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污染物超标范围内无建筑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15:43 深圳晚报

  专家认为西部通道侧接线运营后产生的废气噪声等均能达标

  污染物超标范围内无建筑物

  本报记者胡文彭森报道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展示今天进入第3天。记者在展示现场了解到,沿线居民最关心的依然是工程竣工通车后产生的废气、噪声等问题,而这些在
《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方案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做了科学合理的预测,对其可能给沿线居民带来的影响作出了客观评价。

  记者昨天了解到,在国家环保总局、广东省环保局的帮助下,2004年12月22日,深圳市帕斯环境评估顾问有限公司组织7位国内大气、噪声等权威专家,对《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方案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专家组认为报告书评价方法和技术路线正确,符合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范和要求,参数选取适当,预测结果合理。环保专家们表示,侧接线投入运营后,所产生的废气、噪声等环境影响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居民不必过分担心。

  事实上,环保问题的焦点集中在东西两侧进出口。对此,市环科所所长刘佑华博士做了详细解释:大气污染物超标范围只限于东滨路暗埋段东西进出口下风向120米范围内。目前,超标范围内没有任何建筑物。侧接线东出口位于东滨路东端,距离最近的蔚蓝海岸小区还有183米;西出口位于东滨路西端,距离最近的南荔花园西南角126米,靠近暗埋段进出口的第一排建筑物(这些建筑位于蔚蓝海岸、招商海月、荔林社区、山海翠庐)大气环境质量均符合规定的环境功能区标准。建设单位还将采用设隔音墙、绿化带等措施,把影响降到最低。

  疑:东西端口污染严重超标 答:居民选择计算公式不当

  以施、钱两人为代表的部分居民认为接线西端口污染超标20多倍,东端口超标40多倍,与环评报告的结论差距很大,因此认为环评报告缺乏科学性。对此,环评报告编制单位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有关人士解释:以施、钱两人为代表的部分居民没有按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JTJ005-96)的要求进行计算,选择公式错误,将运用于无限长线源的模式来计算有限长线源,由此得出了违反常理的结果。

  4月22日,专家在释疑会上已明确表示,该项目环评报告书的计算方法符合国家有关技术导则与规范的要求,环评报告是可靠的,并在利用美国加州开发的一个叫caline模型进行的计算中也得到了验证。有鉴于此,专家们特别强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需要遵守系统方法与概率规则,欧盟评价大气环境影响以小时平均浓度计算,允许2%概率超标,而对本工程西出口的环境敏感点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概率为0.5%左右。

  疑:空气样本采自纯净区域 答:监测布点采样均有依据

  有居民认为,市环科所不在受影响的社区现场进行监测布点,反而跑到几公里外的纯净区域采样监测,而且参照3份2002年至2004年深圳梧桐山隧道监测结果便算出2006年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隧道的情况,因此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具有科学性。

  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有关人士表示,监测布点并非在离受影响的社区几公里外的纯净区域。编制单位曾委托深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02年3月14日至15日,对南山区东滨路沿线两侧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监测,并提交环境监测报告。2004年1月11日至13日对梧桐山隧道的监测是一次类比监测,是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完成后进行的。据记者了解,正是考虑到侧接线长度与现有梧桐山隧道相当,为了消除居民顾虑,市环保局于2004年1月要求市环保监测站对梧桐山隧道汽车尾气污染情况进行了类比监测。梧桐山隧道的监测对未来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各出口处的污染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使群众对隧道出口及其附近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有个基本的认识。该监测表明,在日均车流量达2~2.5万辆的情况下,隧道口两侧120米外区域NO2的日均浓度和小时浓度均达到一级标准。

  疑:对大南山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答:已有详细生态保护措施

  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占用大南山北麓荔枝林、荒地,其生态环境敏感点主要是南山荔枝林和规划中的南山公园。该工程经过的区域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属于水源保护区。区域内植被以人工荔枝林和非法开挖造成的荒地为主,没有发现珍稀植物。该工程经过大南山段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和影响生态景观,因此,道路选线和建筑方式都注意了尽可能与周边区域的生态系统相协调和相对稳定,没有造成城市格局变化和生态功能区的分隔。

  为了减缓工程建设对生态的不利影响,环评报告书提出了详细的生态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在通过丘陵地段的800米道路采用高架桥,避免了对山坡地的开挖,并给动物活动留有通道;采用护坡工程、截水沉砂工程等多项水土保持措施;充分考虑利用地形、水体等生态要素进行绿化设计,创造优美的环境,使连接道路成为绿色生态走廊。另外,为避免道路对景观的破坏,工程采用隧道方式通过坡度大的山地,在大南山公园入口采用水体和种植高大树、密林遮挡道路。

  作者:本报记者胡文彭森 发表评论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