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贾平凹在京遭“剥皮”被批《秦腔》困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00:39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本报讯15日,全国近50名评论家参加了在中国作家协会举行的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研讨会。在为时3个小时的会议中,大家从不同角度评点《秦腔》的优缺点,贾平凹笑称,自己似乎被层层“剥皮”。

  多数评论家在发言时,最先表达的就是阅读《秦腔》的艰难。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叙事琐碎沉重,充满日常化细节,节奏缓慢,内容沉重,尤其取消了长篇小说惯常
的叙事元素,如连续性的情节。评论家李敬泽甚至说,开始阅读《秦腔》困难得让人恼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也认为,故事里充满奇怪的东西。

  但大家也表示,这种文体创作的背后,有极其重大的重要性,如它使作品褪去浮华和造作。评论家孟繁华表示,它瓦解掉了乡土中国想象性的东西。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雷达还指出,“很多人认为《秦腔》中夏风的身上有贾平凹的影子,但我认为其实疯子引生才是贾平凹。”他认为,自残的引生有痛苦的爱情理想,这种爱情是唯美、真正没有功利色彩的苦爱。

  贾平凹表示,他曾经写过反映家乡朝气蓬勃的作品,而近几年,家乡渐渐变得陌生,他甚至不愿意再回去。年轻人离开家乡出去打工,农村剩下的都是老人,故乡的溃败让他觉得精神无所寄托。但他表示,《秦腔》并不能为家乡的现状寻找出路,而这种现状本身也无法判断是非曲直。

  他还透露,“当初写《秦腔》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迷茫和心酸,并没想发表。几个朋友知道后都来劝我。我这才进行修改、出版。”

  对于评论家的各种说法,他表示,自己来京前充满惊恐,不知道评论家对《秦腔》的内容和形式会做出怎样的评价。“北京的评论家确实厉害,大家似乎把我的皮给剥了。对《秦腔》无论说好说坏,即使我现在接受不了,回到西安后也会慢慢消化,以利于今后的创作。”

  作者:吴华丽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