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是中国抚平了我的伤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10:59 新文化报

  一个日本战败后被遗弃在中国的老人,讲述她在中国60年来的日子

  日本战败投降那年,她26岁,逃亡途中,女儿病死、儿子饿死,隔海的日本老家又遥不可及……危难时刻,一位中国农民收留了她,他们结了婚,一晃就是60年。今年5月12日,在长春市二道区菜园路一座民宅里,已经儿孙满堂的武山浪子,在“不想回日本”的从容中,见证了那场战争的残酷,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博爱和以德报怨。与日本丈夫随“开拓团”来
到黑龙江

  自从中国丈夫3年前过世后,武山浪子就从农安县合隆镇搬到长春市的二女儿家,简单寒暄后,老人用非常地道的东北话讲述了过去。

  老人说,1940年,日本农民小川(武山浪子在日本的丈夫,那时她叫小川波子,嫁给中国人后改回闺名武山浪子)听信日本政府宣扬的所谓“大家要积极去满洲国开拓天地”,前往中国东北,于是21岁的武山浪子随夫离乡。两人随日本“开拓团”坐船来到黑龙江鸡西一带,开垦种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小川被日本军队抓去当兵,此后,两人再未重逢。

  当时在日本国内,宣传口径让民众认为“伪满洲国是日本领土的一部分,到伪满洲国种地不但安全,而且天经地义”。她随“开拓团”到中国后就是种地。“南京大屠杀,太残忍了!”

  说起南京大屠杀和平顶山惨案等历史事件,武山浪子很激动:“当时与中国居民接触少,不了解这些惨事,解放后才陆续知道,太残忍了……”武山浪子把头垂下,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在日本,他们(日本军人)都是普通老百姓,怎么一到中国就变了样?”

  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武山浪子的记忆有时显得零散,她断断续续地回忆起她小时候在日本看到的景象。她家有户邻居,被日本政府强行征兵来到中国,当这个邻居战死的噩耗传来时,家里的父母、妻子和三个女儿哭作一团,惨景难述。老人还说:“在宫城县有一间教室很大,墙壁四周挂满小黑色镜框,相片上都是战死的人,学生和老师为他们唱歌祈祷。”6个日本女人饿死了5个

  武山浪子和日本丈夫小川在中国生下两个孩子,女儿净子两岁时病死。日本投降前,前苏联红军进攻日本关东军,武山浪子背着半袋粮食随其他日本移民逃往牡丹江日军基地。40多天的路程,不但有苏军轰炸机不停地低空“问候”,天还一直下雨,晚上只能睡在泥地里。途中,两岁的儿子浩一饿死了。到达牡丹江后,大批日本移民又被日军一名团长从牡丹江带到长春,包括武山浪子在内的6个日本女人被安置在一个屋内,除她之外,另外5人饿死。日本宣布投降后,眼见回国无望的武山浪子几乎绝望,幸运的是,农安县合隆镇一位贫穷的中国农民娶了她,婚后两人生育了1个儿子和4个女儿。光阴60年,她转过头擦拭泪水

  光阴一晃60年。眼前这位受尽磨难的老人在纸上工整地写下了“浩一、净子”,不时地把头转向窗外擦拭泪水。一些话留在记者嘴边,不忍问出。喜欢二人转和赵本山

  武山浪子说:“是中国抚平了我的伤口。”

  记者拜访老人那天,老人正在炕上看书——《天王盖地虎——关东剿匪纪念》。家人介绍,她喜欢看书。记者问中国书籍好看吗?老人连声说好。

  老人的家人说,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除了名字,她已彻底融入中国。老人喜欢看《农村俱乐部》,喜欢大秧歌和二人转。当记者说出“赵本山”三个字时,武山浪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赵本山好,我特别爱看他。”家人说,老人还会唱二人转,记者请求老人来一段时,老人却不好意思了。

  “您觉得自己现在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记者问。武山浪子笑了,“中国很好,人也很好。”“我习惯了中国,不想回去了”

  “2002年,日本政府出资,一批抗战时留在中国的日本老人去东京游玩两星期,我母亲也去了。”武山浪子的女儿蔡淑奎说。武山浪子补充,“不光去东京,还有大阪,日本发展得很快。”

  武山浪子说,自己的双亲和三个哥哥、三个姐姐早已过世,自从离家后,就再没见过他们。

  蔡淑奎说,农安县政府对武山浪子颇为照顾。可老人说,在中国生活的60年里,除了那次旅游,日本政府对她从未有过任何形式的帮助。

  对于“落叶归根”,武山浪子反应很平静,“早就不想回日本了,我习惯中国的一切。”离别时,记者用日语和武山浪子道别,她笑着摆手用东北方言回应:“再见,‘那哈’有空来坐坐啊!”实习记者刘昕?荩相关资料当年的“开拓团”有31万人

  东北沦陷14年史总编室历史专家孙继武介绍:“移民侵略”,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日本政府在1936年曾制定出“1956年伪满洲国要有500万日本移民”的远景规划,并在日本国内大肆鼓动平民参加“开拓团”。东北沦陷14年间,日本以“开拓团”名义共向中国东北移民31万人,基本都是日本普通农民。日本战败后,大批移民返乡,少部分因故不能返日的人都是妇女和孩子,她们在当地或嫁人或被收养,就此留在中国。新闻编辑:杨光(来源:本报讯)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