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都市报: 新闻制度约束了美国政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13:39 南方都市报

  作者:林达

  美国《新闻周刊》在“古兰经”事件上报道失实。它的报道引起了伊斯兰世界的全球抗议,因此引发的暴乱中,至少有15人丧生。

  在评论这一事件的时候,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博士发出感慨:美国主流媒体将
面对“舆论监督的困惑”,认为“现在美国政府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正越来越频繁地侵犯媒体的自由。”(见《东方早报》)这样的说法,怕是在用中国概念理解美国现实,非常容易引起误会。

  首先是要从制度上去理解。在制度设置上,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媒体,是两股平行道上跑的车,他们之间没有一个交点,更没有上下级的关系。

  美国政府行政分支是有一个联邦通讯委员会,有一些管理条例。例如避免脏话、色情对观众的“突然袭击”。如珍妮.・杰克逊在电视实况转播的演出中,突然“露点”,感到受了侵犯的观众可以投诉,联邦通讯委员会有权对这样的违规,判定罚款。

  可是,美国政府行政分支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可以审批电视、报刊和杂志的出版发行。唯一的例外是电台,电台需要向政府申请波段,以免各台在空中撞车。原因也是人人都可以弄套小设备就成立个电台,电台多如牛毛,空中拥挤不堪。政府的职能是划分和分配波段,而不是审查电台的政治倾向。在美国的制度设置上,有一个“免预检”的规定。就是美国政府无权在媒体报道发表之前,要求预先审查内容。仅有的例外是针对脏话侵犯的“五秒滞后”电台监听,监听人员只有五秒钟,只有权利删去一句脏话。

  媒体几乎天天在尖锐地批评政府行政分支,行政分支也就天然地会产生要“管一管”的冲动。这就是美国宪法保障言论自由的作用,在制度上,杜绝了政府行政分支“管”的可能。在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政府行政分支告媒体”,都是涉及泄密事件。可是,在1931年,联邦最高法院在尼尔对明尼苏达一案的裁决中,已经对政府阻挡报纸发表某文章的权力,规定了极为严格的条件:报纸文章的“泄密”必须到了就像公布军队行动日期、人数和地点那样的程度,政府才有“预禁”的合法理由。这就是所谓“尼尔标准”。

  1971年,《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刊登由偷印美国国防部秘密文件者提供的大量有关越战的秘密文件。由于没有预检制度,美国政府的行政分支,是在报纸刊出第一批文件之后,才和读者一起看到的。由于秘密文件的量非常大,报纸必须连载,行政分支没有一个机构可以管理和制止媒体的发表,只能以“避免泄密,损害国家利益”为理由,向法庭提出对报纸发出“禁止令”的要求。经过漫长的司法道路,最后,行政分支的要求通不过“尼尔标准”的检验,最高法院判定政府方败诉。

  1979年,《进步》杂志刊登氢弹秘密,可以说是把美国能源部逼得无路可走,把杂志告上法庭。也是以“避免泄密,损害国家利益”为理由,要求法庭的“禁止令”。最后,引发全国媒体的挑战,纷纷试图发表各种版本的“氢弹秘密”,使得能源部的诉讼失去实际意义,最后以撤案了之。

  由于不能预先检查、预先禁止,政府行政分支只能对媒体已经发表的内容,向独立的司法提出起诉,要求司法惩罚。由于媒体的政治批评属于美国宪法所保护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因此,政府很少动用起诉的手段。不仅怕引起民众反感。更因为司法独立,判定完全依据法律,行政分支胜诉的可能微乎其微。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现在美国政府出于国家利益”,是否正在“考虑”,要“越来越频繁地侵犯媒体的自由”。因为政府的天然倾向就是要抑制媒体的,假如说政府有这个要管的“考虑”的话,从各届政府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可能就开始“考虑”了。美国成立了两百多年,始终没有能够做到干涉媒体的自由,不是它干涉媒体的“考虑”出现得太晚,而是美国的制度保障了新闻业,使得政府在两百多年来和媒体共存的经验中看到,它的干涉不可能成功。

  这并不是说,美国新闻业就可以为所欲为。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依然存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从业人员必须向民众证明,自己是中立、可靠、专业的媒体,而不是哗众取宠、无中生有、在政治上有偏激倾向、缺乏职业道德。偶一失误的媒体,都会在竞争中,给自己带来声誉的损失和读者的流失。这才是今天的美国《新闻周刊》需要道歉的原因。也是在2004年美国大选期间,CBS主播丹・拉瑟在报道布什总统服兵役问题上失实,最后被迫离职的原因。

  激烈的竞争,当然会引出媒体对轰动效应的追求,可是,总是有专业界限的。这次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失实,引出的不会是美国媒体对白宫干涉、惩治的担心,因为他们知道,白宫没有这个权力。他们引出的应该是对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自律的教训。

  就像白宫发言人在公开场合,就这一事件中引出全球暴乱和15人的死亡,对媒体的提醒:要遵守你们的规范,不负责任的话、笔,“是会杀人的”。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