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迎着枪林弹雨飞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05:38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迎着枪林弹雨飞舞

  ——访国内惟一健在的“飞虎队”飞行员龙启明

  据悉,83岁的龙启明是目前国内惟一健在的“飞虎队”中国飞行员(当时里面总共有6个中国飞行员),而当时他所参与的“驼峰航线”,是中国抗战最危难时期接受国际援助的
惟一通道。

  昨天,相隔60年后,他和远从美国来寻找老战友的84岁的爱德华·康姆亚迪拥抱在了一起。【“飞虎”生涯】

  “驼峰航线”月均折机13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陆路、海路交通全被切断,而于1942年开辟的“驼峰航线”,成为中国抗战接受国际援助的惟一通道。据悉,从中国到印度几乎全是海拔数千米的山峰,由于飞机飞行高度的限制,飞机只能在峡谷中穿行,整个航线宛如驼背,所以取名“驼峰航线”。

  “除了高山、恶劣气候外,日军战斗机的半路阻截等都使整个飞行充满危险,甚至时刻都要面临死亡。”龙启明说。据战后美国官方的数据,美国空军在持续三年零一个月的援华空运中,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达13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

  1943年,龙启明回国开始执行“驼峰航线”飞行任务。他说,他们大约3人一组,每天从昆明的巫家坝机场起飞,穿过“驼峰”到达印度阿萨姆省的DINJAN或DEBROGA或CHABAO机场,装满国内急需的汽油等战略物资后,再经“驼峰”返回,一次飞行约6个小时。

  “当时,由于国内形势严峻,我们都是一天飞一个半来回。”龙启明说。他透露,在1943年的4、5月份,早晨7点从昆明出发,从印度运载物资返回后,天黑前再返回印度,然后在当地过夜,第二天早晨回来,一架飞机带20多桶汽油。飞过去的时候装人,回来主要就是装汽油。

  “由于国内汽油紧张,我们的飞机油箱油量每次仅够飞行使用。”龙启明说,而且遇到袭击“运输机没有武器,只能躲避。”

  最年轻的飞虎队员

  1944年6月份,龙启明被调入轰炸机大队,成为真正的“飞虎队”飞行员,开始驾驶轰炸机轰炸日军在缅甸的后勤基地,与他一起的还有另外5名中国飞行员。而就在同一年,爱德华·康姆亚迪也开始执行“驼峰航线”的飞行。

  在此之前,龙启明培训期间表现就非常出色,在昆明的初级班,20个飞行小时的训练课程,他只飞了5个多小时就合格了,而在印度的中级班,规定为50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他又以20多个小时提前毕业。在美国训练不到3个月,龙启明便回国参战,而且一开始就是飞机副驾驶员。

  加入“飞虎队”后的龙启明,主要执行对云南滕冲、缅甸腊戍、安徽立煌、湖北汉口等地日军目标的轰炸任务。“当时,日军的空军力量已经非常薄弱,但还是充满危险。”龙启明回忆。

  “一次到缅甸执行轰炸任务,遇到日军地面防空火力的抵抗,”龙启明笑着说,“飞机尾巴被打了十多个洞。”他透露,由于当时目标很有战略价值,轰炸机飞得很低,以便准确彻底摧毁目标,但没想到地面火力也很凶猛,等到摧毁目标回来后才发现,机尾已经被打穿了,如果是油箱中弹,那后果肯定是机毁人亡。

  最后一次飞行,最辉煌的一刻

  “终于,抗战胜利了,日本投降了!”龙启明兴奋地说,1945年8月25日,我和队长希尔少校,驾机从四川梁山起飞,直接降落在汉口,接受日军投降。他透露,这次任务是他在“飞虎队”生涯中的最辉煌一刻。

  “但是,我在“飞虎队”执行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却是将10名日本军官押到上海。”龙启明回忆,从此,随着抗战的胜利,龙启明的“飞虎队”生涯也结束了。【抗战胜利】

  “拒入美国籍,因为我是中国人”

  抗战胜利后,龙启明当了民航飞行员。在上海解放前一天,龙启明最后一个驾机被迫飞往香港。1949年11月9日,龙启明参加了“两航起义”,他与战友们驾驶着12架飞机,从香港回到了祖国大陆。1952年,龙启明转业去了重庆钢铁厂。

  “当时,我完全可以加入美国国籍,”龙启明说,“但被我当即拒绝了,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世界和平,不要再发生战争。”最后,龙启明老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因为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太多了,这次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就是为了反对战争悲剧的再次发生。(新闻晨报供稿李锐/文)

  作者:李锐 编辑: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