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岸何时走出历史的隧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16:58 法制早报

  □支振锋

  “台独”分裂分子以其行为表明,“台独”行动已经从宣传口号走向实际行动,从政策层面走向法律层面。其居心更 险恶,行动更危险。如何应对分裂分子的法理“台独”,如何在波谲云诡的两岸关系中把握主动,就成了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 。如果说《反分裂国家法》是一记釜底抽薪的重击,那么,邀请连宋参访大陆则更是下了一个妙绝古今的棋局。

  不容否认的九二共识

  飞机冲开交流门

  1985年5月3日,驾驶台湾“中华航空公司”B198号波音747货机自泰国飞往香港的王锡爵心中颇不平静 ,他要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折往大陆,并在大陆定居。飞机最终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而其他两位机组人员却希望返回台湾 。为了更好地处理“华航”货机及协助两位台胞返回,大陆中国民航两次电邀“华航”就此事商谈。

  最终,台湾当局同意派代表与中国民航商谈。从5月17日-20日,双方在香港公开商谈,并在香港进行了“人机 交接”,妥善处理了此事。这是37年来两岸就具体问题首次进行的商谈。此前台湾当局一直奉行“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的“三不政策”,虽然1979年大陆提出“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但台湾地区一直紧闭两岸和谈的大门。

  货机冲开了两岸的交流大门,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宣布准许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与此同时,海峡两 岸民间的各项社会、文化、经贸交流也在迅速扩大。到1991年,短短3年台湾地区已有300多万人次到大陆探亲、访问 ,大陆同胞到台湾地区探亲访问的人数也将近1万人。据香港统计,两岸转口贸易1989年近35亿美元,而1990年则 达到40.3亿美元,台湾地区开始出现大陆热。然而,不谐之音也开始出现。

  悲剧与契机

  1990年7月22日,福建平潭县发现一艘搁浅渔船,在船上两个被钉死的密封舱内发现了25具尸体和一个奄奄 一息的幸存者。调查后的真相令人悲愤而又震怒,原来,这些罹难者因为私自渡海到台湾做生意而被台湾军警查扣。遣返时, 台湾军警竟枉顾人道,钉死船舱,从而导致悲剧。

  然而,正在两岸纷纷谴责台湾当局之际,又一起惨案发生了。另外一艘福建渔船在被遣返时与押送的台湾军舰相撞, 21人罹难。46条人命台湾当局抵赖不过,最终在沉默两个月后派出红十字组织代表前往平潭处理善后。同时接受大陆方面 建议,由台湾红十字组织与中国红十字会各派代表9月在进门举行闭门协商,磋商相关事宜。最后,双方签订了两岸40年来 第一份长期合作执行的事务性协议——《金门协议》。该协议针对遣返问题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并且成为得到有效遵守的、成 功的一份两岸协议。

  九二共识

  随着两岸各方面交流的增多,一系列的新问题开始出现,原先由两岸红十字组织来进行处理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需要 。但台湾当局并不愿意与大陆进行正式的基础谈判,于是1990年成立了授权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辜振甫为董事 长。

  海基会的成立得到了大陆的积极响应,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海协会以促进 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前中国上海市委书记汪道涵为当选会长。海协作为授权民间团体,负责 与台湾有关授权团体进行两岸事务性协商。海协一成立就致力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从1992年3月开始,海协、海基两 会开始在北京进行事务性商谈。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提出海基会在香港商谈中就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提出了具 体表述内容,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因此同意以各自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并告 知海协的口头表述要点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 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协还以附件的方式,将海基会在香港提出的上述方案附在这封函中,作为双方彼此接受的共识内容。1 2月3日,海基会回函,对此未表示任何异议。

  这就是在两岸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九二共识”。它成为两岸日后会谈的重要基础,也是“汪辜会谈”得以举行的 重要基础,是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承不承认“九二共识”的问题,说到底,是承不承认“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 共同谋求国家统一”、愿不愿意放弃“台独”分裂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九二共识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同样也是不容否认的原 则。

