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域管理效能亟待提高 海洋开发应统筹协调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10:03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法制日报报道,自中国第一部海域使用法生效以来,数千年来国人对海域无限制使用的做法宣告结束,“用海权”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近日,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成立40周年大会上,南海分局局长李立新介绍,随着《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颁布实施,海域使用管理的各项工作正在逐步朝着规范而有序的方向发展。但在具体的海洋管理工作过程中,一些尚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否则其管理效能难以进一步提高和深入。 李立新介绍说,《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颁布实施,使中国的海洋管理工作有了法律依据,但是许多法律规定比较原则,相关的配套制度及实施办法尚未跟上,缺乏可操作性。 《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但其社会影响力并不尽如人意,“海洋国土”的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现代城市和地区经济的急剧发展,迫切要求其空间的扩张,而陆域空间的有限,使沿海地区围海(涂)造地日益兴起;滩涂增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使滩涂在得以利用的同时,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大量的污染和破坏。 在不少地方官员的眼里,大海就是一个“永远也不用担心被填满的垃圾场”。据统计,南海在1972年至1998年间共发生了320次赤潮,严重危害了海洋生态,造成海鱼死亡,海产养殖业面临严重威胁。特别是某些赤潮品种还能释出毒素,通过食物链造成人类消化或神经系统中毒,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近海养殖业深受污染之害,而实际上它也是制造海洋污染的“大户”。近年来沿海不少乡镇将低产盐酸田改造成对虾养殖场,把大量含有农药的清塘水、污水排到浅海,污染惊人。据测算,仅280多平方公里的湛江东海岛对虾养殖场每天排放的污水达20万吨,超过整个湛江市区的污水排放量。 随着《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逐步推广和落实,如何正确处理海域管理与渔业产业的关系日显重要。当前,由于海洋渔业格局的改变、渔业资源自身的衰退及渔场的萎缩等,中国的海洋渔业产业政策已作了根本性调整:近海捕捞业已被严格控制和限制,近年又出台了渔民转产转业政策,而增养殖业受到国家的鼓励和扶持。特别是海水增养殖业已成为海洋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吸收捕捞转业渔民的一大途径。由此而带来的行业用海矛盾的加剧,迫切要求切实搞好海域使用规划。一方面,海洋渔业产业政策的转变,需要扶持海水增养殖业的发展,为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提供出路,促进渔区的社会和经济稳定;另一方面,海水(特别是浅近海)增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占用大量的海域空间。这样势必会与交通、军事等涉海部门形成“竞争”关系。近年来在养殖区域引起的海事和渔事问题不少,社会问题也随之突出,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避免各行业之间发生用海矛盾。 面对海洋开发的统筹协调,如何提高海域使用管理的工作效能,当务之急是转变人们的海洋观念。中国海监南海总队队长万向京指出,当前,沿海各省区市正在做海洋功能区划和海上区域划界工作,这将为各地的海洋经济开发建立初步的秩序。面对海洋经济开发热,必须树立新的海洋价值观,从海洋开发无序、无度、无偿的旧观念转变为有序、有度、有偿使用的新观念,从根本上提高中国海域使用管理的工作效能,推动海洋高起点、宽领域、深层次的经济开发浪潮。(万静游春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