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别把孩子的正常生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08:26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上期刊登的《如何应对孩子的“怪毛病”》一文,解答了孩子出现的一些日常心理问题,解除了许多年轻妈妈的困惑。随后又有很多家长来电,咨询许多困惑她们的有关宝宝生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宝宝打喷嚏是不是感冒?溢奶是不是肠胃有毛病?到底如何分辨宝宝的“异常”?记者再次采访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儿童保健专家王玉玮教授。

  打喷嚏有助于清除鼻腔异物

  王教授说,宝宝轻微的咳嗽和打喷嚏,有助于清除鼻腔和喉咙中的黏液或者分泌物,并不一定是疾病的症状。除此之外,有的孩子对强烈的光线非常敏感,出生后的头几天里,有时一睁开眼睛就会打喷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光线同时刺激了眼睛和鼻部的神经。尽管宝宝有时喷嚏很多,但并不一定就说明他患有感冒。这是因为,宝宝的鼻黏膜非常敏感,打喷嚏不但没有坏处,反而有助于将宝宝鼻内的异物排出,还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宝宝的呼吸道。所以宝宝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症状。有的时候溢奶返流至鼻腔中,也可能引起打喷嚏。洗澡后受冷气刺激,也会引起打喷嚏,妈妈不必过于担心,注意保暖就是了,千万不要随便就服感冒药。

  口吐泡泡是为吃辅食做准备

  张女士的宝宝两个多月了,近十几天经常口吐小泡泡,有时偶尔咳嗽,但不发热,吃奶和精神都很好,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说宝宝可能得了肺炎,让照胸透,又让吃抗生素,吃了4天~5天还是这样。再去复诊时,医生说宝宝最好住院观察治疗,搞得家长很紧张担忧。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是不是肺炎呢?王教授说,宝宝口吐泡泡,并不一定是大问题,这有可能是宝宝的一种反射动作或寻找奶头的反应,两个月左右的宝宝唾液腺开始发育,所以会有很多口水,顺便可以吐几个泡泡玩,这是为宝宝吃辅食作准备。因为唾液是用来消化淀粉类食物的,所以有充足的口水才能开始吃辅食,因此年轻妈妈不必过于担心。另外,有些宝宝在长牙之前,也爱吐泡泡,这是因为宝宝的口腔功能还没发育好,不能及时地将口水吞咽下去。如果宝宝只吐泡泡,不咳嗽、不发烧、无烦躁哭闹,吃奶正常,妈妈就不要紧张。很多年轻妈妈不了解情况就随便找医生诊断,结果耽误时间,又白白耗费了不少人力、财力,或者自己随便按照肺炎给宝宝吃药,这些都可能更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健康。那么到底什么症状预示宝宝得了肺炎呢?当伴有发热、咳嗽、吃奶呛咳,特别是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经及时恰当的处理,绝大多数肺炎患儿是可以很快恢复的。

  消除孩子打嗝

  有绝招

  孩子打嗝,这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年轻妈妈无需紧张。打嗝一般是由于宝宝吃奶过快或受到惊吓引起的。当孩子吃奶过快,就会吸进空气,膈肌就容易产生突然、不规则的收缩,便容易打嗝。当宝宝紧张或受到惊吓时,也同样容易打嗝。宝宝打嗝一般表明,宝宝体内与呼吸有关的肌肉间的协调功能尚不完善。一般家长不了解情况,还以为孩子是消化不良,就会很紧张,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很容易就能解决问题,可以给孩子喝点温水或弹弹孩子的足底,就能缓解打嗝。还要注意的是,很多妈妈以为宝宝哭闹就是饿了,就要给宝宝喂奶,认为喂奶可以缓解宝宝哭闹,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样孩子就容易吸进空气造成打嗝,所以千万不要在孩子哭闹很厉害的情况下喂奶。

  宝宝溢奶并非大问题

  宝宝经常溢奶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小孩子的肠胃不同于大人,水平位比较浅,所以吃奶很急时,往往容易溢奶。虽然宝宝溢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不能忽视,而是应该尽量避免溢奶的发生。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要让宝宝的位置保持在半倾斜状态下,喂奶不要过急,特别是用奶瓶喂时,奶嘴开孔不要太大。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溢奶不同于吐奶,吐奶量较多,像喷出来一样,是一种病态,应该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而溢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注意喂奶技巧,喂后轻轻抱起孩子,头部靠在妈妈的肩上,用手拍拍宝宝的背部2分钟-3分钟,待听到打嗝声再放到床上,就可以避免溢奶。喂奶后不要给宝宝换尿布,也不要让孩子哭闹。

  流口水可能是长牙的征兆

  宝宝流口水大多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6个月—7个月的宝宝开始长牙,也就开始吃辅食了,而食物常常会刺激神经、唾液腺等,就会使口水分泌量增多,加上宝宝的口腔容量较小,不会及时吞咽、调节,于是口水积多后,就容易使宝宝流口水。随着宝宝的长大,口腔功能的完善,这种流口水的现象会自行中止,所以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流口水,则有可能是宝宝的神经或内分泌系统发育得不好,或是口腔有炎症、宝宝消化不良等,就必须及时进行诊治。

  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容易出现惊跳

  宝宝在睡眠时常常出现惊跳,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孩子惊跳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不健全引起的,外界的任何刺激,哪怕是被一个小蚊子叮了一下,都可能让宝宝产生惊跳现象,这种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直至消失。当宝宝惊跳时,妈妈要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部位,使宝宝安静下来。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把惊跳与惊厥区别开来。惊跳一般表现为宝宝双手向上张开,又很快地收回,有时还伴有啼哭。惊厥则表现为宝宝两眼凝视不动、震颤,或不断眨眼,嘴里反复地咀嚼或不断吸吮,吸呼不规则,皮肤青紫,面部肌肉抽动。如果宝宝出现这种症状时,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本报记者曾琳

  实习生郑淑丽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