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淮安运河喜换新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14:33 扬子晚报

  淮安,一座古老的城市正在激活冷却了一个世纪的运河情结。

  丢不掉的运河情结

  对运河,淮安人有着复杂的情感。

  滔滔运河,曾给淮安历史留下数不尽的繁华。明末清初,两淮是“南北之孔道”,是京杭大运河四大漕运中心,“漕舟云集,贡艘星驰”,富商如云,孕育了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位列其时世界八大都市!

  因为运河,20世纪初,淮安人拒绝了“喷火怪兽”火车经过家门口,与京沪铁路失之交臂,从此有了城市的盛衰转换。到了60年代,古运河两淮段河道淤积,淮安人重开外运河。

  盛也运河,衰也运河。淮安人忘不了运河。淮安市交通局局长唐道伦说,这些年,淮安铺铁路,修高速,成为苏北腹地的交通枢纽,但是运河辉煌依旧不能丢。

  穿城而过的两条运河,是淮安最醒目的城市标识!淮安市规划局副局长刘立硕说,根据淮安城市规划,里运河将被打造成城市重要的文化、旅游、生态、生活轴线;而外运河,通过航道整治,重现黄金水道的活力。

  打通梗阻,送别堵船长龙

  24公里长的京杭运河两淮段 即外运河,每年货物通过量,占江苏内河三分之一,是大运河上最繁忙的航道,也是有名的“卡脖子段”!

  5月13日,记者站在淮钢大桥上,大运河上船队并不拥挤。京杭大运河苏北航务管理处李士彦科长说,再过几个月,到了货运旺季,运河两淮段也难见昔日堵船长龙!

  京杭大运河两淮段扩容升级,今年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整治办公室综合科王伯昌科长透露,扩容的第一步——两个三线船闸已在去年建成使用,船队进入两淮运河的门户,从两车道扩成三车道,通行能力成倍翻升!而投资3.2亿元的航道扩容正在进行中。“运河两淮段,曾有上百个码头,占用大量的河面空间,现整合为13个码头。此外,共有60多家企业、上百户居民从河边搬走,腾出4万多平方米的空间,河道大大拓宽——最窄处,从60米拓宽到120米;正常河段,从100米宽拓宽到140米乃至160米宽!”

  王伯昌领着记者来到运河整治现场。河水淹没了新开的河道。“今年要做河道疏浚,挖走450万方土,把两淮段变成底宽70米,水面宽90米,水深4米的交通动脉,完成由三级航道向二级航道的升级。”

  淮安城东南,里外运河交汇处,水波浩淼,不见边际。新建三线闸隐隐约约,闸前,一个港口和一个船舶过闸等候区正在建设。王伯昌笑着说,“过去,每到旺季,排队过闸的运煤船队能排几十公里长,等上十几天!航道升级后,他们走得快了,滞留淮安时间短了,消费是少了。不过,我们建好港口和等候区,等于建了水上高速服务区,照样能赚船队的钱!”

  瓶颈一破,万船畅流。李士彦说:2003年时,京杭运河两淮段一年货物通过量5900万吨货。去年,三线闸起用,船队随到随走,货物通过量一下窜到7900万吨!“明年6月,两淮段整治完成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快速通道!”

  把一河美景还给市民

  千百年来,大运河中流淌着大米、盐和煤炭、砂石,更流淌着多少个城市风华神韵。

  24.5公里的里运河,早已把运货之职交给外运河,逶迤而下,襟连两淮。然而,几十年来,这条城市景观河两岸蔓延着尴尬的景色:船民棚户密密麻麻,傍水而居,淹没运河的轮廓。

  解放里运河,把一河美景还给市民!淮安人满怀期待,给里运河洁面去污,梳妆美容。傍依运河,淮安规划了十个景区,其中有八个已建好或正在建设。

  13日上午,记者来到里运河御龙园景区,从龙舟广场坐上“乾隆号1号”游船,出了古运河上仅存的古闸———大闸口———数百年前,乾隆皇帝曾在此下马登船下江南。河面豁然开朗,波光粼粼,美景成串:亲水平台上镶嵌一幅幅两淮文化的雕塑;120米长的木栈桥伸入水中央;水中小岛中洲岛上,复建的清江浦楼在一群仿古建筑环抱中,依稀可见往昔繁华。

  李士彦说,这段2公里的古运河两侧,清理出3万多平方米的空间,在80米宽的河岸上,还要兴建民俗风情文化街区,市民可徜徉水边,或登上中洲岛,上茶楼品茗。里运河旅游公司老总透露,今年五一长假,四条乾隆号游船开了四天,有1500名市民登船游河。本报记者葛和新蔡志明孙巡(新华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