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突出重点扩大试点 稳步推进云南教育改革与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12:14 云南日报

  多年来,云南教育的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落后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发展程度在地区间、民族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已经制约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随着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缩小与发达省区的差距,为云南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越来越成为全省上下普遍关注的大事。2003年9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一年多来,全省上下积极行动,真抓实干,教
育改革与发展工作出现了喜人的局面。

  一、一年多来全省教育改革工作的简要回顾

  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采取了先行试点,鼓励探索,巩固提高,稳步推广的改革路子。经过慎重考虑,分别确定昆明、曲靖作为高中教育改革试点地区,文山、红河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玉溪市作为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地区,云南财贸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点院校。并且要求其它地区和学校不等、不靠、不观望,要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本地区、本单位的改革。一年多来,全省特别是试点地区和单位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可以概括地表述为:认识到位,态度坚决,重点突出,成效明显。

  1.对教育改革的认识获得了新提高。

  一是深入调研,摸清了情况。省级教育行政、政策研究等相关部门与各试点州市和单位积极行动,都先后开展了集中的省内外调研,认真分析了省和试点州市县及单位在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及困难问题,基本摸清了各自的教育发展情况。二是内外对照,看到了差距。通过考察调研,对众多教育发展的指标和数据进行了认真对比分析和深入研究,深深感到我省教育总体上已经明显滞后于全国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从中看到了自身存在的明显差距。三是积极探索,找到了动力。大家深刻地认识到,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协调发展、加快经济繁荣、实现边疆稳定,就必须把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巨大的人才优势,就必须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试点州市和单位共同意识到,经济社会要发展不抓教育不行,要加快教育发展不改革不行。否则,不仅贻误了教育事业,而且必然严重制约经济社会进步。这为推进教育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发展动力。

  2.对体制机制的改革取得了新突破。

  一是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分级管理、分级办学体制,“以县为主”办学体制基本落实。主要包括:下放办学审批权到县;制定完善了各级各类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制定了中小学学杂费标准;加强学校布点规划,调整学校布局,普通小学减少544所,中等职业学校按照面向市场、优势互补、做大做强的思路,经合并后减少21所;幼儿园收费由省级审批改为州市审批,报省备案;全面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帮扶力度,改“三免费”为“两免一补”,257万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和免杂费,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的40%;取消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借读费;加强对学校基建、招生、收费的监管;赋予学校校长全面的行政、教学指挥权、人事权、财权;给予学校在完成指令性招生计划后指导性招生自主权;在课改实验区实行初中毕业和招生考试改革,对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国有大中型企业自办中小学移交改制完成121所,占60%。

  二是多元办学格局初步形成。马关一中、昆明高新一中等学校改制成为股份制学校,云大附中等学校改制为国有民办学校,新建师大实验中学等一批国有民办学校、大理世纪中学等一批股份制学校,政企合作新建弥勒庆来学校,去年,全省改扩建的237所高中学校大部分采用了银校合作办学模式。民办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出现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的集团和学校。石林教育集团除在我省5个州市办学15所外,还在川、渝、沪等省办学5所。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曲靖三元中学、弥勒庆来学校一次投资均在亿元以上,招生逾千人。

  三是办学市场进一步放开,投融资渠道增加。逐步放开了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后勤服务市场,全面放开非义务教育办学市场,通过提供优惠条件,鼓励和引导大量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国家财政也加大了教育投入,在投入的管理方法上进行了改革,更多的是投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以及投资效益好的地区、单位和学校,产生了良好的扩张效应,明显增加了教育投入资金总量,有效缓解了资金不足的矛盾。

  四是选人用人制度得到创新,人才流动政策逐步完善。试点地区和单位普遍实行了校长公选、教职工全员聘任、绩效工资“三制”改革,多年都难以触动的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铁饭碗终身制的改革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教育和学校的生机与活力由此蓬勃焕发。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文山教育改革做到了不让一个人下岗,没有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还制定了提高待遇的措施,鼓励教师向农村和艰苦地区流动。

  五是分配体制改革取得一定突破,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分配原则开始体现。试点地区和学校已经在这方面探索了路子,值得借鉴学习。文山州一中的老师说,改革后,老师们都有了危机意识,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优教对应优酬,文山州一中改革前,老师的月平均工资为1960元,改革后达3050元。

  六是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在试点地区和学校全面推行任期目标责任制。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校长,制定了任期内实现目标和奖励办法,红河州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试行年薪制,每年考核一次,按完成情况分档发放年薪。

