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女儿上复旦我去上海 一母亲要将“陪读”进行到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05:14 重庆晨报
女儿上复旦我去上海一母亲要将“陪读”进行到底(图)
  “孩子,累了快喝口水。”本报记者何熠摄于2004年高考现场18日,离高考不到20天。早上6:00,45岁的许女士就起床开始做饭;6:40,女儿小萌(化名)吃完早饭上学,许女士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开始收拾桌上的碗筷;7:30,许女士提着菜篮出了门,开始为小萌准备中午的饭菜……

  小萌在沙坪坝一所名校念高三,许女士半年前就辞掉了工作,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单间,做起了“全职陪读”。昨日,记者在这所名校附近的居民区见到了许女士。据了解,这里已住了三十多位“陪读”家长,俨然形成了一个“陪读村”。

  家长———将“陪读”进行到底

  通过交谈,记者得知许女士的家庭条件相当不错:丈夫是一家银行的干部,自己辞职前也在一家外贸公司任职,在加州花园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宅,还买了一辆小车,过着标准的“小康生活”。

  “其实小萌以前的成绩一直都在年级前10名左右,结果上高三反倒下降了,家里人都很着急。”许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成不了才,我们赚再多钱有什么用?”

  目前,许女士已“包揽”了所有家务,买菜、做饭、洗碗、甚至帮女儿叠被子。“我们就这一个女儿,现在只想让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要她考上了复旦大学,我再苦再累都值得!”

  据许女士介绍,小萌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从高一起就立志要考复旦。令人欣慰的是,小萌这次“二诊”进了全校前10名,考复旦很有希望。“如果她考上了复旦,我愿意继续陪她到上海去念书。”据悉,许女士已联系了在上海的朋友,大有将“陪读”进行到底之势。

  学生———考不上对不起妈妈

  下午6:10,小萌结束了下午的课程,回“家”吃晚饭。“我知道妈妈很辛苦,为我付出了很多,其实有时候我也想做点家务,但妈妈不让。”小萌说,“现在我只想抓紧最后的时间拼一把,努力考上复旦!”

  6:30,小萌吃完饭,准备去学校上晚自习。记者提出陪小萌一起去学校,走到学校门口,小萌忽然说:“其实我现在压力很大,每天都感觉背后有双眼睛在盯着我,真不知道万一没考上怎么办,那就太对不起妈妈了!”记者发现小萌眼里隐隐地噙着泪花。

  据了解,小萌每晚10:30下晚自习,回家后还会看书看到12:00,许女士也会做好夜宵默默地陪着小萌直到睡觉。

  老师———“陪读”利弊均有

  记者随后采访了这所名校的几位老师,大家对家长“陪读”现象也褒贬不一。

  周老师是高三文科班的历史老师,认为“陪读”对学生是有一定好处,至少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沟通。家长在身边也能更好的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对学生将精力放在学习上是有帮助的。

  而教数学的黄老师则不赞同“陪读”,认为家长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同时,黄老师还指出家长包办家务也是不对的,“学生平时的学习都已很紧张单调了,适当做做家务,也不失为一种调剂。”

  本报记者戴宇实习生吴烨岚

  故事·周而复始

  “陪读妈妈”的一天

  18日,记者联系上身为“陪读大军”一员的母女士,她却十分低调:“这是做家长该做的,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母女士一家原在綦江,所有支出都仰赖丈夫的工资,但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却从儿子进入高三起,就在儿子小吕(化名)就读的一中附近以每月350元的价格租了一套两居室,母女士每天为儿子洗衣做饭,当上了全职“陪读妈妈”。记者,昨天全程跟踪采访了这位“陪读妈妈”的一天。

  镜头一:起床(时间:早上6:20)

  记者特意赶在早上6:20就来到母女士所租的房屋,她已开始做早饭,儿子还没起床。母女士说,“要填志愿了,孩子最近晚上都睡不好,早上让他多睡10分钟。”但母女士叫醒儿子时已是6:35,她实际让儿子多睡了15分钟。6:45,儿子草草吃了几口就要走,母女士见状连忙放下碗,掏出10块钱,“在路上再买点儿东西吃。”

  送走儿子后,母女士按惯例睡了1个小时的“回笼觉”,她说自己以前经常睡到八九点才起床,但自从来“陪读”后习惯全部改了,“我怕睡过头喊不到娃儿起床,一般都是5:50起床,等他走了再补瞌睡。”

  镜头二:买菜(时间:上午10:00)

  花了一个小时洗完衣服,母女士准备步行二十几分钟去陈家湾农贸市场买菜。其实租屋附近就有个小型菜市场,但母女士说“陈家湾那里菜比较多,也好讲价”。

  买菜也有讲究,在农贸市场转了好几圈后,记者发现她买了五样菜,但每种量都不多,“菜要吃新鲜的才好嘛,娃儿不喜欢吃剩菜,买一天的量就够了,而且每天都换一下菜式,娃儿才吃得高兴。”母女士笑言,为了让儿子吃好,她经常跟附近的“陪读妈妈”交流做菜经验,几个月下来厨艺大长,“儿子毕业后,回去开个小吃店都没问题。”

