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孙吴胜山要塞:历史不死 废墟作证(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00:03 东北新闻网
  东北新闻网
孙吴胜山要塞:历史不死废墟作证(组图)
侵华日军在孙吴胜山要塞的步兵警备中队营房遗址

  未完 请看

  ( 黑龙江日报 晁元元 吴利红 邵国良)

  [编辑: 孙鹏]1

  08:50:01 东北新闻网
孙吴胜山要塞:历史不死废墟作证(组图)
侵华日军在孙吴胜山要塞的第二卫兵室

  未完 请看

  ( 黑龙江日报 晁元元 吴利红 邵国良)

  [编辑: 孙鹏]

  2

  08:50:01 东北新闻网
孙吴胜山要塞:历史不死废墟作证(组图)
侵华日军在孙吴胜山要塞的警备中队营房内景

  未完 请看

  ( 黑龙江日报 晁元元 吴利红 邵国良)

  [编辑: 孙鹏]

  3

  08:50:01 东北新闻网
孙吴胜山要塞:历史不死废墟作证(组图)
侵华日军在孙吴胜山要塞的指挥中心遗址

  未完 请看

  ( 黑龙江日报 晁元元 吴利红 邵国良)

  [编辑: 孙鹏]

  4

  08:50:01 东北新闻网
孙吴胜山要塞:历史不死废墟作证(组图)
侵华日军在孙吴胜山要塞的指挥中心遗址

  未完 请看

  ( 黑龙江日报 晁元元 吴利红 邵国良)

  [编辑: 孙鹏]

  5

  08:50:01 东北新闻网
孙吴胜山要塞:历史不死废墟作证(组图)
侵华日军在孙吴的军人会馆遗址

  未完 请看

  ( 黑龙江日报 晁元元 吴利红 邵国良)

  [编辑: 孙鹏]

  6

  08:50:01 东北新闻网
孙吴胜山要塞:历史不死废墟作证(组图)
  侵华日军在孙吴的装甲列车。(资料来源:孙吴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

  未完 请看

  ( 黑龙江日报 晁元元 吴利红 邵国良)

  [编辑: 孙鹏]

  7

  08:50:01 东北新闻网
孙吴胜山要塞:历史不死废墟作证(组图)
未完 请看

  ( 黑龙江日报 晁元元 吴利红 邵国良)

  [编辑: 孙鹏]

  8

  要塞一处处兵舍、碉堡、战壕,是侵略者的罪证,战败者的讽刺

  13日清晨,“胜利之旅”采访组从孙吴县城出发,向东40公里,驶向小兴安岭北麓的胜山要塞。

  静谧的胜山,一处处战火燃过的废墟,提醒着我们,这里曾是一块兵戎刃血之地。

  孙吴县文史馆馆长何万明和副馆长吕长江引路,我们在山间荒草丛生的小路前行。一入山口,眼前是一个水泥堡垒:第二卫兵室,它座北朝南,北身被山体掩埋。当年,进入胜山要过这样的三道卡子。

  一连下了十多天雨,山路泥泞,车行艰难。记者弃车沿山而上,行至一座半地下建筑前,这是步兵警备中队本部,当时在这延长约55米的营房内,住着日本关东军士兵300多人。

  何万明向记者介绍,驻扎胜山要塞的侵华日军,最多时有1200多人,全称为日本关东军694部队44师团269连队第五国境守备队,简称:“五国守”。在胜山方圆20多公里的群峰和低谷,布满碉堡、军壕、仓库、兵舍……形成所谓防御和伺机进攻苏联的北部正面军事工程。

  我们在野生灌木丛中行进,深一脚浅一脚。在阵地中心亚雷高地,每隔20米直线分布着四个炮台遗址,附近还有一排六个小炮台群。而主阵地指挥部,隐藏在山的腹部,一年前还是一片废墟,现在正在清理修复。由手电筒的微弱光亮指引,我们蹒跚穿过约70米长黑暗而潮湿的通道,迈上23级台阶,从胜山的最高峰上钻出,远望,10公里外的黑龙江从西向东流过。

