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可怕的真假难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09:35 宁夏日报

  有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这句话有极深的印象。且不论书中对此如何解释,单看这句话,倒颇有点佛家“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意味。如今,人们对这大千世界,也越来越感到真真假假,难以辨别。或许,这假的有时候未必不是真的,真的也不一定像其表面那样真实。

  虽然读起来似乎有些拗口,可现实生活中真应了这句话的事却不少。比如,明明是“
他乡郎中”,却敢信口开河地打着“专家”旗号坐诊行骗;一张小小的宣传单上,各式各样的“教授”头衔被随意乱加,宣传用语更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宁医广证字”和“青工商广审字”的批号赫然印在名不副实的广告上。而这一切,都发生在让患者信任的青铜峡市卫生防疫站。(据5月18日《宁夏日报》)

  在一般患者看来,卫生防疫站说什么也不会作假,国家的批号毫无疑问更不会有假。然而偏偏就是这两个“真”的“假”了,让一个彻头彻尾的虚假广告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了令人信服的东西,骗取了患者的金钱与信任,最后甚至为此而耽误了病情。这真与假,对于不明就里的病人来说,如何分得清?

  尽管卫生防疫站从头到尾都在“挂羊头卖狗肉”,可未被发现时,恐怕并没有人怀疑其广告的真实性。毕竟,它是一所正规的市级卫生防疫站,况且审批号等一应俱全。然而,就连这样的医疗机构都在造假时,一定有不少人心惊:今后还能相信谁?乡镇群众和农民看病该找谁?大医院是否就都万无一失?不能否认,医疗机构是要追求经济利益,但如果超出了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界限,加之有关部门管理不严和监管不力,群众的利益无疑将受到严重损害,社会效益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都将无从谈起。

  在现实生活里,并非只有假“专家”、假“医生”,什么假药、假唱、假球、假新闻,就是人的身份、职称、文凭也能造假。过去,各类“假货”只管造假,未想伪装,因此更容易被人揭露出来,弄个鸡飞蛋打的可悲下场。现在这造假的功夫逐步“升级”,或有真批号掩盖假实质,或有“高人”为编造的假事实保驾护航。这样的假,往往戴了真的“面具”,就更难以识别。它们有的夹杂着欺诈,甚至包括个别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性质也更为严重。

  虽说很多事真假难辨,但假的终究是假的,不管其披上什么外衣,涂着多么诱人的油彩,都是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都经不起时间和法律的检验。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有关部门都应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大力彻查此类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尤其是当其穿上“合法”的外衣、取得某种权力的保护时,就更不能掉以轻心。

  以假乱真,拷问的不仅仅是社会公信和道德诚信,还有领导干部素质、有关部门的执政能力,以及法制的健全与制度的完善。(贺姗姗)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cn)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