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年一觉“廊桥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00:3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本报讯当看到本报昨天推出的《合肥版“廊桥遗梦”能否延续》一文时,75岁的张若平老人异常激动:“把姜白石请回合肥,是我们一批老人酝酿了10年的梦想啊!”

  张若平现任姜夔文学艺术研究干事会总干事,10多年来,为尽快实现这一梦想,“自行车都骑破了好几辆”。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和爱人盛树仪女士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纯属偶然:1995年底,他们去探看好友、合肥市原政协副主席陈衡,第一次了解到姜夔与合肥的点滴
故事,“当时他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但对这件事却念念不忘,这让我们很感动”。回家后,两位此前从来没有接触姜夔诗词作品的老人,搬来了所能找到的相关书籍,一本一本地“啃”。

  “没想到,这一啃,就啃了10年!”张若平先生说,由于姜夔在自己的许多诗词作品里留下了非常明确的语句,因而他与合肥女子的深情故事,是没有疑问的。但当时有一个问题让他们感到难以绕开,过去的文学研究对姜夔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颇有微词,“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呼吁不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吗?”

  在此情况下,张若平夫妇又找了一些喜爱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的老年朋友,大家一道“埋头苦读”。几十位老人从零开始,收集资料,悉心研究,许多人甚至不顾年老多病,自掏经费,北上北京,南下广州,积极向国内研究姜夔的著名专家学者请教。最后,这群老人们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姜夔集诗人、词人、书法家、音乐家等多种身份于一体,在中国文学史、书法史和民族音乐史上,应该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与合肥的“不解情缘”更应成为合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一个亮点。

  这些观点很快赢得了著名作家张锲、著名学者王季思等人的认同。这下,老人们更有劲头了,开始采取多种形式奔走呼吁“把姜白石请回合肥”。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爱人王光亚先生,还专门为之写了一个五集的《暗香疏影赤阑桥》电视剧剧本。2002年夏天,在省里一些部门的支持下,老人们将各自研究姜夔的文章合集为书,成为当前研究姜夔与合肥的“重头著作”。张若平先生说,“这是我们的一个共同梦想,我们不想轻易放弃”。

  张若平先生说,合肥市各界如今已真正开始重视起这个问题,他们感到非常欣慰,“过去再多的努力、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本报记者 章玉政)

  作者:章玉政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