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六千乌难民硬闯吉尔吉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10:08 海峡都市报
六千乌难民硬闯吉尔吉斯(图)
乌民众为在骚乱中去世的亲人举行葬礼

  N冰川钟荷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新闻局15日宣布,乌政府“已完全控制”发生骚乱的安集延州地区局势,目前该地区形势稳定。但美联社15日报道说,约6000名安集延骚乱分子及难民14日涌向与乌接壤的吉尔吉斯斯坦,并在逃亡途中引发诸多暴乱。

  数千难民:强闯吉尔吉斯

  据俄塔社报道,仅14日一天,就有5000至6000人涌向乌吉边界,并试图硬闯入吉尔吉斯斯坦。

  路透社消息称,吉尔吉斯斯坦一名知情官员透露,安集延市以东48公里的一个村庄发生了大规模的暴乱。当时约6000名乌兹别克人试图逃进吉国境内,却遭到边防军的阻拦。愤怒的难民占领了数幢政府大楼,纵火焚烧了当地的警局,砸毁了数辆警车,并对边防警员发起了攻击。据安集延的一名目击者说,即使两地相隔48公里之遥,仍可看到边境上空浓烟滚滚。

  但乌总统新闻局否认了有关安集延发生火灾的消息。

  吉尔吉斯官方通讯社记者卡米尔·托克托洛夫从边境发回的报道称,许多乌兹别克斯坦的边防警察惧怕暴乱升级,纷纷擅离岗位,从而使边境局势更加复杂。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消息还说,有数百名来自安集延的难民14日晚从乌吉边境地区进入吉南部贾拉拉巴德州苏扎克区,当地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向他们提供帮助。

  安集延市:局势高度紧张

  在政府采取行动恢复秩序后,安集延市14日相对平静,但市中心广场仍有部分示威者。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拍摄的画面来看,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流血冲突,军警并未进入广场,但是场外道路全都被封锁,大约30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在附近街道戒备,载着士兵的大型军用卡车来回巡逻,步兵也在装甲车的支援下将当地警局总部团团围住。而地面部队在直升机的掩护下正在搜索可能的非法武装分子。

  乌女医生:看到500具尸体

  美联社驻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的记者巴吉拉·巴克巴耶娃15日发回报道称,一名女医生给他打电话说,她在安集延第15中学的校园内看到了多达500具排成行的尸体,目前有众多的亲朋好友在全副武装的士兵的监视下来中学认尸。出于安全因素的顾虑,这名女医生不敢提供自己的姓名。

  这名女医生还说,她估计在周五的镇暴过程中有至少2000人受伤,但美联社记者无法知道这位女医生是如何得到这一数字的。

  西方国家:应用和平手段

  乌当局采用强硬手段镇压了安集延骚乱。这一做法遭到西方国家的批评。

  美国白宫呼吁乌兹别克政府克制,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表示:“乌兹别克人民想要见到一个更具代表性与民主的政府,如此意愿应经由和平手段而非透过暴力达到满足。”

  欧盟方面则指责称,乌兹别克军方强硬对付示威民众,这种场景和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等几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过去一年半以来的和平示威形成强烈对比。

  乌总统:政府被迫动武

  14日,乌总统卡里莫夫在首都塔什干召开记者会说,流血冲突发生之前,政府曾表示允许叛乱分子带着在军营和警察局抢劫来的武器,从“自由通道”乘大巴离开,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

  卡里莫夫透露说,暴乱分子要求释放他们所有在费尔干纳山谷地区遭到囚禁的同伙,在此基础上才会与政府进行谈判,“他们提出如此要求后,谈判完全决裂。接受他们的要求意味着我们会开创世界上其他国家都不会接受的先例”。

  卡里莫夫还否认了有关乌军方用武力对付平民的报道:“在乌兹别克斯坦,没人会对妇女、儿童和老人动武。”

  卡里莫夫还表示,策划安集延暴动的抗议人士中有若干吉尔吉斯人。

  分析

  经济是卡里莫夫的最大软肋

  乌兹别克位于吉尔吉斯与阿富汗之间,原本就是中亚动乱频繁的地区。俄罗斯第一副外长洛希宁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这次乌兹别克安集延市发生暴乱,主要原因是乌兹别克支持卡里莫夫总统的力量薄弱。另外当地存在严重社会问题,最主要的是宗教狂热分子的强力煽动。

  这次乌兹别克斯坦前所未有的暴动发生后,人们普遍担心的是这个国家是否会迅速“政治变天”。不仅如此,俄罗斯与美国尽管各有诉求,但都不希望看到乌兹别克斯坦出现不稳定的局势或者发生权力真空。与吉尔吉斯斯坦不同的是,乌兹别克斯坦位居中亚的心脏地带,该国的人口比吉尔吉斯斯坦要多,那里的局势是否稳定对于整个地区来说都十分重要。

  对于乌兹别克斯坦下一步会走向何方,究竟是否会爆发一场所谓“天鹅绒革命”,国际方面普遍持观望态度。

  专家认为,尽管卡里莫夫立场强硬,但乌经济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是他最大的软肋。极端势力此次在人口最稠密、经济最落后的费尔干纳山谷地区稍加煽动便引出一场惊天暴乱,在凸显乌经济问题严重性的同时,也反映出当局已引起社会的普遍不满情绪,而这恰恰是几个中亚国家“变天”前的共同之处。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