  镜头三:午饭(时间:中午12:00)

  母女士租的是老式的红砖楼房,厨房都在走廊上,一到中午整个楼层都是油烟味,十分呛人。饭都赶在12点之前做好,一般两素一荤一汤,“娃儿班上很多同学都吃营养液,我觉得每天把菜弄好点儿,荤素搭配好,比吃那些营养液好得多。”母女士一边说一边用消毒湿巾擦碗,这种老式楼房很潮湿,蟑螂虫子多,所以她十分注意卫生问题,每次吃饭筷子都要用开水烫。

  12:20,儿子回来就喊饿,但又只吃半碗饭,母女士愁眉不展,准备第二天买土鸡来炖,给儿子补充营养。

  镜头四:午睡(时间:中午1:00)

  儿子吃完饭就上床睡午觉,母女士把记者拉进里屋,意思是别打扰孩子休息。她又怕记者闷,便把门关严,再打开电视让记者看。电视声音极小,母女士还是又降了两格音量,她说平时这个时候都看书,根本不敢弄出声响来,“中午要喊他起床,所以我不敢睡觉,只有看书,等他走了我再睡。”

  镜头五:散步(时间:下午5:00)

  这个月之前,下午5点左右这段时间母女士一般是在家做晚饭,但现在则是她的散步时间。她沿着巷子慢慢转了一圈,以前她没有这么悠闲的时候,是儿子突然说,6:30晚自习前还要回家吃饭太麻烦了,才让她不用再操心晚饭的事。

  “其实娃儿是不想我太辛苦。”母女士显得很高兴,她觉得儿子懂事了,自己辛苦一番值得。她告诉记者,从綦江来沙坪坝的六个月自己连解放碑都没去过,“他爸爸每个星期天来看他,还不是中午饭的时候看一眼,下午就回綦江了,现在两个人的中心都是娃儿,哪里有心思去想耍嘛。”

  镜头六:休息(时间:晚上9:00)

  儿子回来前,母女士就开始在家里点蚊香熏蚊子,熏完了就把门窗关死。等儿子进门,母女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端绿豆汤给他喝,“这个清热除湿最好了,最近天气闷,娃儿吃了晚上睡得舒服点儿。”

  儿子拿出书本睡前复习时,她又开始第二轮赶蚊子,然后拿花露水给儿子涂,她说儿子像他爸爸,老是容易被蚊子咬,“我就不会被咬,娃儿遗传我就好了。”母女士遗憾地说。

  孩子温书时,母女士不敢开电视,就坐在里屋看书,隔段时间就出去给娃儿送点果汁饮料,不坐外屋的理由是“娃儿觉得不舒服,免得给他压力”。

  11:30,母女士开始催儿子洗涮、上床睡觉,“老师说这段时间少熬夜,所以一般12:00之前我就喊孩子睡觉了。”等到记者告辞时,母女士还在给上了床的儿子抹花露水、点蚊香,时针此时已指向12:00,而她明天早上不到6:00就要起床……

  本报记者刘昕实习生穆婧

  故事·伤心的歌

  和妈妈的“战争”

  小玲又因为一点小事和妈妈弄得很不愉快,这样的事最近经常发生。“一想到考试,我就心烦,看什么都不顺眼!不知不觉就和妈妈开起战来。”高考临近,本来性格温和的小玲脾气变得暴躁起来。

  前晚,小玲关着门在自己房间里复习,妈妈端了一杯牛奶悄悄推门进了屋。小玲看得太投入了,完全没听见有人进来。当她发现身后站了一个人,吓了一大跳,立刻大声吼起来:“你怎么不敲门!我马上就要把这道题做出来了,你一进来我全忘了!”“我给你送牛奶,怕打搅你……”妈妈刚想解释,小玲又发起火来,“你来监视我是不是!讨厌死了!”

  “那你好好复习嘛!”看到妈妈欲言又止放下牛奶出去了,小玲又后悔起来,哪用得着跟妈妈发这么大火。小玲对自己说,再也不和妈妈生气了,可是有时候还是克制不住自己。

  小玲在家里可享受着公主般的待遇,妈妈每天都像在摆满汉全席,想方设法的给她做一桌子好吃的。可妈妈越是周到地照顾,小玲心里就越不痛快。

  那天,妈妈又做了一大桌子的菜,水煮鱼、糖醋排骨、红烧牛肉……都是小玲喜欢吃的,可想到刚发下来的惨不忍睹的二诊考试成绩,小玲一点胃口都没有,随便夹了两筷子就放下碗不吃了。

  妈妈有点生气了:“饭一定要吃,不然哪来精力看书复习,就快高考了,营养一定要跟上……”小玲突然发火了,把碗使劲一摔:“高考高考,你不用整天念经似的提醒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变得这么爱发火,其实我不是成心要气妈妈,经常我都控制不住自己。”每次“打完仗”,小玲都很苦恼。

  本报记者黄晔实习生唐颖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