  东方马其诺防线并非固若金汤。1945年8月9日至21日间,苏联远东红旗兵团及黑龙江舰队从江的对岸发起攻势,庞大的军事工事没有阻止日本军国主义最后覆灭的命运。

  如今,我们眼中的残骸遗迹,成为战败者的讽刺,侵略者的罪证。

  要塞三千死难劳工魂归何处

  未完 请看( 黑龙江日报 晁元元 吴利红 邵国良) [编辑: 孙鹏]

  9

  午后,我们踏查距胜山主峰约10公里的“毛兰屯野战阵地”。

  在方圆1公里内,散落分布着14个碉堡残体,各碉堡之间是密如蛛网的战壕,还依稀可见。向残留的碉堡射击口看去,仿佛看到关东军那狰狞的枪口,此时,即使在烈日下,我们的心底也涌起了阵阵寒意。

  胜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郭维福告诉我们,野战阵地的碉堡按等高线由低向高延伸,直到毛兰河边,大约有百余个。

  去年,胜山经批准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郭维福指着战壕遗迹旁的那片土地说,他们将退耕还林,在那儿种植沙棘果树。胜山要塞也将纳入红色之旅路线,为我们带路的文史馆人员,一路丈量采集遗址精确数字,打算制作指示说明的牌子立在每一个遗址前。

  胜山要塞始建于1937年,1944年完工。郭维福说,侵华日军强迫中国劳工昼夜劳作,许多人冻死饿死,最后的3000劳工被杀掉。一位曾经在胜山要塞服役的士兵石桥清末在回忆录《战尘愁歌》中披露,当年3000劳工集体被杀后,屠杀者心中引起恐惧,曾在胜山主阵地掩埋劳工的地方,立了一个石碑,写着“阵地构筑牺牲者之碑”,想借此求得一点内心的宁静。

  三千白骨在哪里?我们环顾四野,仿佛听到无数冤魂在呜咽。

  要塞留在国土和内心的刀疤和伤痛

  流经东孙吴县城北的逊河,远古的年代,河两岸便有了游猎、农耕的满族先民,“逊”,是满语太阳的意思。未完 请看(黑龙江日报晁元元 吴利红 邵国良) [编辑: 孙鹏]

  10

  孙吴多年从事要塞研究的杨柏林老人向我们介绍,1932年秋,日本关东军沿龙逊官道的龙门首站北进,在吴家窝堡安营扎寨。那时,吴家堡叫龙逊官道逊河设治局第五号驿站,简称逊五,有一种说法,“孙吴”之名由此得来。

  到了1937年,日本关东军在这里形成了庞大的军事统治网络,孙吴驻军在1941年最多时是近10万人。兵营、仓库、机场、公路……是从东北、华北和华中被掳掠来6万劳工血泪和尸骨堆成。

  旧发电厂、孙吴673细菌部队旧址、军人娱乐场所旧址,那些蒙尘岁月留下的历史罪证,我们一处处踏查,一次次重温战争的冷酷和侵略者的凶残。

  杨柏林老人告诉我们,从80年初起,一批批日本军人、日本国民到胜山要塞,有的是祭拜自己的子女,有的是忏悔战争的罪恶。他给我们看一份日文书写的战争忏悔书,这是今年4月21日一名叫正木钦七的日本老兵刚刚向孙吴县递交的。

  杨柏林说,历史不死,废墟作证。要塞,是留在我们国土和我们内心的刀疤和伤痛,难以愈合。他有责任继续挖掘继续研究,让更多人牢记这段历史。

  (部分史料由黑龙江省图书馆提供,特此鸣谢)( 黑龙江日报 晁元元 吴利红 邵国良) [编辑: 孙鹏]

  11(来源:东北新闻网)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