  3.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新促进。

  一是去年全省新增“普九”县5个,人口覆盖率占全省的81.3%。二是普通高中招生16.73万人,增幅达到20.88%,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4年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41.98万人,距完成“十五”计划仅差520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29.85%,净增长1.85个百分点,是2003年增幅的2.6倍;优质教育资源迅速增加,全省新建高中学校23所,改扩建200多所,办学条件改善,规模扩大,效益提高。一级学校在校学生已占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总数的40%,全省高中校均规模从863人提高到976人。三是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高考取得“三高一低”的好成绩,各类录取分数结束了全国倒数第一的历史。在全国中学生奥赛中,我省有2名学生获金奖,其中一名进入全国前20名,入围国家集训队,创造了我省中学生奥赛的最好成绩。四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1.15%,提前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五是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持续下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都有所回升。六是放手发展民办教育,新组建了3所民办高职学院、23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54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各类民办学校2828所,在校生44.7万人,民办教育已成为全省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实现云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高度重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在实施科教兴滇、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既面临着有利条件,也面临着挑战。我们要在已经初步取得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扩大试点,积极稳妥地把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二、理清下步的工作思路,明确今明两年的目标任务

  今明两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质量效益为根本,以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巩固试点成果,扩大试点范围,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加强分类指导,突破重点难点,全面发展提高。

  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2005年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35%,职业教育稳定回升;民办教育发展规模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非义务教育多元办学体制初步形成;学校自主办学地位基本确立,选人用人和学校内部人事、分配新“三制”改革普遍推行;素质教育取得实效,教学质量进入西部中等水平。

  在思想观念上,要认识到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最重要的根本利益之一,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头等大事,把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来抓,牢固树立改革促进发展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各级各类教育必须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教育以学生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思想观念。要切实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切实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实现向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切实克服学校管理人治倾向,实现向依法治校的方向转变。在工作态度上,既要积极大胆改革,因为再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又要慎重稳妥推进,因为教育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既不能超前,更不能滞后。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守国家法令,落实依法治教。在工作方法上,要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教育实际的改革发展道路,加快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放手发展职业教育,放开非义务教育市场。改革程序要公开、公正、透明,改革方案必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改革措施要征得绝大多数教职工的支持和拥护。在工作成效上,既要加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又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既要创新体制机制,又要落实政府责任,不能加重群众负担。既要激发学校活力,又要保持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一是改革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公认和支持,二是学校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三是办学规模明显扩大,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办学效益明显提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工作要求上,任何改革都要确保队伍人心不能涣散,教育秩序不能混乱,教职员工不能下岗。

  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把握好以下6项原则:

  一是坚持积极稳妥推进教育改革的原则,使各项改革措施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绝不能含糊和迟疑。但也不能盲目冒进,急于求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教育发展也极不平衡。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一定要实事求是,绝不能脱离自己的州情、市情、县情。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一个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整体,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要努力做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举,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衔接,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均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同步,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和公平性的原则,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没有教育机会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更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失学是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发展教育是解脱贫困的根本措施之一。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因为贫困失学,要进一步完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和制度,千方百计确保他们有学可上,上得起学,学得安心。

  四是坚持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并重的原则,使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发展教育绝不能仅仅体现在量的增长上,更要体现在质的提高上。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考虑各类教育的结构比例、考虑就业市场容量和需求、考虑适龄学生的预期峰值,不能盲目贪大求快。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要把狠抓质量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做到数量、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统一。

  五是坚持普遍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务求改革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省教育总体是落后的,困难和问题普遍存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需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但是,困难和问题由来已久。要全面解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因此,要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住那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加以突破,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六是坚持各级党委政府为主导、广大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原则,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党委政府领导的主导作用既要表现在把握改革的方向和原则上、掌握工作的节奏上,还要表现在职能的转变和为基层的服务上,表现在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上。教育改革必须发动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取得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使改革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逐步扩大试点,抓住重点难点,力求取得突破

  1、扩大试点范围,增强示范作用

  从一年多来教育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情况看,我省教育改革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但各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一些试点地区、单位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下一步,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工作,二是要扩大改革范围,三是要出好的经验、见明显成效。省委、省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今年作为教育改革发展年,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各类教育改革试点,确定楚雄、保山、临沧、迪庆四个州市为全省教育改革新的试点地区。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楚雄州侧重高中教育改革试点、保山市侧重发展民办教育试点、临沧市侧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迪庆州侧重“普九”攻坚试点,确定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高等冶金专科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全省其它州市和教育单位,也要紧紧围绕解决本地教育的突出矛盾,有步骤地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

