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飞虎队员到炼钢工人:龙启明称不后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15:54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李梓 发自重庆 1950年,通过政治学习的20多名两航起义飞行员被恢复飞行资格,飞行基地从天津迁往重庆,后又成立西南民航局。当时没有固定的航线,这些中国仅有的民航客机主要任务是接送高级领导,所有的航班都是临时由保密局安排,甚至连飞行地图都是保密的,这让他们很不习惯。1952年,西南民航被撤销,龙启明先是被安排到航校任教练,后又被安排到重庆钢铁厂。

  从飞行员到“炼钢工人”

  “其他的飞行员就有走了的,曾是飞虎队华人飞行员之一的何永道返回了新加坡。对于到地方,当时我也没有太多的想法,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嘛。”但龙启明遇到了麻烦,他的国语一直不过关,和其他同事交流有问题。经过再三考虑,他被安排到计划科做轧钢计划,1955年,因为钢厂有军工项目,龙启明被调到了耐火材料分厂,“烧砖去了”。

  此时的龙启明,收入一落千丈,又远离了蓝天,但他的心情还是愉快的。1959年以前,他几乎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而且热切地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写了13次入党申请书,1956年,甚至参加了党员培训班,但入党申请一直没有通过,惟一的原因就是他的“背景”。

  1959年,龙启明首次因为工作问题受到了批判。当年8月,耐火材料厂的党委书记找到时任计划组组长的龙启明,要求把8月的生产计划由6000吨提升到12000吨,龙启明记得书记甚至说了一句话——“脑袋就是依据”。

  当时浮夸风盛行,耐火材料厂已经是“起步晚”的了,但龙启明不愿意这么做,他直接找到总厂的生产处长,处长给他出了一个点子,把计划写成“争取12000吨,保证6000吨。”到月底统计,实际产量为6036吨。几天后,龙启明在一次会上被批为“思想落后”,调去做了运输。

  “文革把我敲醒了”

  在那场席卷中国的风暴开始前夜,龙启明没感到什么征兆。新中国成立这十多年,他经常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肃反”时甚至被推举为“肃反组长”,除了没有如愿入党之外,在政治上并未觉得有什么压力。

  文革开始后,他的处境一天天变得不妙。1967年3月9日,一群红卫兵把他关押了19天,他仔细收藏的那些东西,包括在飞虎队时的照片、证书,家人的像册书信等等,被作为“特务”的罪证拿去展览。

  “在我的记忆里,有两次遭遇让我痛感那个时代的无知无畏。一次是在‘两航起义’后,一个非常年轻的人被派来做我们的大队长,他甚至从来没有坐过飞机,一开口就是‘你们这些帝国主义的走狗’,让我们轰了下去,后来我们向上反映,换了一位很好的领导。另一次是文革时开我的批斗会,一个红卫兵挥舞着我的香港英皇学院的大学毕业证书,说那是‘特务’的委任状,我知道他不懂英文,这真是可气、可笑、可悲。”龙启明说。

  在关键的时刻,红卫兵的无知拯救了龙启明,他的档案上写的是曾在第十四航空队服务,后转入民航,按照政策,解放前转行超过三年者不予追究。当时并无人知道十四航空队就是名震天下的飞虎队,龙启明认为这使他避免了无数的麻烦。

  1972年,龙启明成为重庆钢铁厂第一个被平反的“右派”,但妻子没有看到这一天,她于此前一年病逝。“她生前曾经埋怨我不该回来,她不像我能想得开。文革的浩劫,连许多开国元勋都未能幸免。我们一起起义的人员,有10个死在了文革期间,和他们相比,我经历的不算什么磨难了。”龙启明说。

  “文革对我的惟一好处是把我敲醒了,以前的我是如此单纯、天真。”上世纪80年代初期,恍若从梦中醒来的龙启明用英文写下一行字作为座右铭,翻译过来是“绝不再卷入政治漩涡”。

  “我不后悔”

  1980年龙启明退休,此后他两度成为热门人物。

  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当时缺乏英语和外贸人才,他被调到重钢集团外贸小组,负责在深圳组建办事处;另一次是2003年以后,随着媒体对飞虎队历史的重视,龙启明曾是飞虎队员的这一段经历被发掘出来,已过80岁的他再度成为公众人物,和那些被写在传奇故事里的其他抗战英雄并列在一起。

  “1964年,我被调去夜大做英语教员,我想有一个暑假的空闲,就申请出国探亲,文革中这成为我的罪状之一,直到1984年我才获准前往香港。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傻子才会回来,我的兄长弟妹也希望我留下来,但我回来了。”

  龙启明的大哥在战后回到香港,后来当了公务员,像他们的父亲一样成为“太平绅士”,兄妹们后来大多移民欧洲或者美洲。“我不羡慕他们,人生是不能假设的,你的人生就是这样子,你要忠实于它,我对我的选择不后悔。”

  龙启明有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让他自豪的是孩子们都事业有成。而龙启明和现在的老伴也在重庆市郊平静地过着退休生活。从这里到市中心,乘坐城市轻轨是最快捷的方法,他为这条轻轨深感自豪,“比香港的地铁还要好一点,几年前谁能想到重庆会有这样漂亮的城铁呢。”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