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骨缺损修复有创新法 无锡籍博士获得牙科“青年诺贝尔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09:36 江南晚报

  本报讯记者陆洁报道今后,牙槽骨萎缩而无法种牙或镶牙的患者,都可以通过干细胞繁殖技术加纳米载体等新方法修复骨缺损,拥有一副好牙齿。年仅34岁的无锡籍博士蒋欣泉就是凭借这一新尝试,最近在第83届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年会上,获得了被誉为“口腔领域青年诺贝尔奖”的世界级大奖———Hatton奖,成为第一位代表中国获此殊荣的青年科学家。

  据悉,蒋欣泉是从40多位世界青年科学家中脱颖而出的,在场的6000多位口腔界专家纷纷起立、为其鼓掌欢呼,由此打破了美国科学家占据该奖项第一名的“惯例”,在国际口腔界引起震撼。

  日前,在银杏苑小区记者见到了刚返锡的蒋欣泉,获此殊荣的他显得非常平静,仔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及今后的临床前景。他说,当初选择骨缺损修复这一研究课题,主要因为1994年-1997年间在无锡市三院口腔科工作时,相关的临床经验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在日常就诊中,蒋欣泉曾遇到过很多外伤病人,他们口腔骨头、软组织损伤严重,影响进食甚至影响生命,而一些烧伤、车祸病人更是凄惨,为他们修复骨缺损只能运用传统手术方法“拆东墙补西墙”。这是蒋欣泉从临床越向科研的初衷,1997年他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攻读口腔博士学位,师从张志愿教授,主要从事颅颌面部生物工程颌再生医学的研究。

  蒋欣泉认为,他的阶段性研究报告能赢得世界顶级牙科医学科学家的好评,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此项研究课题今后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教授们认为,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立足于基础研究,也紧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体现医学科学造福患者根本目的。此外,这种方法探讨了细胞因子在器官和人体组织再生中的可能性,令科学家拥有了新的组合选择。目前,蒋欣泉在实验中已成功实现了大鼠下颌骨的修复,蒋欣泉预计的细胞因子进入临床的时间是2-3年。随着新基因Nell-1在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过渡,可以展望未来将拥有更为安全和有效的修复方法,使因为肿瘤、创伤、先天畸形所致的口腔颅颌面部乃至全身的骨组织缺损得到较为理想的修复和再造。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