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九吨垃圾之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1:53 京华时报

  作者: 李泓冰来源: 《人民日报》

  据报道,五一7天假期,天安门广场日产垃圾19吨。这个数字,比两年前的十一黄金周几乎增长了一倍。环卫工人说,如果不清扫的话,广场每天的垃圾能没过脚踝。

  有一种说法,看一户人家的素质,不妨去看看他们的厕所。言下之意,倘是客厅,不
管怎样的人家,总还护得住一份体面。那么,天安门广场,该是北京乃至全国的一个庄严的“客厅”了吧?垃圾都纷纷扔进“客厅”了,国人的体面何存?

  绝大部分乱扔垃圾的人,其实很明白这是一种恶习。痼疾难改,关键在于不想改也不必改。

  不想改,是因为习惯。因为对这个城市,甚至对我们的国家,缺乏一种真正的主人心态,反正是“公共的”地盘,脏点儿乱点儿,与我何干?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主人翁意识教育,仅从“乱丢垃圾”横行,可看出这教育还留下一片真空。

  不必改,是因为安全。首先没人指责,没有舆论压力,形成了一种安全的、从众的集体无意识;其次法不责众,有把握不会遭受任何惩罚。虽说许多城市曾经争相出台“重典”,企图将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从模糊的道德范畴上升到明晰的执法层面,课以重罚。然而,天安门的19吨垃圾,无情地证明了所谓“重典”的效果不彰。

  其实,不是“重典”不灵,而是执法本身虎头蛇尾。风头一过,一切照旧。国人甚至包括一些执法机关的“还原”本能,和“健忘”一样源远流长。其恶果,是法规失去尊严,垃圾们就在“法不责众”的保护伞下,继续招摇。

  因此,天安门广场的19吨垃圾,可以说毫不留情地展示着国民素质的残缺、道德教育的失效和执法能力的孱弱,甚至也在考问着我们爱国的真诚。为了国家的清洁和体面,如果连举手之劳都懒得去做,就算是到过天安门前,也心潮澎湃过,就能算是真正的爱国了吗?

  一个能造出遨游九天的载人太空飞船、能筑起震古烁今的三峡大坝、能创造令世界刮目的经济奇迹的民族,却在天安门广场每天丢下19吨垃圾,这真的不能不说是一种耻辱!

  但知耻近乎勇。让我们首先从“知耻”开始。

  摘编自《人民日报》5月11日 文/李泓冰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