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行业博物馆探秘①陈李济博物馆再现南药大宅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0: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 纪映云

  编者按:近几年来,广州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一批行业博物馆,其中有不少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本报从今日起,选择其中部分加以介绍,在将“本地老姜”一一展示的同时,也可帮助读者先睹为快。敬请关注。

  经过近四年的筹建,现已基本布置停当,将于近期对广州市民开放

  中国最早的制药老字号“陈李济”建起了博物馆!这家浓缩了“陈李济”405年历史的博物馆位于广州大道南陈李济制药厂内,经过近4年的筹建,现已基本布置停当,将于下半年对广州市民开放。

  广州南药“大宅门”

  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600年)的陈李济药厂被国家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也是迄今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的中成药制药企业。

  陈李济创始时间比同仁堂早69年,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三足鼎立;“北有同仁堂,南有陈李济”的民间谚语流传久远。陈李济不但是中国南药发展历史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广州城数百年沧桑变迁的见证者,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现中药历史掌故

  为了更好地阐释岭南文化,陈李济中药博物馆突破了以往博物馆“文物+历史”的概念,综合运用影音、动漫等现代多媒体手段,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历史变成流动的画卷和电影。比如,在一个约两米长的再现明代广州生活场景的模型上,以三维全息电影的方式,演绎了四百余年前“陈李济”创始人拾金不昧的感人故事。

  相传在405年前,广东省南海县人李升佐,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脚(今北京路194号)经营一间中草药店。一次,李在码头发现一包银两,于是日复一日在原地苦候失主,终于原封不动把银两归还失主陈体全。陈感念李的高风亮节,将失而复得的银两半数投资李的中草药店,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并将草药店取字号“陈李济”,不但内含“存心济世”的深远寓意,而且成为最早的资本合作形式,俨然就是股份制的雏形。
行业博物馆探秘①陈李济博物馆再现南药大宅门(图)
  图:陈李济博物馆结构沿袭“前店后铺”的传统中药店格局。本报记者 纪映云/摄

  与广州革命史渊源深厚

  陈李济与中国民主革命有很深的渊源。民主革命时期,与彭湃并称“工家革命两巨头”的杨殷烈士就是李家女婿。他在大革命时期到陈李济发动工人、组织工会,并把它作为大后方,领导了广州起义。当时广为流传的革命暗号“神农茶,神农茶,癍痧发热有揸拿”也因陈李济而来。

  蜡壳包装是陈李济的发明

  博物馆再现了很多已经失传的中药传统制作流程,陈列有榨油槽、研船、切片铡刀等古老的制药工具,而最具特色的是“陈李济”首创的蜡壳包装工艺。馆内展示了从煮腊、溶腊、串原子、蘸腊、入丸、封口、剪蒂、盖印等八项手工操作工艺,体现了陈李济“工艺虽繁,不必减其工”的古训。为适应南方湿热气候而发明的蜡壳包装技术,成为“南药”对中药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之一,引发了全国中药包装的革命。

  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特别来到陈李济,将蜡壳生产工艺拍成电视录像向全世界广为推广。陈皮为广东三件宝之一

  民间有云:“广东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陈李济珍藏的旧陈皮被钦定为广东每年进贡给慈禧太后的珍品。为了使“南药”这段发展历史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现,博物馆再现了古代制作陈皮的真实场景。

  (金陵/编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