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苏省完成首例高难度高风险双移植手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08:42 扬子晚报

  由于身患多发性骨髓瘤和肾脏衰竭两大绝症,弟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在这危难关头,已经51岁的哥哥毅然捐出自己的一只肾,同时还捐出造血干细胞,留住了弟弟的性命。最近,国内第一例同时移植肾脏和骨髓的高难度高风险手术在江苏省中医院成功完成,经过医护人员倾心救治,目前这对兄弟的身体状况良好。昨天记者在省中医院采访这个恩恩相报、真情反哺、感人肺腑的故事。

  厄运降临病魔缠身

  今年47岁的杨成松是南京中建八局的一名驾驶员,老家在河南省上蔡县蔡沟乡大杨村,1976年在南京某部队当兵,转业后就到了南京中建八局工作。同事们对杨成松的评价非常一致:待人诚恳,心地善良。

  可谁也想不到,厄运会突然降临到他身上。2003年8月份左右,杨成松持续发低烧,人也特别没精神,整天昏昏沉沉的,一开始以为是重感冒,但几经治疗,打针、吃药都没有任何好转迹象,病情反而越来越重。两三个月下来,跑了数家大医院,就是没查出任何病因。2003年春节前,杨成松来到省中医院血液科就诊,李晓惠主任穿刺检查他的骨髓,诊断结果令人难以置信,杨成松患的是一种少见恶性血液病,确切地说是一种多发性骨髓瘤,这种病除了像白血病一样会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瘤细胞还分泌出大量轻链,沉淀在肾脏,严重侵害肾脏,病人最终也会因肾衰竭而死亡。而在就诊时,杨成松的肾脏已经受到了重创。在这种情况下,血液科主任李晓惠教授、副主任沈群迅速为杨成松确定了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以控制病情,由于杨成松的肾功能已衰竭,发展到尿毒症期,而瘤细胞仍在不断分泌轻链侵害肾脏,在未来必须靠血液透析才能维持正常生活。

  李晓惠主任把病情告诉杨成松的妻子马晴,这位没读过多少书的女子得知丈夫罹患绝症后,不知如何是好。良久,她抹干眼泪,只坚定地对李主任说了一句:我要留住成松。为了让杨成松配合治病,马晴并不敢对丈夫说实话,常常是在丈夫面前强颜欢笑,可脸一转过去就抹眼泪。几天过去了,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让杨成松大把大把掉头发,杨成松也感觉到自己可能得了重病。从医院化疗回家的那天晚上,杨成松再也忍不住,抱住妻子,而马晴早已哭得像个泪人。

  兄弟情深捐肾捐髓

  尽管这两年杨成松一直靠透析来缓解肾脏受到的毒害,但由于杨成松的骨髓瘤病根未除,持续不断的侵害已经使得其肾脏衰竭了。今年春节前,杨成松病情恶化,不能吃饭,一吃饭就呕吐,还开始持续不断地发烧。杨成松感觉到自己已濒临死亡的边缘。想到前期治病已花掉五六十万元,家中负债累累,杨成松跟妻子说,这一关真的过不去了,放弃治疗吧,家里一贫如洗,再也花不起钱看病了。

  马晴不愿意,她只有一个信念,要救丈夫,哪怕把房子卖掉,也要治下去。李晓惠主任和血液科的专家们综合研究杨成松病情后认为,救治杨成松的最佳选择是干细胞和肾脏移植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杨成松才能恢复造血功能,同时不再靠肾透析维持生命。但经过查询医学资料,国内还没有这样“双移植”的手术病例,国外至今为止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例。

  而手术的关键是有合适的肾源和干细胞。杨成松共有姐弟四人,得知这是惟一能救杨成松的方案,他们都来到了南京验血,他们的信念一致,一再向医生表示,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救杨成松,谁的合适谁就捐献。

  检验结果很快出来了,杨成松的姐姐转氨酶有点高,不适合;而杨成松弟弟血型不合,巧的是,杨成松的哥哥杨连成配型相合,救杨成松惟一的希望就落在杨连成身上了。

  仅有合适的人捐肾和骨髓仍然不够,这样的“双移植”手术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像。李晓惠主任告诉记者,杨成松必须闯过重重难关,一是要经受住超大剂量化疗的预处理,为了给杨成松移植全新的造血干细胞而又不受排异影响,必须通过化疗把他现在骨髓的造血功能全部摧毁,在杨成松已经是肾功能衰竭情况下,进行超大剂量化疗十分危险。如果化疗剂量太大,毒副作用足以造成病人死亡;但如果剂量小,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就不会成功。二是化疗后,杨成松处于骨髓空虚期,他体内的白细胞为零,造血免疫功能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肾移植风险可想而知,一点点的感染就会前功尽弃。

  为了成功完成这次高难度的“双移植”手术,省中医院成立了由院长刘沈林教授为组长,章亚成副院长为副组长,血液科、泌尿外科、心脏科、肾内科等多部门骨干力量为组员的“杨成松肾、干细胞移植医疗小组”,几经研究,制订了详尽的“作战”方案。

