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6岁 她赴全球最险地采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10:29 汉网
26岁她赴全球最险地采访(图)
周轶君(左)采访亚辛的资料图片

  据《新闻晚报》报道2002年8月巴以冲突最为激烈之际,新华社女记者周轶君赶赴硝烟弥漫的加沙,发回一系列战地报道。读者们称她:30岁以下最勇敢的中国女性。日前,她将这段历时700天的勇敢经历,汇集成《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一书。

  “请战报告”被两次退回

  前往加沙时,周轶君才26岁!“当初新华社怎么会派你一个小姑娘去?”她说,在读大学时就开始作“战地记者”梦。2002年,本来要被派往另一国家的她听到新华社驻加沙记者出现空缺,立刻打申请报告。最初,领导也不忍让一个女孩子到那么危险的地区,她的两次报告都未获批准。她又把申请报告交到社长那里,并且说,“女性的耐力好”,终于得到了这个外派机会。

  到加沙第40天,“饿”哭了

  “初到加沙,需要习惯每天来自头顶的轰鸣炮声”,但很快新鲜感、自豪感淡去,剩下的,就是如何面对艰苦的当地生活。周轶君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掉眼泪是到加沙的第40天。“我晚上11时写好稿子发回社里,肚子饿得不行,想起来连中饭都没吃。打开冰箱,里面什么也没有,而当地晚上7时商店就全部关门的。这时我就觉得特别挫折,眼泪就流了出来。”好在,周轶君用开朗乐观的个性打开了局面。

  对“战地玫瑰”的称号,周轶君并不认可,在和人高马大的外国摄影记者争夺有利地形时,她甚至还被人用手脚架敲打过。

  战争、报道不许多愁善感

  在加沙期间,周轶君先后与阿拉法特、亚辛等人物多次直接接触,她采访亚辛的报道,被国内外198家报纸转载。不过她告诉记者,最能打动她的,是战争环境下激发出来的普通人的人性。“公交车爆炸案在当地很多,我每次乘公交车时,看到有人背大包上车,心里就发慌。但当地人生活得很安详。我问他们,不担心上街时被炮弹打中吗?他们却说,战争每天都在发生,难道因为这样就不活了?这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坚强和伟大。面对死亡,心里震撼很大,但是我必须第一时间拍照、发稿。这不是麻木,是记者的职业素质。”从加沙回来,周轶君变了很多:“有过那段经历,我都觉得自己更成熟、更宽容了。”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