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甘肃敦煌因缺水生态恶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16:27 钱江晚报

  甘肃敦煌,因境内的莫高窟、月牙泉等闻名海内外;甘肃民勤,却是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灾难为世人所知。

  风沙肆虐的季节,记者在河西走廊东端的民勤和西端的敦煌听到同一种“喊渴”声。许多地方官员忧心忡忡:“如果任其发展,敦煌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民勤。”

  敦煌将成为第二个民勤?

  出敦煌市区向南5公里,就是鸣沙山月牙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形状酷似一弯新月的月牙泉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沙水共生、山泉共处”,构成了举世闻名的“沙漠奇观”。

  但如今,月牙泉正在接受“输液”,以避免干涸的厄运:鸣沙山东北一侧,景区主管部门正利用抽水泵管,将河水引入地势较高的水塘内,再通过这个面积约10亩的水塘向月牙泉渗水。水文实测资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22.3亩,最大水深7.5米;1986年水域面积13.3亩,最大水深4.2米;目前水域面积约为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

  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主任范存说,为月牙泉“输液”,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月牙泉的遭遇是整个大环境内生态恶化的缩影,只有敦煌地下水位回升了,月牙泉才不会干涸。”

  据敦煌市有关部门统计,全市目前自有水资源总量为3.8亿至3.9亿立方米,而实际每年消耗6.6亿立方米。1975年至2001年的26年间,敦煌地下水位共下降了10.77米,平均每年下降0.414米。

  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带来了众多生态问题。敦煌市副市长张平告诉记者,敦煌东湖、西湖、北湖以及南山一带的219万亩天然林,现在只剩下不到60%。天然林大量干枯死亡对敦煌绿洲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自1994年以来,绿洲外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了近20万亩,沙漠平均每年向前推进3米到4米。

  张平说:“缺水加大了敦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难度。在这方面,敦煌与民勤有很多共同之处。”地处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的民勤,本是河西走廊延伸到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腹地的一片绿洲。近二十年来,绿洲东、西、北三面不断被流沙吞噬,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为沙尘源头。多年来,通过大规模治沙造林、兴修水利,民勤局部环境有所改善,但生态恶化的整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

  民勤县水利局局长焦多才对记者说:“民勤是西北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阻隔着两大沙漠的合拢。民勤绿洲的存亡,关系着河西走廊的生态安全。一旦民勤失守,就会危及武威、金昌,整个河西走廊将被截断。”甘肃省眼下正为保住这块绿洲而殚精竭虑。

  “谁在下游谁遭殃”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根生等8位专家最近联合完成的一篇论文,在对我国唯一一条从东向西流向的内陆河疏勒河流域实地调查后分析计算出:疏勒河上游和中游每增加1立方米用水量,下游就要减少0.3立方米地下水。而敦煌正好处在疏勒河流域下游。

  现已退休的敦煌市前副市长王渊说,疏勒河曾流入敦煌北部与其支流党河汇合,滋润那里大片天然林和草场,也维系着敦煌地下水的动态平衡。但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上游纷纷建水库拦水,扩大耕地面积,疏勒河在敦煌境内长达300多公里的河道断流,地下水失去了主要的补给来源。

  而流经民勤的石羊河目前水资源总量为17.62亿立方米,总需求量却超过了31亿立方米。民勤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残喘的石羊河流不到民勤。”县水利局工程师委多玉说,石羊河中游灌溉规模过大,挤占了下游用水,是导致民勤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疏勒河、石羊河和黑河是河西走廊的三大水系。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游超量引取和粗放利用水资源,直接导致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恶化,黑河尾闾的湖泊西居延海、东居延海先后干涸。

  “谁在下游谁遭殃”,是黑河向下游额济纳调水前的状况,而今也已成敦煌、民勤的现状。针对西北的水资源以及生态问题,民建甘肃省委员会日前的一份调研报告中写道:“上游不顾下游,生产不顾生态,造成大范围生态恶化。”

  出路:“开源”与“节流”并举

  为不使敦煌成为又一个民勤,敦煌许多政府官员认为,必须“开源”和“节流”并举。

  “开源”的设想之一,是实施从青海境内哈尔腾河向党河引水的“引哈济党”工程。“引哈济党”是敦煌几代人的梦想,但因为条件恶劣、工程艰巨、资金困难等问题,一再被搁置。争取疏勒河每年向敦煌定量放水,是“开源”设想的另一项内容。敦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生茂提出,将疏勒河水部分向敦煌分流,同时上游的玉门、安西等地适当压缩土地开发和移民数量,相对于“引哈济党”工程来说更为可行。

  杨根生等8位专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疏勒河下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是保证其最低限度的水资源需求量。他们的结论是,为保证生态环境不继续恶化,敦煌每年必须再获得至少1.4亿立方米生态用水。

  张平说,除“开源”之外,还要大力推行“节流”措施,把节约下来的水用于生态建设和地下水补给。据悉,目前敦煌已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开荒、移民、打井,还计划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逐步关闭部分农用机井,对城乡人畜饮水和生产经营性用水实行限量供给等。

  专家认为,黑河流域统筹配置水资源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通过向下游放水,并在中游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了整个流域的协调发展。民建甘肃省委员会通过调研提出,破除目前上、中、下游分割,以及工农、城乡等用水分治的管理体制,根据水系和流域率先实施大范围水资源统筹管理,是西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明泉认为,敦煌具有明显的旅游资源优势。在水资源匮乏,已对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调整用水结构,积极扶持低耗水、高产出的旅游产业,是恢复地下水位、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