  各试点地区和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省委、省政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单位的改革发展模式。通过试点,楚雄州高中毛入学率要于明年达到48%,质量进入全省前五名行列;保山市各种形式民办教育在非义务教育中的比例2006年要占到15%以上;临沧市要确保永德县2005年、耿马县2006年“普九”,2006年全市50%的农村初中教学实行农科教结合,40%的农村初中毕业生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迪庆州要确保香格里拉县2005年、维西县2006年“普九”;试点高校要一校一策,云南大学要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以内部管理、人事制度、科研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着力提高学术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昆明理工大学要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深化投融资体制和校内运行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云南省工业强省战略实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要深化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探索走校企合作、集团化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路子。通过以上的试点,进一步丰富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为全省教育加快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明确工作重点,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农村义务教育明显进步。到明年,新增11个“普九”县。在全省农村继续实施危改工程,遏制农村中小学危房率上升,在未“普九”县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基本解决入学难问题,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基本解决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实现初中校校有电脑教室,完小校校有卫星教学收视系统,村小校校有光盘播放设备。今年内,全省所有的县全部进入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从根本上得到推进。

  二是全力突破高中“瓶颈”制约。到明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35%,高中入学矛盾基本缓解。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中教育发展;要全面放开高中办学市场,政府提供优惠条件,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办学;要采取有力措施,整合高中教育资源,支持名校适度扩张,做大做强;要继续加强等级学校建设,促进竞争,使优质教育资源达到50%左右;要狠抓教育质量,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稳定提高;要改革管理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综合评价和督导检查的作用;要根据云南实际扩大学校自主招生权利,拓宽融资渠道,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三是扭转职业教育下滑低迷状态。近几年来,我省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下滑低迷的状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已从1999年的1:1.47逐年下降到了2003年的1:0.73和2004年的1:0.65。这种状况与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也直接影响了高中“瓶颈”的打破,必须尽快改变。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技能教育,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直接的重要作用。要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及部门和行业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整合教育资源,落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职业学校招生和培养规模。省、州(市)、县三级都要加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我省烟草、文化、旅游、生物资源开发、能源、矿冶等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要转变办学模式,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要转变办学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兼职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要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把民办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进公办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办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要动员、吸引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今年,要实现中职增加招生2万人,争取在3至5年内,使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基本持平。

  四是改变民办教育既弱又小局面。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的基本经验。目前,我省民办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极不适应。要把放手发展民办教育,努力实现公办和民办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作为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尽快突破。省州市县都要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公办和民办教育的发展。要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原则,全面清除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各种政策和体制障碍。要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切实依法保障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放心、放胆、放手引进社会投资,鼓励、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国外资本等社会力量,以民营办学、合作办学、股份制办学等各种形式,扩大办学规模。各级财政要拨出专项资金或在教育专款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征用土地及缴纳基础设施等费用时,要确保民办学校能够享受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民办学校需要贷款时,要给予优先照顾,甚至予以贴息补助。

  五是改善教师队伍量少质低状况。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当前我省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把解决师资问题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大事、第一要务来抓。要切实拓宽教师来源,师范院校要调整结构,开足马力,全力扩大师资培养规模。综合性大学要打破常规,结合实际开设师范院系或班,尽力培养教师。教育部门要专门开设培训班,为愿意从教的非师范院校及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专业培训,帮助他们取得教师资格。要面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人才,尽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学历与能力并重,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抓牢抓紧。要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同时加强管理,从政策和待遇上引导教师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对不适合教学工作的可以转岗、换岗、调岗,但不能下岗,不能简单地把下岗作为改革的任务。

  没有一个行业像教育这样关乎每个人现在、未来的发展和家庭幸福,也没有一个行业像教育这样关乎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命运。教育与社会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都有密不可分的直接联系,教育是实现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优势的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教育又是云南建设小康社会的奠基工程和主要指标之一。人的教育培养跨度长,内容丰富,手段方法多样,培养对象又是活生生的人,要使他们得到良好的教育与发展,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社会共同做出艰苦的努力。云南教育基础薄弱,改革需要协调的关系和问题很多,工作难度很大,需要常抓不懈。过去的工作成效明显,新的目标催人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教育改革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不断开创云南教育事业新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