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4000乘客观光地铁一号线 感受风驰电掣新鲜旅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10:53 龙虎网

  【龙虎网讯】昨天上午9点,地铁一号线观光列车从新街口站正点发车。4000名乘客成为第一批幸运儿,十趟观光列车让他们过了“第一把瘾”。列车从新街口开到小行段只用了12分钟,观光乘客直呼地铁太漂亮,“瘾”还没过足就结束了。

  地铁人花钱坐地铁

  首班观光列车定于早上9点出发,但8点钟不到,地铁新街口站3号、12号出入口前就聚满了人,很多市民怀着激动而急迫的心情把两个进出口围了个水泄不通。66岁的孟师傅是江苏警官学院的退休职工,因为和一帮老朋友约好来体验第一班9点钟发出的观光地铁,清晨7点钟就从凤凰西街的家中出发。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7点40分到达东方商城时,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到了。“南京人自己的地铁值得如此期待。”家住龙江小区的黄令媛笑着说。黄令媛是南京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地铁公司工作,这次家中有事临时请假回来看父母,听说南京地铁观光运营,她特意去买了观光票,一个人来体会,“我们家住在中华路,以前每次从火车站回家都要挤公交车,然后一路晃来晃去的开上将近1个小时,遇上堵车还更麻烦。这下好了,等我下次回来估计从上地铁到进家门半个小时就够了。”

  地铁就是旅游点

  8:20,两个进出口验票放人。手持观光票的乘客们兴奋地一涌而进,从地下一层的商铺层、地下二层的站厅层直到地下三层的站台层,乘客们无比惊讶的感受着南京地铁的时尚化、现代化。“这是亚洲最大的地铁站,地下一共有三层,现在我们的位置是商铺层,以后这里会有很多好吃的卖……”东南大学旅游系的陈爽拉着11岁的小表弟一层层地参观新街口地铁站。陈爽告诉记者,自己是学旅游专业的,以后很可能会在旅行社工作。南京作为一个山水城林相结合的文化古都,一直给人以端庄秀丽的传统形象,现在地铁开通了,这个城市充满生机与动感的魅力也渐渐显露,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旅游景点。“请将手中蓝色筹码状的单程票靠近感应区。”、“小朋友请抱在手上。”检票闸机前,站务人员一遍遍地提醒,观光乘客们也认真地把单程票贴近闸机,“嘟”得一声,扇形闸机让出一个通道。“原来门是这样开的。”游府西街小学的周晨兴奋地向记者挥起V字手势。“比预想中的要快,看样子市民很了解地铁乘坐流程。”一位工作人员说。

  老翁幼童同看地铁

  “啊!开了。”上午9点整,在一阵欢呼声中,地铁列车拉响的汽笛,稳稳当当地驶离新街口车站。车厢里,96岁的赵老爷子稳稳地坐着,旁边围坐着11个儿女孙辈。赵老爷子告诉记者,这是自己第一次坐地铁,“兴奋的夜里4点钟就起来了。”赵老爷子动情地说,坐上南京地铁也算是圆了多年未圆的一个梦。从黄包车、小火车、自行车到公共汽车、出租车,直到今天有了地铁,南京的交通越来越方便,“现在的人真是越来越有福了。”相对96岁老人的感触,3岁的武鹏似乎还不知道地铁对于一个城市真正意味着什么。坐在宽敞明亮的车厢里,他一脸好奇地望着车厢里快乐的人们。旁边,妈妈慈爱地看着他,再过5年,等武鹏上小学时,南京地铁网络将达到77公里,一号线纵贯南北、二号线横穿东西。地铁列车轻快平稳地运行到中华门高架上,雨花台、中华门、明城墙、秦准河……窗外的城市风景像电影镜头般一闪而过,虽短暂却美丽。老人、孩子还有年轻的情侣,脸上都洋溢着美丽的神情。

  外地客争夸南京地铁

  昨天的地铁观光车上也出现不少外地人,这是南京人在拿地铁“招待”朋友呢。家住三牌楼的胡先生买到了首班车车票,带着两个杭州朋友来坐。在新街口车站,他们跟着人流一路到了车厢,一坐定就说:“没想到南京地铁这么漂亮!”“《金陵晚报》登了,南京地铁创了全国四项之最。”旁边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两位杭州朋友一上车就边拍照边赞叹:“在这方面,南京可是走在杭州的前面。”袁先生一家是在南京做生意的武汉人,昨天上午,他和妻子带着78岁的母亲专门来体会南京地铁。老人很沉默甚至略显腼腆,可当列车运行起来时,她的眼中却显出淡淡的笑容。“是不是比武汉轻轨更宽更大更漂亮,坐着更舒服?”记者问。老人笑着点点头。舒适的地铁也让袁先生很满意,虽然自己有私家车,但他却告诉记者,有机会还是会多坐地铁,既舒服又方便快捷。

  风驰电掣新鲜旅程

  4000乘客观光地铁一号线 感受风驰电掣新鲜旅程

  作者:陶菲

  (来源:金陵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