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个回眸 两次感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13:41 海峡网-厦门晚报
  记者手记
一个回眸两次感动(图)

  和朱永新先生见面,是在今年寒假,我带着一群小记者远赴苏州,采访这名满怀“教育理想”的“教育市长”。采访地点在市政府的一间大会议室,可能由于地点太庄严,刚开始时,孩子们显得有些拘谨。等到他爽朗的笑声一次次打动孩子的时候,原先预定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已经到了。我赶紧打住提问,朱老师起身离席。快走到门口的时候,他转身回望孩子们,说:“再给你们一次提问的机会吧,好好把握哦!”

  小记者们欣喜若狂。在他回眸的刹那,我心里的那份敬意和感动油然而生。此前,我读过他的许多文章,他不仅一次提到这样的话语:“全世界最苦的人是谁?除了各种大的灾难以外,大概就是中国的儿童了。他们每天清早就要离开家,晚上作业到深更半夜,学习的总时间远远超过了工人和农民。他们讨厌学习,如同厌恶瘟疫。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无法像我们成年人一样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慨,因此,孤僻、抑郁、怨恨、焦虑、逃避等不良心理就比较容易在心中产生。”他的这些话,让我想起鲁迅“救救孩子”的呐喊。

  他旁征博引,呼吁把鲁迅的生日9月25日定为“中国阅读节”,并多次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议案。尽管得到有关部门的回答是“NO”。但他至今没有放弃,让我时不时记起一位“教育理想者”执著的身影。

  前几天,就在我为朱老师莅厦讲学的行程积极筹备时,朱老师挂来电话,以商量的口吻问我:“小吴,能不能把日期再往后推延?市里临时通知有个重要的外出考察活动,需要我参加。”因为消息已见报,我尚未把为难之处的意思表述清楚,在电话的另一端,他已干脆地安慰我:“那我就想办法推辞市里的活动吧!”我一时感动得不知道怎样向他表示谢意。我只能揣测:他的心里,装得更多的应该是老师们的利益,更多的是他对教育的承诺。

  由于朱老师最近撰写和主编的许多著作,都由我原先供职的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近水楼台,我经常能以最便捷的途径沐浴到他的思想之光。他常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四年前,我在写作关于厦门实小的一篇长篇通讯时,曾作了一个并不成熟的思考,大意是:“只有等到它(指教育)的苏醒被人凝聚成一个共同的认知:教育的本真含义在于关注生命,撼动心灵,‘以教育的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才不会是被放飞在空中的誓言。”而那时,我绝对没有想到像朱老师这样的“教育理想者”,原来是如此的可爱、可亲、可敬。由于他的缘故,我还结识了他身边一些更年轻、更蓬勃的“教育理想者”。与他们经常在书中对话,我似乎听到自己长大的声音。慧泉

  (厦门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