  从“法理台独”到法理统一

  李登辉的“台独”伎俩

  在蒋氏父子统治台湾时代,是绝不容许“台独”活动存在的。“台独”分子只好逃到国外,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活动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接任“总统”。统治巩固后,李登辉立即开始了他的“台独”活动。1990年6月 28日,李登辉以召开“国是会议”为名,将海内外“台独”分子全部“特赦”,甚至邀请海外 “台独”分子回台参加所谓 的“国是会议”,为“台独”的“合法化”与登上政治舞台创造条件。同年10月13日,民进党在五大上正式变成“台独党 ”。并把海外“台独”运动移植到了岛内,完成了“台独”从海外渗入岛内的发展过程。也从此,李登辉的分裂势力与“台独 ”势力结合在一起。随后的几年中,李登辉不仅在与司马辽太郎的谈话中,公开宣扬分裂言论,而且还到美国访问,制造“两 个中国”活动,在《台湾的主张》一书中更要将中国分成“七块”。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 国的关系”。“两国论”是在以“两个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下的逻辑发展,其目的是破坏两岸会谈、为今后两岸关系定位 、为继任者的大陆政策定调、企图拉美国下水、在国际上拓展“生存空间”等,其实质是以“两国论”对抗“一个中国”,阻 挠祖国的和平统一。从此,李登辉从“暗独”走向了“明独”。然而,如果说李登辉时代的“台独”运动尚停留在叫嚣与宣传 的政策层面,只是一种“台独”分子的政治伎俩的话,那么民进党领导下的台湾当局则更为险恶。特别是在他们上台后,开始 着手进行“台独”的具体行动,更为险恶的是进行法理“台独”。

  法律与法律的交锋

  台湾地区的现行“宪法”是“中华民国宪法”,“台独”分子的很多行动都面临“违宪”的危险。从而,这部“宪法 ”也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2000年以来,“修宪”、“制宪”、“宪改”,虽然陈水扁的说辞一再变化,但从李登辉“台湾的主张”与“两 国论”,到陈水扁的“中国化”与“公投制宪”,“台独”分裂分子已经以其行为表明,“台独”行动已经从宣传口号走向实 际行动,从政策层面走向法律层面。其居心更险恶,其行动更危险。如何因应分裂分子的法理“台独”,如何在波谲云诡的两 岸关系中把握主动,就成了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则是大陆法理统一的一记堪称釜底抽 薪的重拳。正如王在希所说,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13亿中国人民民意的要求,国内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早已纷纷要求以 法律手段来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反分裂国家法》立法程序启动后,得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普遍支持和拥护。这 是自1995年江泽民代表中央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以来,祖国大陆采取的最重大的 举措,也是祖国大陆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所做的又一次巨大努力。这部言简意赅的法律,它的很多条款是过去20多年大陆推 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方针政策的法制化。

  对于防止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采取冒险行动、破坏台海地区和平,维护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不被改变 ,这一立法再次体现了我们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一贯立场。这部法律也将表明全中国人民捍卫祖国 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台独”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共同意志。正如苏州大学副教授黄涧 秋所言,《反分裂国家法》的合法性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针对一小撮“台独”势力,是以正法抗击邪法,以真正 的法理抗击“法理台独”的歪理。这是针对“法理台独”的釜底抽薪。

  一个妙绝古今的棋局

  2004年以来,在两岸关系上,针对分裂分子的法理“台独”,大陆妙着连连。先是去年的“5·17声明”显示 了中国人民捍卫统一的决心;而胡锦涛主席3月4日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三不一反”的四点意见突出体现了政 府在台湾问题上坚定的立场与最大的诚意;接着的是3月15日《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这部效力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的法律,是以纯正的法理对“法理台独”的歪理进行的釜底抽薪的一击。“台独”分子拼凑起来的所谓“3·26”游行 还没上路,曾经是民进党“幕后金主”的许文龙一纸退休感言就给了他们脸上响亮的一击。紧接着,连战“登陆”,宋楚瑜也 来“参访”,祭祖、寻根、会谈、沟通……“一个中国原则”回来了,“九二共识”找到了。连战说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重提“和平奋斗救中国”,他带走了三大厚礼,留下了两党会谈的“三项体认”与“五个促进”;宋楚瑜说,“家和万事 兴”,强调“台独不是我们的选项”,他也留下共、亲两党“六项共识”的大礼并满载而归。

