巨大的温室,外形似3片树叶,其中一个温室伸入水面长达30米,对水面的覆盖面积大约500平方米。

  据介绍,工程从当初构思、设计、评审到现在,至少酝酿了4年时间,最终在今年3月动工,预计10月之前完成整体的框架建设。

  “这是一个公益性项目,建成后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成为搜集全球各地珍稀物种的基因库,第二是作为青少年的科普基地,在这方面,我们南京比起北京、上海已落后许多。另外,温室还会有偿对游客开放”。项目规划资料还称,此工程位于南京钟山风景区旅游黄金线———玄武湖、中山陵等的中间地带,可串起黄金旅游线,建成后能促进南京旅游业的发展。

  设计者:工程并不占湖面

  树叶形温室方案是由南京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与香港边缘建筑环境设计事务所联合设计的,在19位评委中获得最高票数6票而当选。2002年12月底举行的专家讨论会会议纪要记录了评审们的意见:“该方案主体温室采用树叶形与植物园主题吻合,3片叶子的选形体现了与自然的融合,亲水型的设计构思独特,两温室之间的地下相连,用于展示植物根的构思也很独特。”该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南京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钟容说,这个工程设计方案能获得通过,证明该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已被考虑在内。“项目十分美观,虽然有部分建在水上,但只是支撑在水面上,不会占用湖面面积,而且温室是透明状的,对于整体景观没有破坏。”

  植物园:填湖是暂时性的

  “工程建成后,对前湖地区的整体环境只会优化而不是破坏。”中山植物园计财处蒋处长说,“目前围堰的前湖西北角,2002年前还居住着五六户居民,湖边生活垃圾遍地都是。眼下虽是工地,市民也见到了前湖部分被填,但这只是建筑之前的围堰和地基夯建,是暂时性的。要不了多长时间,这里的环境将是园林化和有序的。”

  蒋处长说,温室中都是植物,没有任何污染,施肥都不怎么需要。作为一个物种基地,在里面也不会建排放污水废气的茶社餐厅等旅游配套设施。温室的相关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厕所以及地下管道铺设,都是环保的,不会对现有景观造成破坏,整体设计与整个钟山风景区是协调的。

  “我们就是做环保、绿化工作的,对环境不利的项目我们是不会做的。”中山植物园办公室主任赵敏告诉记者,工地上的树根都是一些杂木,有用的树在施工前就已移植走,而且经过了层层审批,前湖岸边那一块地原本更是以杂草和杂木居多。中山植物园南园二期工程部的蒋先生说,这个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5亿元,原准备建在植物园东边的一块空地上,但由于那里属明孝陵保护规划核心保护范围,才被迫移到前湖边。至于温室建在水上面,“那是立项时一位领导提出‘能不能搞个临水建筑’”,后来设想变成了现实,计划修改后移到了前湖边。

  蒋先生说,工程地址本身是一块未曾开发的荒地,植被稀少,也没多少稀有树种,地址选择是恰当的。温室建成后,周边地区也将栽种部分树种,铺设草皮,建成绿化带,这将比当初杂树、杂草交错的沿湖风景好多了。

  【现场】

  填湖:围堰圈起大片水面

  5月10日,南京阳光明媚,穿过树影婆娑的中山陵幽静小道,来到中山门外的前湖景区,此处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从湖东边的一条水泥路拐下去向东北方向,眼前的湖面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土堡”形围堰,围堰已成型,厚厚的泥土围出一个100多米的长堤,与湖岸结合将湖水分割开来。围堰高出水面3米左右,其中四五亩水面的水基本被抽空,埂上堆着大量准备用于防渗加固围堰的沙包。前湖的西南面是明城墙,东北面是明孝陵风景区,围堰距离明城墙大概只有100多米,在青山绿水中显得很突兀。

  在湖对岸,10多名工人正在砌地基石块,场内还有几台挖掘机,其中一台正在将土方填进围堰内;湖边的工地上已建成了三间工棚以及一间简易厕所,不少建材已经运进现场。工地围墙外,一对新人正在拍外景照,新郎称他和新娘前年在前湖边的那片小树林里相识,之后经常在此约会,牵手之后,他们决定将婚纱照的外景地选在前湖。然而昨天的前湖在这对新人眼里看来,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被繁忙工地上的一片黄土代替了,在建工地与自然优美的湖泊风光显得格格不入。附近钓鱼的一些市民说,“大概是要搞个什么重点工程,施工是从今年3月开始的,施工内容我们不清楚”。记者向工地里面的人打听,但工人们闭口不答。

