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国时评:书包“背变拖”的叹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08:30 新桂网

  新桂网过去人们耳熟能详的“背着书包上学堂”,现在需要把“背”改为“拖”了。在河北廊坊,在山东青岛,很多学生就是“拖”着巨大的滑轮书包上学放学的(据《中国青年报》5月16日报道)。

  书包为何由“背式”变“拖式”?许多学生家长说,这是教育部门“减负”的成果。学业越减越重,课本越来越多,参考资料更是数不胜数,书包就越来越沉,把不少孩子压驼
了背,直到羸弱的身躯背不动了,一些家长把自己出差用的拉杆箱,改成了孩子书包。于是,一些商家看到了这个商机,于是,新式的、巨大的、能拖的“减负”书包应运而生。

  “减负”怎么把书包越减越重?据悉,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推进,不少学校自己选择了教材。这种旨在“减负”和倡导素质教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措施,却被有些学校当成了加大学生负担的办法。这些学校为了提高自己在各种考试中的竞争力,特别选用了较难的教材,与之配套的参考资料也格外多。如某女士就给记者算了算“减负”后书包里丰富的“内容”:“英语4本书、数学有3本、语文是两本……”

  “拖”着的沉重书包,具有很深的社会原因。社会、家长对学校提出了升学要求,学校难;教育管理部门给校长下达有关升学率的指标,校长难;校长对老师提出分数要求,老师难;老师将任务最终分解到每个孩子身上,学生难。在这种多难的困境中,书包岂能不越来越沉重?压得孩子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休息日,没有了课外活动,以至于十几岁的孩子,白发苍苍,以至于逼孩子学习的母亲,成了孩子眼中的“变色龙”、“母老虎”和“河东狮吼”。

  无须讳言,书包由背变“拖”,是对教育主管部门“减负”成果的最大嘲讽,是对走向“恶性循化”的现行教育体制、应试教育模式、学校教育方式、家庭逼学成才等的艰难考问。都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拖”着沉重书包上学的孩子,与先进教育模式下快乐成长的孩子相比,这样的起跑是不是过于沉重了?让巨大书包压得丧失学习激情与乐趣的孩子,怎样去面向未来、赢得未来?

  山东 兴安

  作者:兴安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