  4月21日,杨成松住进无菌病房,医护人员开始对其进行超大剂量化疗的预处理,同时配合人工透析。杨成松的哥哥也开始做准备,提前抽出造血干细胞。手术前一天,相关部门再次召开协调会,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ICU、保卫科等科室负责人也到场对手术前前后后情况一再进行了梳理。4月28日,手术前准备就绪,肾移植手术定在当天上午9时开始。早上6时左右,相关人员就已到岗,为了将杨成松安全地从无菌病房运至手术室,必须创建一个无菌快速通道,运送电梯要专门消毒,还必须给杨成松裹上四层无菌床单。手术从上午9点到下午2点30分,历时5个半钟头,有惊无险,肾移植和骨髓干细胞移植全部成功。

  谈起这次手术,泌尿外科的顾晓箭主任坦言“万幸”。他告诉记者,杨成松在手术前也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和求生愿望,大剂量化疗痛苦从不对医护人员讲一声,还逼着自己吃东西,增强体质做手术。这次杨成松手术是让他感到最紧张的一次,肾移植手术尽管他以前也做过很多,但这次由于病人的特殊情况,一点点意外的出血、感染都可能造成整个手术的失败,不但杨成松救不回来,他的哥哥也会遭受心理和肉体的双重打击,压力真是非常大。

  昨天,血液科的李晓惠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手术效果相当令人满意,杨成松的白细胞已升至5000,血小板4万,造血功能基本恢复。从血液及小便化验情况来看,杨成松的肾功能已完全恢复正常。

  真情故事感人至深

  记者昨天在省中医院病房内见到杨连成时,他的妻子正在一旁陪他说话。尽管前不久抽血抽骨髓又献出一只肾,但他看起来气色还不错。他告诉记者,他一直在河南上蔡县蔡沟乡大杨村的家里务农。那里经济落后,家境一直比较贫穷。前些年弟弟杨成松在中建八局工作时被派到埃及,赚了点钱,给家里盖了幢瓦房,全家上下才有了安身之处。近些年,自己的儿子很有出息,大儿子在杭州读完大学后,又考到南京大学读博士。他们兄妹四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前两年弟弟杨成松生病,全家人为之心急如焚,可经济上也实在支持不了多少。去年春节前,杨成松病情恶化,双肾功能已经完全衰竭,侄儿来看杨成松时,杨成松还特地嘱咐即将回家过春节的侄儿,不要将他病情恶化的情况告诉家里人,免得他们担心。可他回家还是忍不住将叔叔的状况告诉父亲,杨连成听到情同手足的弟弟难过此劫,当时就落下了眼泪。他和家里的兄妹商量,一起到南京,给杨成松进行血液配型。

  配型成功后,杨连成的妻子思想压力最大,她担心三个方面的问题: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丈夫捐出一个今后影响到生活怎么办?丈夫毕竟是家里的顶梁柱,是重要的劳动力。如果捐肾影响到身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如果捐肾留下后遗症,不可预计的治疗费用从何而来?但杨连成劝慰妻子说:“我现在是惟一能救成松一命的人,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去死。人都是讲感情的,何况我们还是亲兄弟呢?关于手术的事,我已经反复问过医生了,医生说完全能够保证捐肾者的生命安全,捐肾对身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创口愈合后,生活就会恢复正常。即使有什么意外,我还有两个儿子,他们能管我……”

  如今尽管手术成功,他们兄弟仍不能相见,杨连成说,他现在每天给仍在层流病房的弟弟打一次电话,一是问问他的情况,二是告诉弟弟自己身体很好,给他心理安慰,让弟弟心里不要有歉疚感。这次捐肾捐骨髓就像赌博,不赌弟弟肯定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死亡,赌最起码还能有一丝机会。

  当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层流病房的杨成松时,一提到他哥哥对他的救命之恩,杨成松就泣不成声……他说:“我好心疼哥哥啊!我本来已作好准备和他们分手,可他们非要救我,他们争着为我捐肾。”

  杨成松说,一直到今天,他的心里仍很歉疚,思想也很复杂,哥哥是农民,没有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万一手术不成功,今后生活咋办呢?

  “我患了恶性血液病和肾衰,哥哥为了挽救我的生命,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为我捐献肾脏,捐献骨髓。血浓于水,哥哥用他无私的爱,给了我生存的希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说不尽我此时的心境,我刻骨铭心的感受……”

  采访中,记者不时地被采访对象的失声痛哭而感动,这其中,有杨成松本人感恩的泪水,有妻子马晴复杂的泪水,有哥哥杨连成坚毅的泪水,更有医务人员们感动的泪水。血液科的李晓惠主任就不止一次地被这段人间真情所打动落泪,她坦言,此次手术的成功,对杨成松而言只是漫漫治疗过程的关键一步,今后他还将面对更多严峻的考验,其中,高达数十万元的治疗和医药费用对于这个普通的家庭将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真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爱心加入到这个家庭中来,共同为生命而接力。冯瑶刘小卉刘大颖

  上图:在骨髓干细胞采集的过程中,杨连成的妻子始终陪在左右,她告诉记者,尽管担心丈夫的身体,但救人要紧,何况又是丈夫的亲弟弟呢。下图:在肾移植手术中,专家们面对这样一位特殊病人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