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都市报:台湾情怀应以两岸最大福祉为诉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2:02 南方都市报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大陆之行行至重点。他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见面,将在哪些议题上进行怎样的交流,如何累进此前胡连会谈的实意而拓开此后两岸对话的空间,无疑正是宋楚瑜此次“文化之旅”、“寻根之旅”等等形式之后的“搭桥”着墨,今天自有分晓。而昨日宋楚瑜前往清华大学的演讲,是于"硬议题"展开高层讨论之前一番对大陆青年的"软情怀"表白,同样看点不少。虽然宋楚瑜自陈乃是与连战分赴"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大本营来点题作论,但文贵收笔尾意,宋的演说重点其实与连战多次提及的概念并无二致,俱在对"台
湾意识"的强调与阐述。

  连战与宋楚瑜强调“台湾意识”不是“台独”意识,而李登辉等“台独”势力则强调“台湾意识”就是"台湾人主宰自己的命运"。于岛内的政治生态而言,“台湾意识”的内容,俨然成为政治斗争的前线,“反独”与“台独”,都不得不抢夺"台湾意识"的阐述权。

  源源不断的移民跨海登岛垦殖拓荒求生发展,对新的安身立命之地有着主人翁的情怀,这是“台湾意识”的宏大历史描述。国民政府退居海岛延续“训政”,而岛内的民主化运动力量遂以“蒋家政权等于官方等于中华文化等于中国人等于反民主,而土地情感等于人民等于台湾文化等于台湾人等于民主”的简单公式划分阵营,这是“台湾意识”的岛内政治博弈描述。及至台湾岛内实现执政更替,“绿色”势力,则将“台湾意识”纳入敌视大陆的悲情。如今两岸希望通过对话沟通走出紧张僵局,岛内的主流民意趋向维持现状,这正是宋楚瑜所描述的——“一边有我们的祖先,一边有我们的子孙,没有人会要去争取一边的认同而去放弃另外一边。”

  在认同本土、归属本土的自有意识之外,“台湾意识”显然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与可塑性——它在理性上,终究是要以台湾与台湾民众的福祉为诉求。也因此,连宋以两岸彼此了解理解为诉求前来大陆,就必然无可回避地要带来“台湾意识”在台湾朝野的现实存在与政治分量。宋楚瑜于其演说中一再重申:“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其实“台湾意识”也不是“一条绳子”。它存在于土壤之中必将生长出决定台湾前途与命运的枝叶,关键在于被注入怎样的养料。

  如今大陆的对台政策,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呈现出最大的弹性与善意——借用宋楚瑜的演说辞,大陆一方显然承认并认可了台湾民众那种"扎根于现在家庭的一种心境"。国亲两党主席的大陆之行,进一步展现出了这种弹性与善意完全可以落到实处。"绿色民粹分子"操纵塑变"台湾意识"的空间正在迅速缩小,“台湾意识”回归常态的两岸关系环境无疑正在好转。但大陆的善意并不足以成为“台湾意识”健康生长的充分营养,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忧心忡忡的,是在台湾结束专制政治多年后,部落血缘性质的族群矛盾一再被强调挑拨,而一个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自由的心灵,人权的坚持,对异议的尊重、对法制的遵守、对内部集权的反抗、对弱势的照顾等等,反而被视为次要。她尖锐地提出,如此这般,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台湾主体性"?“台湾意识”从迷狂回归常态,更有赖于核心价值的深入人心取代"台湾成分"的图腾崇拜。

  连战先生与宋楚瑜先生来到大陆,带来台湾民众的情绪、情怀与“台湾意识”这个课题,值得我们认真对待。而他们回到台湾岛内,也负有传递大陆民众情绪与情怀的责任。事实上,在海峡的这一头,又何尝没有一个割舍不下的“台湾意识”呢——虽有“400年的疏离,100年的隔绝,50年的对抗”,但仍旧不离不弃,难分难舍,只因为,“依树飘零叶,傍岸不系舟。梦里萦怀事,最是一台湾。”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