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门深井大救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01:32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4月27日晚7时45分,滁州市消防支队接到报警:滁州市矿业总公司下属铜鑫矿业有限公司地下铜矿发生火灾,有多人被困。消防官兵立即携带器材赶往现场。井下救援并不是消防队的职责,但矿工兄弟的生命连着消防官兵们的心。支队政委丛寿滋果断下令:立即展开救援!20分钟救出9人一中队中队长张春带领中队战士赵阳、孙建和一名矿工佩戴着空气呼吸器,第一批从主井口下到了深井中。因为断电,井下已是漆黑一片,四处弥漫着有毒烟气,3名消防官兵打着矿灯,紧跟着矿工师傅,跌跌撞撞地前进,沿路共疏导了8名在自救中因为黑
暗而迷失方向的矿工。“你们快去,里面还有一个!”越往里走,烟越浓,积水越深,行进了四五百米之后,消防官兵们终于找到了那名身上已经起火的矿工,并将他抬上担架,火速往外送。此时,时间仅仅过去20分钟。当确定主井下已无被困人员后,官兵们迅即赶往副井口。据铜矿方面清点,这里还有5名矿工没有撤出。官兵们没有想到,在副井下,他们将展开一场长达7个半小时的更为艰难的战斗。“我的战士在下面!”铜矿副井下情况更加复杂,岔道多且难走,淤积的泥水深处足可齐膝,井底分布着一些用于倾倒矿料的“流井”,每口都有几十米深,一旦陷入必难生还。同时,副井有些路段的毒气浓度很大,而空气呼吸器的氧气只能维持三四十分钟。此时,市委、公安局等领导都相继赶到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迅速成立了。指挥部决定,战士们以2~3人为一组,分别和一名带路的矿工组成救援小分队,先分两组乘着罐笼下到井中。第二组人员很快返回了地面。原来,熟悉井下情况的带路矿工下到竖井口后便再也不肯冒险前进。而此时,第一组人员迟迟不见返回,早已超过了指挥部约定的30分钟。40分钟过去了。现场的气氛紧张得令人窒息。“我的战士在下面!”丛寿滋政委手心里捏了满把的冷汗。在场的官兵们沉不住气了,纷纷向丛政委请缨。“都别争了,让我下!”支队参谋长陈正勇悄悄地换上了战斗服,和两名矿工一起踏上了生死未卜的征程。井下相逢指挥部给陈正勇约定的时间是20分钟返回,但陈正勇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战友和被困矿工。他告诉两位师傅,尽量推迟使用空气呼吸器的时间。为了争取在井下多一点的时间,下井后即使在毒气最浓的路段,他和几名矿工也只是用湿毛巾加以遮挡。大约走了400多米时,他们惊喜地听到有电车的声音。电车上正是第一组下井的矿工师傅和战士陈知兵、钱叶进。

  为了赢得时间,陈知兵、钱叶进开始也没舍得用空气呼吸器。当他们终于找到一名被困人员时,已感到有强烈的窒息感,这才不得不使用空气呼吸器。即便如此,两人仍顾不上自己呼吸的艰难,轮流把自己的氧气面罩让给被救的矿工。返回途中,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辆还能使用的电车,当他们与陈参谋长相遇时,两人已经虚弱得讲不出话来了。

  得知战友平安归来,陈正勇的心里踏实多了,他们继续向前搜寻,一直走到了这条井道的尽头,并且搜索了沿途的12个岔巷,直到耗尽钢瓶中的最后一点氧气。由于吸入了较多的毒气,陈正勇强撑着一出井口,就拉下氧气面罩大口呕吐起来,战友们硬是扒开他已不听使唤的手,才取出他紧紧攥着的已被汗水浸透的口罩。告别的军礼已返回地面的3名官兵都因不同程度中毒而被送进医院,然而,他们所带回的井下情况却帮助指挥部及时调整了救援部署,也让人们的心更加沉重了。谁都知道,下井就意味着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战士们没有退缩。李健华和孙健又下到了井中。下井前,孙健向丛寿滋政委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下井后,李建华和孙健简单地分了工,由孙健留守在装有摄像探头的竖井口,李建华和两位矿工师傅深入井道。当走到1000米左右深处时,李建华等发现了一个蜷缩在地上且已经奄奄一息的被困者,并立即为他插上氧气袋,快速抬往井外。就在这时,一名矿工的空气呼吸器报警了,他只好先撤出井道,李建华和另一位师傅抬着人继续往外赶。离洞口还有600米时,他们两人的空气呼吸器也报警了,到了400米时,李建华感到钢瓶中已经没有一点氧气,他一把拉下面罩,一边大声呼喊着战友的名字:“孙健,孙健!”一边抱紧被救的矿工,竭尽全力往前冲。在竖井口焦急等待的孙健已经向前迎了200米,听到战友的呼救声后,他顾不得陌生的路况和危险,以最快的速度涉着泥水赶到战友身边。3个人一起拼命将人抬到了竖井口的罐笼上。又一名矿工得救了。生死接力矿工王海收是由两批人马接力救出的。第一批下井的消防战士是赵阳和石本岩。当他们和矿工师傅一起抬着王海收返回时,还不到一半路程,所有人的氧气都已频频告急。井下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抬着人更是重似千斤,已不可能将人抬出井道。紧急时刻,赵阳等仍然冷静地用仅有的氧气袋将王海收安置好,才迅速往回撤离。由情况较好的石本岩带路,战士张俊和盛昌松接过了第一组人员的“接力棒”。刚刚上井的石本岩被留在了竖井口,张俊、盛昌松和一名矿工师傅顺着石本岩所指的方向,找到了王海收。返回途中,意外发生了:由于紧张,同去的矿工带错了路,本来还算充裕的时间突然紧张起来。突然,张俊借着微弱的灯光看到了一辆翻斗车:“洞口不远了!”他清楚地记得,来的路上正是这辆翻斗车撞到了他的手,让他挂了点“彩”。离洞口大约还有400米,钢瓶里的氧气已经“弹尽粮绝”。再难也得把人抬出去!张俊、盛昌松死死攥住担架,拼尽全身的力气向竖井口冲刺。王海收终于得救了。

  倪国红/文 吴德保 王家国/摄

  作者:张利明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