  市民:沿湖一些树木被砍

  在工地刚被整平的泥土中,记者看到一些树桩和树木根茎,可以判断这些树木至少有手臂粗。在围堰处,有几棵直径在30厘米以上的树根露在外面,断口处有明显砍伐痕迹。在工地的西北面和东面,工人们正在用几棵四五米长的树干固定建材堆放点,工地西边还有大量树枝堆。在进入工地的门口边,有几棵刚刚移植过来的树木。

  据一位经常来此游玩的市民介绍,工地所在地以前是临水的滩涂,岸上是块小森林,其中有不少大树,而且还有部分统一的树种已形成沿湖的景观林。“3月底,我发现一些树有的被砍伐,有的被连根挖起运走,而这边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记者偶然发现,工地还有一个偏门,一条人工开辟的小道上满是渣土车的车痕,小路一直延伸到工地后方的小树林。在树林50米深处,出现了一处约千余平米的渣土倾倒场地,工地上的渣土车直接将一些土方倾倒在该处,而场地周围的树木都被砍断,有的大树还是齐根处断裂倒在一边。由于在树木丛的掩护下,一般人很难发现这个场地。一位几乎每天都来前湖边钓鱼的市民告诉记者,3月份施工以来湖边发生不少变化,前湖西北大片地方被工地围墙圈了起来,渣土车每天在湖边呼啸来去,搞得湖边尘土飞扬,“现在鸟叫都越来越少了。”

  【质疑】

  前湖边的这个巨大工程是不是如中山植物园及有关专家所说,施工不会破坏环境,而且施工后还会改善环境呢?记者在深入调查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整个工程从规划到施工存在着诸多疑点和问题。

  论证会为何没有环保部门?

  中山植物园提供的材料上写明,2002年12月召开的项目专家论证会上,与会人员共19人,但其中竟没有一人来自省市环保部门,也没有水利、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专家。

  中山植物园办公室赵主任承认,“水利和水污染方面的专家缺席论证会的确是个遗憾”。南京市水利局水资源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建设方考虑更多的可能是规划和建筑,而忽略了水利部门的专业作用。一位民间环保人士对记者说,此次专家论证基本上是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论证的,他们讨论的内容更多是建筑的美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而未完整地考虑到这个项目会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及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环境破坏等问题。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魏加泰副教授说,“没有环保生态方面的部门和专家参与,的确是一个缺憾和不足”。

  填湖伐树为何不进行环评?

  中山植物园提供了江苏省环保厅《关于中山植物园南园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回复,该回复对环境影响报告表示同意。但针对的只是该项目工程的基础设施部分,而对建筑过程中牵涉到填湖围堰、树木迁移砍伐等未有详细说明。

  江苏省环保厅开发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批复文件仅能证明植物园的这项工程的基础设施部分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而此处的基础设施主要是包括工程中的管道、线路铺设布置、停车场建设以及公共厕所等内容,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侵占湖泊的环评内容并无显示。该工作人员明确地说,“植物园仅向省环保厅提供这份基础设施环评报告,而无整个项目的环境评价内容。”

  对比几份文件,记者意外发现,规划局对该项目的明确名称是“中山植物园南园二期工程项目”,而省环保厅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则是针对“中山植物园南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两个项目名称并不一致。南京市规划局城中分局一位王姓工作人员解释,鉴于各部门对项目理解的差别,环保部门所述“基础设施”应指整个工程项目。从前湖项目来看,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基本上都是同意的,而且在规划公示期内也无明确反对意见,该项目上马从程序来讲是合法的。

  温室工程真没有侵占湖面?

  2003年6月26日,中山陵园管理局下发《关于中山植物园南园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批复》明确指出:南园二期方案建筑周围的大树应尽量保留和避让,建筑与大树发生冲突时,建筑可进行微调避让。南园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中必须补上环保“三同时”(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方案设计。

  而现实是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力度相当大。首先是平地休整,湿地遭破坏,原有草地被铲除,大量树木被砍伐或移栽;其次是围堰侵占了湖面。同时施工过程中不少污水经过一个简易的“过滤池”排入前湖,甚至不少建筑垃圾还直接掉进了湖内。湖外的树林内人为砍伐,渣土车直接来往肆意倾倒等等。很显然,中山植物园并未遵循中山陵园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和规定,而是按照当初的设计方案我行我素。

  中山植物园及工程的设计者一再声称,温室只是伸到了水面上,但没有侵占湖面,目前的围堰到七八月份就要拆除,扎根湖里的也就是几根柱子。“在湖里打桩就是填湖,只是面积小而已。不填湖,不占地,桩怎么能够打起来?”常到前湖边钓鱼的张先生说,“一个巨大温室伸到水面上也是侵占湖面,表面上看与湖不相沾,实际上破坏了湖的空间完整性。”南京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围堰、打桩、夯地基,哪怕是最后未造成填湖现象,但侵占湖泊面积的事实已存在。

  湖泊保护条例为何没遵守?

