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人为本:教师的新追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14:38 光明网

  肖明华

  目前的教育改革由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型为个性化教育。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导。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早已成为教育的价值取向并正在成为教育的明显特征。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先进教育思想的贯
彻和实践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优秀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担负着教育改革的重要角色。在现代教育中,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者;教师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人格力量无时无刻在影响着学生。其追求的方向和内容具体表现在:

  重视人的和谐发展

  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和谐发展。现代教师应以学生作为主体,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育人性化要求新型教师除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须具备的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等素质外,还必须追求

  教育的人性化服务。教育的本质是服务。“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此,人性化的教育服务,要求师生关系的重新抉择、心理环境的全力改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及意志,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潜能,真正视学生为个体与主体,民主、平等地善待学生,引领学生积极地投入;教师不是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是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是强求学生接受学校与教师的立场,而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是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的裁决,而是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是对学生个性的完全否决或赞赏,而是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人各有长,各有禀性天赋,各有不同的情趣爱好,现代教育正视学生的个性,“相信每一个”、“尊重每一个”、“研究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教育活动中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其禀性天赋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其兴趣爱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教育应随其天性,张扬个性。

  自身拥有独特的个性。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他还是个性化的演员、演讲者、主持人、指导者,需要营造一个令学生愉快的学习氛围。他们不满足于现在的经验和结论,敢于突破老框框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敢于怀疑,敢于发表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观点,敢于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有比较高的自我期望值,不怕挫折,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

  教育手段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追求现代信息素养。具有确认和发现信息的能力、信息选择、摘要和简化的能力、对信息分析和分类的能力、处理和保存信息并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益,获取新知识、扩充新知识、更新知识,以适应知识成倍增长对当代教育的要求。这样的能力在教学实际中具体表现为1、教育信息能力其中包括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2、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3、信息时代的人格教养,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的道德、情感,以及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追求娴熟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信息时代,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这一步伐,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革新,同时,在教育技术与教育手段上也要紧紧跟上。多媒体使教学变得生动、直观、形象,这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理解的速度和质量,还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空上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多媒体能很好地创设情景,实现人机交互,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电子网络化,使教育的功能和内容实现根本性转变。教育不再是封闭式的课堂和课堂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实现各个课程教室和功能教室的有机连接。同时,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目标终身化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郎格朗在《论终身教育》一文中明确指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和青年期,它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进行。教育应当借助于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永恒要求”。特别是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节奏迅速加快,学习的概念与范围扩大了,成为历经个人生命全程的活动。“终生学习”在时间上扩展到人的一生,在空间上将拓展到整个社会。学校教育,要为终身教育提供相应的可能性,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为学习型社会的建构服务。终身教育既不是一种教育形式,更不是特殊的教育形态,终身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教育观念,或者说是一种教育过程。那么,面对教育终身化,教师追求什么呢?

  教育终身化要求教师增强使命感。教师肩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增强使命感,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使命。这其中要着重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崭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等。

  教育终身化要求教师具有多元知识结构。教师的人格高尚,本已难得,拥有智慧更为不易。教师读书是一种时尚,是一种追求。通过读书,可以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新观念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和掌握创造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并有意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达到知识专、博统一,有广泛的其他学科知识。

  教育终身化要求教师提高科研能力。教师追求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等。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把教育看成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研究,并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按“问题—设想—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进行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作者系四川省政协委员)(来源:光明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