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淳县特色兴县 三大产业强势扩张走上富民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3:06 龙虎网

  【龙虎网讯】在古属“吴头楚尾”的高淳,具有“活化石”之称的古吴语方言,是中国仅存的1000多年前正宗的官话,和“跳五猖”等民俗瑰宝一道,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们的青睐,近日,专家们建议整理后申报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

  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决定发展。犹如犹太文化、温州文化造就了犹太人经济和温州经济一样,高淳文化在南京文化中独具“精细”、“精致”、“精而不滑”之称,这使兼具
吴文化精明灵秀和楚文化质朴豪放的高淳人,虽偏居南京一隅,却走出了一条特色兴县之路。

  2004年,全县43万农民人均纯收入5533元。其中,泥瓦刀挣了28.99%,造船水运承载了21.69%,大闸蟹贡献了10.1%。毫无疑问,建筑、水运和螃蟹这三大特色产业,给高淳赢得了“穷庙富和尚”这个外号。

  县委书记刘以安一语道破其中的发展思路:“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的目标摆在那儿,必须找到一种实现形式,我们的解题方式是:发掘特色,培育特色产业新优势,产生强带动和强裂变效应,让农民不再靠土地吃饭。”

  产业扩张之一:加快建筑业高等级资质裂变,闯荡全国的4万铁军挣回“建筑之乡”名号,一年带回6个亿

  区位劣势是天生的,但“天生的缺陷”不能影响未来的发展。“出路出路,走出家门才有路!”上个世纪70年代,第一批高淳人放下镰刀、拿起瓦刀,通过七姑八姨的牵线搭桥,到南京揽些修下水道之类的“隐蔽工程”谋生。

  转眼间,30年过去了,在“南京六建”这一“一级企业资质”的金字招牌庇护下,昔日的“游击队”不仅壮大成为“野战军”,还为高淳挣回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建筑之乡”。

  然而,4万铁军全靠“六建”这一块牌子闯市场,风险大,效益低,“要找到让高淳建筑业不断扩张的发动机。”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高等级资质裂变”。于是,3年后的今天,高淳建筑业有了5家一级资质企业;过去单一承接土建工程的高淳民工,开始向装潢、道路、桥梁、安装等领域延伸;建筑市场也得以快速拓展,武汉、北京、青岛、威海、安庆、承德……越来越多的城市,有了风风火火闯九州的高淳铁军身影。县建工局副局长孔建成介绍说,去年一年,4万建筑铁军完成施工产值50.6亿元,上缴地方税收1.525亿元,捧回家的6亿余元的钞票平均到全县农民头上,人均收入达到1604元。

  如今,全县建筑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16%,建筑业上缴地方税收占到全县地方税收的40%,建筑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强势产业。

  产业扩张之二:传统产业脱胎换骨,“高淳制造”独秀全国“民间造船水运业”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意可做。水阳江在高淳县流淌30公里,到了砖墙镇陡门村,蜿蜒徘徊了4公里。就是这4公里长的两岸,载重4000至8000吨级不等的15条船舶在同步建造,只见人流穿梭,焊花飞溅,场面委实壮观。然而,砖墙镇镇长张小平却一脸谦恭地说,和赫赫有名的武家嘴村相比,陡门村还只能算个“小弟弟”。

  的确,说起高淳的造船水运业,不能不提昔日“化子村”、今日“金陵首富村”——武家嘴。上个世纪80年代,人均仅有3分地的武家嘴人,被迫撑着小木船下石臼湖寻生计。这一“撑”,“撑”出了新天地。

  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撑着木船在石臼湖里寻求生计的武家嘴人告别草棚住进瓦房的话,那么,浦东开发的机遇,则让武家嘴人告别木船开着铁驳子驶进了长江,住上了小洋楼;而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今天,武家嘴人已经“弃”铁驳子驾海轮,闯进了大海,当然也告别了小洋楼住进了别墅。

  在武家嘴村的示范引领下,陡门、东湖等造船水运专业村相继涌现。县水运局局长徐新武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共有在运船舶1424艘,1.5万名全行业从业人员,2004年净收入达4.14亿元。

  赢得了“中华民间造船水运第一县”品牌后,高淳已经不满足于“木船换钢船,小船换大船”的简单滚动发展,有了15亿元“家当”的水运业在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之后,开始谋划发展战略的提升——去年,提出“造船工厂化、经营公司化、产业集团化”这“一招三式”的发展战略。

  于是,水运业的“高淳制造”拉开了“三个造船基地”建设框架——水阳江两岸规划建设一条造船带;在雨花台区境内设立了一个造船基地;不久前武家嘴人又投资5000万元,选址八卦洲建造10个大吨位船台和1个万吨级船坞,专门建造江海直达集装箱船舶和出口船舶。武家嘴村党总支书记武继军透露说,消息刚刚传出,新加坡和保加利亚已经分别与武家嘴签订了打造6条驳船和2条海轮的协议。5年之内,要把14家船厂全部集中到三大基地。

  在实施“造船工厂化”的同时,高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强武家嘴“旗舰”:依托南钢的大量外矿运输业务,武家嘴村集体、南钢和船主三方,共同组建了股份制的鑫武海运集团。同样,往日“单枪匹马”零散干的船主,也纷纷走上了公司化运作之路,已有近百家船主联合组成了27家水运企业,其中,具有海运资质的企业就达到了10家。

  产业扩张之三:一条螃蟹“爬出”的产业链和富民路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固城湖”大闸蟹,之所以能在香港市场卖到90港元一只,蟹农们为之付出的艰辛,远非一两句话可以概括。

  老天虽然赋予高淳“两湖一江”的资源优势,但资源优势不等于优势产业,更不等于优效产业。正在潜心研制蟹黄酱和全蟹宴的高淳双湖螃蟹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团结说,高淳螃蟹要在市场上独占鳌头,就必须变产业优势为经济优势,在数量扩张的同时提高品质,全力打造品牌,构筑以市场为龙头的产、加、销产业链。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等这一认识成为全县蟹农的共识,高淳的“螃蟹产业”开始了质与量的同步提升:1999年,“固城湖牌”螃蟹商标成功注册,2001年,螃蟹养殖面积就达到10万亩。

  在知识、技术成为决定性生产要素的今天,“标准”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谁控制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深谙个中利害的高淳人紧扣“螃蟹产业”的“七寸”攻关。2002年,高淳螃蟹率先形成生态养殖技术标准规范,同时跻身首批“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行列;一年后,全国第一家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基地在高淳成立后,刚刚公布一年的生态养殖规范升格为全国第一个螃蟹生态养殖技术标准。到2004年,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20万亩,成蟹产量高达650万公斤的高淳螃蟹,又戴上了全国第一个有机螃蟹的桂冠。于是,在市场上,周边地区所产的同规格螃蟹要压价促销,价格更高的高淳螃蟹却要“走后门”才能抢“鲜”到手……

  在“产业标准”执牛耳者的大旗之下,从扣蟹培育、种草养殖,一直到特色餐饮开发和专用餐具制作,一条长长的螃蟹产业链随之形成。2004年,作为全国供销总社系统龙头企业——高淳的螃蟹专业市场,当年就实现交易额12.7亿元,加上蟹种培育和螺蛳专业批发的贡献,全县43万人人均来自螃蟹的收入达到了558元。

  高淳县特色兴县 三大产业强势扩张走上富民路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