  今年3月1日施行的《江苏省湖泊管理条例》中公布了137个受保护的湖泊名录,前湖名列其中。该条例第11条明确规定:在城市市区内的湖泊保护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与防洪、改善水环境以及景观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依法获得批准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或者设置其他设施的,不得有缩小湖泊面积、影响湖泊的行水蓄水能力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安全、影响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保护目标和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等情形。

  江苏省水利厅法规处一位工作人员称,既然前湖被明确列入了湖泊保护名录之中,就应该按照条例内容执行。“不管怎么样,工程占用水面,缩小了湖在汛期的容量,对于防汛抗洪肯定有影响”。中山植物园提供的材料中,并无相关获得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批复。中山植物园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知道《江苏省湖泊管理条例》,但温室项目实施在前,条例颁布在后。如果条例早3年出来,我们肯定会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去做”。

  【专家】

  工程肯定会破坏水文环境

  “这主意到底是谁出的,是搞建筑学的、美学的,还是生态的?”得知前湖边将建巨大温室项目后,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马光教授有些激动,“现在城市的水面非常珍贵,水面上包括水边范围都应该尽量少搞建筑,以避免直接或间接影响生态环境”。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魏加泰副教授表示,这个项目是在明城墙边上,尽管温室是泊水而设,但实际上湖面是减少了,“开了这么一个口子,会产生不好的引导。”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王腊春教授说:在前湖上填湖修建温室肯定会减小水面、水气,破坏水生态平衡,只是破坏的程度有大有小。

  前南京水文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退休高工张佑民老先生认为,“无论是项目在建时,还是建设之后,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张老先生说,南京雨季一般是在5月下旬至6月初,一直至八九月份都是汛期,城区内的河道湖泊也是防汛的关键点。工程围堰建设时必然侵占部分前湖面积,导致水体容量减小,从而威胁前湖的防汛功能。张老先生还提到,前湖目前已与湖内水草、水下生物以及周边的树木、草地形成一种平衡,而填湖围堰、砍树筑楼、以及建筑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建筑噪音、垃圾、污水肯定会破坏这样的平衡。

  景区内动工应先考虑环保

  江苏省环保厅一位专家直言不讳地说,工程在钟山风景区这一南京“绿肺”上动工,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对生态的影响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点。无论什么建筑都应将环保工作放在第一位,不应为了工程建设的方便破坏环境,尤其是钟山风景区,保护力度应大于开发利用。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薛建辉院长认为,每个建设项目都要经过环境评价才能上马。而这个环境评价不是仅对其中的基础设施进行环评,也要对建筑之前的砍树、移树、平地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施工过程以及之后的行为都包括在环评内容之中。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柏意尧博士告诉记者,以前就听说中山植物园的这个新建项目,中山植物园的初衷也许不错,但这种做法势必会影响到周围的生态,具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要看围堰的面积。如果环评只对基础设施部分进行,这对整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就不全面和客观。建议改善一下建设施工的方式,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应借鉴圆明园停工再论证

  前湖边温室工程的上马,还让许多专家联想到了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圆明园防渗工程。

  目前了解该项目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规划局网站上的公示。一位湖泊方面的学者认为,“公示仅局限于规划局网络是不够的,能上网的而且上规划局网站的市民毕竟不多。这么重大的项目应尽可能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做到科学决策。”

  江苏省环保厅一位专家说,前湖不是某个单位,也不是某个部门的,而是全南京市民的。在前湖施工,光开几次专家论证会是不够的,何况论证会还缺少环保、水利等行政部门的专家及市民代表参加,论证会结论的权威性、科学性、全面性、公正性,很难令公众信服。工程立项时应通过各种媒介,尽可能让更多的市民知道,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前湖上巨型温室该不该建?专家认为会破坏环境

  作者:吴宏 孙玉春

  (来源:现代快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