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肇星谈中日关系: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是危险的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17:26 光明网
李肇星谈中日关系: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是危险的事(图)
  5月7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左)同日本外务大臣町村信孝在京都举行双边会谈前握手。(新华社记者吴谷丰摄)

  正在日本京都出席第七届亚欧外长会议的中国外长李肇星7日晚与日本外相町村信孝举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会谈。双方着重就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台湾、东海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等问题深入、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李肇星: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是危险的事

  李肇星与町村信孝的会谈于5月7日晚举行。据报道,会谈进行前气氛十分愉快,李肇星与町村信孝微笑着握手并接受记者拍照,日本媒体在报道中称中日展开“微笑外交”。

  会谈开始3分钟后,在场记者被要求离场。据日本媒体披露,会谈进行过程中,双方都不甘示弱,态度十分强硬。尽管双方都承认改善中日关系十分必要,但对有争执的问题,双方可谓是针锋相对。在会谈过程中,李肇星表示,希望日方能与中方一起采取实际行动,尽快扭转中日关系的困难局面,使两国关系重新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日本官员透露,李肇星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并表示“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是危险的事”。

  东海问题本月开谈

  尽管李肇星此行是出席在京都举行的第七届亚欧外长会议,但在会议期间举行的中日外长会谈和中日韩三方委员会会议引起了媒体的普遍关注。此间评论认为,近期,中日、韩日进行了频繁的双边磋商,日本方面十分清楚,同周边国家关系恶化就会被孤立,也会影响日本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所以,日本十分希望利用这次亚欧外长会议的机会,改善同中韩的关系。

  在7日进行的中日外长会谈中,尽管双方还存在很大分歧,但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中日双方达成了初步共识。据美联社报道,中日双方将成立联合小组,对中日历史纷争进行研究。双方还同意在5月内就东海石油天然气开发问题举行会谈。在中日外长会谈之前,中日韩三国外长还举行了中日韩三方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议强调三方加强合作的重要性,并决定适时启动副外长级高官对话,加强三国在地区合作等问题上的协调。

  此外,5月6日下午,町村信孝还在京都市内的饭店与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举行了会谈,双方达成协议,小泉纯一郎首相将于6月下旬访问韩国,并与卢武铉总统举行会谈。

  有分析认为,日本同中韩两国的关系是否能发生真正转变,还要看日本是否能做出实质性让步,而这其中还将有很大变数。

  日本各界热评中日关系

  日本媒体对于中国外长李肇星的到访纷纷以大篇幅报道。《东京新闻》8日发表社论,批评小泉首相一再参拜靖国神社,被作为不反省历史的象征,刺激了反日情绪。该文章还强调,日本在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重大问题上都需要中韩两国的合作,必须要和中韩两国改善关系,因此,必须重新树立日本的亚洲外交。

  对于今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些分析并不乐观,《朝日新闻》认为,日中外长在会谈中虽然就努力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达成了一致,但在历史认识等根本问题上依然存在着很深的鸿沟。

  对中日关系的现状,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也十分着急,他表示,面向未来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加强一般百姓之间的交流,加强议员外交十分重要。他指出,首相只有一个,而议员人数很多,议员之间加深了理解和加强了个人关系有助于推动两国的关系。他表示要加强日本议会同中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之间的交流。

  日本担心中国成东亚主导

  第七届亚欧外长会议于5月7日闭幕,会议期间,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外交大臣阿塞尔博恩进行了会谈。町村在会谈中再次表示强烈反对欧盟解除对中国的军售禁令,阿塞尔博恩重申了欧盟的一贯立场。

  此外,在京都同时举行的还有东盟与中日韩非正式外长会议,东亚合作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前,日本方面有分析指出,中国正逐渐取代日本成为东亚峰会的主导者。分析认为,在东亚地区,中国不仅在政治影响方面超过了日本,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大。中国与东盟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也领先于日本,日本现在正抓紧时间,与东盟各国进行谈判。驻日本特约记者张莉霞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