  就在连战返台的第三天,宋楚瑜“登陆”的第二天,台湾有媒体称赞大陆完成的是一个妙绝古今的棋局。而这一棋局 的真正起手,则是3月份的一记重手——《反分裂国家法》。“正是此一举措,开展了其后一连串电光火石般的变化。”而在 法律通过之后,大陆则释放更多、更大的善意,于是才有江丙坤的十二点结论、连战的五项愿景与三大临别礼物,以及宋楚瑜 所可能带回的更大更实惠的大礼。这一切,理所当然地是《反分裂国家法》起手之后的第二手棋。反分裂法釜底抽薪,拔出了 “台独”危险行径的雷管,而邀请连宋参访大陆则体现了善意与灵活。大陆对两岸务实而理性的看待,必将打破台湾海峡最后 一道心灵上的防线,而潇洒完成这一个妙诀古今的棋局。更有香港媒体认为,大陆以和为上,通过胡连会谈提出坚持“九二共 识”、恢复两岸和谈、终止敌对状态、推进经济文化交流、建立军事互信、避免两岸冲突等主张。又通过胡宋会谈向陈水扁打 开通向两岸当局的和谈之门。这样,在已经僵死的台湾局势大棋盘中,一子落下满盘激活,营造大势开创新局得到各方呼应, 把各种因素一下子调动起来,在台海迷雾阴云中投下一线光芒。媒体的分析,未必切中肯綮,也未必十分正确,然而,这不能 不说是一种良性的期待,一种善意的诉求。

  无论如何,大陆示人以诚待人以宽,对待台湾政治人物的平等态度与谋和善意,已经拉近了两岸的亲情与民心。而胡 锦涛总书记在与连宋交往中展现出来的诚意、宽容、和解与平等的姿态,也必然会冲淡台海的紧张局势而使台湾民意有所宽慰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大陆的理性与负责也必将得到正面的评价。但是,两岸关系毕竟不只是牵涉到连宋两人与国亲两党。然 而,不管怎么说,大陆棋局已布,两岸坚冰已有消解之迹。

  早在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的那番话已经给了人们大大的希冀:“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 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 …只要确立了一个中国的大前提,我们对任何有利于维护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意见和建议都愿意作出正 面回应,也愿意在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寻求接触、交往的新途径。”而5月3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在希也 指出,“只要两岸能够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坐下来对话,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导弹的问题。”

  在11日清华大学的演讲上,宋楚瑜回答学生提问时透露说,他返台后想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回来了,我带了大陆乡 亲的友情和和平的愿望。”在会见胡锦涛的答谢辞上说,“再长的隧道也有出口,再长的黑夜也有天明的一天。”然而,连宋 走了,两岸关系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人们期待着这个妙绝古今的棋局能够成为一盘真正的活棋与妙棋。

  两岸关系大事记

  -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5年5月12日下午在北京会见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 。胡总书记与宋主席在北京举行了正式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坦诚、深入地交换 了意见。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亲民党之间首次进行两党交流对话。会后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谈 公报。

  -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2005年4月26日,应中共中央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抵达南京,开始了为期8天的大陆之行。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时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终于跨越了海峡的阻隔,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访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 国民党主席连战发布了新闻公报。

  -2005年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3月14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反“台独”斗 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稳定、推动和发展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5年胡锦涛主席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2005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 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1998年上海汪辜会晤

  1998年10月14日,久违大陆53年的辜振甫先生再一次和汪道涵先生在上海会面。这次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 对话,双方还达成了包括两岸继续进行政治对话及汪道涵会长应邀访问台湾的“四项共识”。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995年1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新春茶话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发表了 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精髓,并就 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

  -1992年“九二共识”

  1992年10月28日到30日,大陆的海协和台湾的海基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这一共识被称作“九二共识”。正是在此基础上,双方妥善处 理两岸间涉及民众权益的事务,开展两会的事务性商谈并得以成功举行了1993年在新加坡的“汪辜会谈”,签下了一系列 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协议。

  -1990年-1991年海协海基会成立

  1987年底,台湾方面开放居民到大陆探亲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 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方面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 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由辜振甫担任董事长。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与199 1年12月16日推动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由汪道涵担任会长。两会的成立为两岸提供了一个直接联系的管 道。

  -1987年台湾方面开放探亲

  由于大陆方面持续释出改善两岸关系的善意,加上台湾岛内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呼声日渐增高,1987年10月1 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1983年邓小平谈和平统一设想

  1983年6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进一步阐述了按照“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国家统一的具体构想。

  -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讲话

  1981年9月30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 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近一步阐明了关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成为促 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历史文献。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