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七成家庭节水有意识缺方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5:00 深圳晚报

  本报与万人市场调查公司联合展开“家庭节水意识”调查

  七成家庭节水有意识缺方法

  本报记者金柱实习生沈蓉陆文汉

  水是生命之源。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节水防污型社会,本报与市水务局联合开展的“创建节水好家庭”活动也得到了深圳市民的极大关注。在接受志愿家庭报名参与创建节水家庭活动的同时,本报联合万人市场调查公司进行了一次“深圳家庭节水意识”调查。接受访问的家庭来自全市各区,共有153户。从这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市民们并不缺乏家庭节水意识,但却缺乏节水手段,同时也缺乏对节水法规的深入了解。

  调查1

  缺水忧患意识强节水义务意识高

  调查首先了解市民对节水的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深圳市缺水状况的认知调查中,94.2%的受访者认识到缺水严重,只有2.2%认为不会缺水,绝大多数市民认知到缺水问题。但在节水责任归属方面,虽然有85.6%认识到节水是一种公民义务,但仍有13.7%认为是一种权力,0.7%认为不是义务也不是权力。

  调查显示,深圳市民普遍具有良好的公共场合节水习惯。在提到“您如果在公共的场合看到消防水栓漏水或水龙头在滴水,您会打电话叫人来修或去把水龙头拧紧吗”的问题是时,97.1%的受访者表示“肯定会”,并且没有人表示“不会去管”。

  专家点评

  调查结果说明过去多年的节水宣传工作有一定成效,市民已基本了解我市是严重缺水的城市且自觉节水。公共场所的节水行为,更是有利于在全社会提倡节水,有利于文明城市的创建。

  调查2

  一水多用习惯好节水器具应用少

  这次调查结果反映市民在家庭用水上的节水意识很强。在提到平常生活中对节约用水的认知时,高达92.5%的受访者表示“任何时候都刻意去节约用水”,高达96.9%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教育孩子节约用水,并以身作则”。受访市民大多具有良好节约用水习惯。在调查中,96.4%的受访者表示,在洗手(或洗澡)擦香皂(或沐浴露)的时候会关掉水龙头和一水多用;100%的受访者表示在用水时突然停水会马上关掉水龙头。

  可调查中也反馈出一个与家庭节水意识提高不相称的实际情况,那便是节水设施和节水器具在深圳家庭中的普及程度很低。调查中发现,在所有的受访者中,高达71.7%的家庭没有任何节水器具。虽然,受访者中有72.1%的人表示会用节水器具来“更换非节水器具”。但究竟什么是节水器具、从哪里可以获得节水器具,广大市民却并不清楚。

  同时调查显示,许多市民会积极收集洗衣洗菜中水,并利用其来冲厕、拖地等。不过对于小区内、全市范围内该如何利用中水,回用废水却没有太多认识。对于中水利用几乎局限在家庭范围内。

  专家点评

  一水多用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方式,但要注意科学用水,广大市民要尽快认识中水利用和废水回用,观念要更新。再生水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放心使用。调查的结果和我市之前节水工作的薄弱环节相关联,也对今后节水工作提出了要求。在节水器具的使用上政府的引导和规范很重要。

  调查3

  节水条例认知差加价节水齐赞同

  我市对于节约用水的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了成效,《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已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可从这次调查看来,《节水条例》在受访市民中的认知程度较低。67.6%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但仍有32.4%的受访者不清楚。不过大部分市民都非常认同“超定额加价收费”的规定,89.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赞同”,6.6%的表示“比较赞同”,即高达95.4%的表示赞同。利用经济杠杆来实现水价波动,利用价格来限制用水的奢侈浪费的道理已经被大多数市民所认同。

  专家点评

  有2/3的被调查对象知道节水条例的出台,且高达95%的被调查对象赞同超定额超计划加价收费,说明计划用水管理工作有群众基础,也是顺应民心之举。值得说明的是:节水条例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尚未全面开展,下一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作者:本报记者金柱实习生沈蓉陆文汉 发表评论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