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答记者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07:40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5月17日消息 今天,就近期公众普遍关注的纺织品问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这位发言人说,总体看,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中国纺织品对全球出口的增长是平稳的,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9%,增幅同比回落了5.5个百分点。2005年一体化的产品出口仅占中国纺织品出口的11%,对欧美出口的部分类别出现了量增价跌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各方达成的协定为发达成员设立了长达10年的过渡期,明确要求分阶段将其纺织品配额体制纳入贸易自由化进程。但美欧等发达成员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拖延,对自身纺织业实行过度保护,美、欧分别将90%和70%的配额保留到10年过渡期的最后时刻才取消。这不仅剥夺了广大发展中成员在过渡期内理应享受的正当权益,而且直接导致一体化后国际纺织品市场短期内的波动。因此对部分纺织品贸易数量激增的问题,发达成员政府自身应对此负全部责任。第二,在配额体制下,全球纺织品供求关系严重扭曲,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成员的出口长期受到压抑。一体化后,这些国家的出口能力得到释放,出现一定增长是很自然的。第三,配额的存在导致出口成本增加是一个客观事实。一体化后,在自由贸易体制下,配额成本的消除必然导致价格下浮,从中得益的主要是发达国家的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上述原因导致的配额取消后部分产品短期内的“量增价跌”,是向市场规律的正常回归,是合理的,也是当初制订一体化协议时所能预见的。这种现象只会是短期的,不可能长期维系。我们确信,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量增价跌现象会趋于缓解,纺织品贸易会达到新的平衡和稳定状态。中方反对故意夸大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将纺织品贸易问题政治化的做法。

  这位发言人表示,我们注意到,美国和欧盟中小纺织品生产商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主要原因是,其政府在10年的过渡期内不但未采取任何措施帮助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反而通过不合理安排予以过度保护。正是美欧政府的不作为才导致这个问题的出现。在当前形势下,即使对中国产品重新设限,也不能解决美欧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仍然会受到其他供应方的冲击。

  这位发言人介绍,与美、欧等主要进口方在一体化10年过渡期内的不作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尽管纺织业直接就业人口达1900万人,仍为促进一体化的平稳过渡,主动负起责任,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包括降低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下调进口关税税率、对25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输华商品实施免关税政策、公布涉及28种纺织业的禁止投资目录、推广行业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10项措施。这些对维护全球纺织品贸易体制的平稳过渡发挥了积极作用,效果已逐步显现。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中国纺织品对全球出口增幅为18.4%,比去年同期低5.3个百分点,其中对美欧出口分别增长71%和48%,增幅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这位发言人指出,解决当前纺织品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各国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加强沟通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确保一体化的平稳过渡,维护一体化的成果。来源:人民日报责编:陆菁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