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政治想象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4日11:47 中国新闻周刊

  连战、宋楚瑜两位台湾在野党领袖接踵访问大陆,并与中共领导人举行历史性会晤,为中国的未来展开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对于中国而言,台湾问题乃是民族国家建构历程中一个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从历史文化和人民心理的角度看,此一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就不能算完成。而从现实的战略角度看,此一问题不解决,两岸发展均会受到极大掣肘,整个亚太地区的持久和平稳
定亦不可得。

  两岸曾经迈出过解决问题的步伐,惜乎自1995年李登辉提出“特殊两国论”起,两岸的关系就停滞不前。尤其是台湾当局柔性推动“台独”,导致两岸关系一度相当恶化。不过,柳暗花明又一村,连、宋二位先生访问大陆,为两岸理性解决台湾问题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此一令人鼓舞的转变,当与大陆调整对台政策有密切关系。2005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两会”期间就两岸关系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

  对于连、宋来访,大陆民意反响热烈,岛内主流民意也咸表支持。不过,人们也可能担心,这种热潮究竟能否持续下去?在高层政治对话的兴奋、激动之后,两岸在正确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向上,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

  近来大陆出台的政策与表述上的调整,已经透露出对台政策的若干新思维。而国、亲两党领导人来访大陆,亦属重大政策调整。相关各方不为历史恩怨拖累,不受现实条件约束,放宽视野,才有了今日的良性互动。

  我们认为,若要使连、宋来访,胡连、胡宋会谈所宣示的原则最终变成可能的政治突破,从而为全体中国人提供一个美好的愿景,尚需要两岸民众和政治领导人打破自己长年累月的思维定势,培育某些需要处理两岸关系的“新精神”,它包括:

  其一,理性精神。涉及到台湾问题,不管是台岛还是大陆,民众都难以避免感性、激情的冲动,而在现代社会,民众的情感很容易影响到官方的决策。然而,恰恰因为它是一个容易引发激情的问题,所以才更需要政治领导人始终保持理性冷静。

  两岸由于长期隔绝,对于彼此的政治、社会现实和民情民意并不十分了解。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政治人物,都较容易将对方作漫画式理解。对于对方的举动,往往以情感的本能反应,代替理智的审慎判断。

  因此,两岸人民及大陆和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均需以理性精神面对现实,而理性地寻找解决问题之道。惟有保持理性,双方才可有同情的理解。就大陆方面来说,需要研究台湾的体制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影响,把握台湾民意变动的趋势,从而使所采取的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争取台湾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对于台湾方面来说,则需要摆脱悲情意识,理性思考法理“台独”毫无可取性和可行性。

  其二,合作精神。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学会与对方相处,并积极地寻求对话的机会,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对话,从而发现一切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细微机遇。

  合作就需要妥协。坚持原则,并不意味着绝不妥协。没有原则的灵活性,是盲目的;而没有灵活性,将毁灭原则本身。中国古代即有“和而不同”的智慧,“和而不同”并非放弃原则,而是争而有道,以理相争,依礼而争。其结果,则应当是双赢甚至多赢。

  合作也需要对话。对话即使暂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对话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当前中共与岛内国、亲两党展开的对话与交流,显示了两岸政治家已能运用理性、前瞻的方式解决分歧。这种对话更可在社会、专家、政治等多个层面上展开。而且,两岸应当坚持,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保持畅通的对话渠道,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只有通过对话,两岸关系才不至于再度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之中。

  就策略而言,目前至关重要的是两岸通过种种渠道,化解隔阂,建立互信。至于具体的解决办法,自可循序渐进。解决台湾问题,既涉及到历史文化情感,又涉及复杂的国际大格局。因而,其过程肯定是漫长的。尤其是在连、宋来访的热潮之中,不应幻想可毕其功于一役,也大可不必产生只争朝夕的心态,而应抱定长远打算,稳定基础,逐步推进。两岸应以平和心态、务实精神,对有利于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交流、合作的任何事情,积极予以推进。

  尽管美国、日本因素对台湾问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但归根到底,中国的问题只能靠中国人自己解决。面对台湾问题,两岸政治家既需要尊重历史,也需要面对现实,但更需要具有政治上的想象力,需要放弃成见、偏见,以开放心态,抓住一切机会,创造一切可能,理性地寻找和平解决问题的双赢之道。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