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黄宗瑜:一路低调谨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2:57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开·栏·语

  每年高考都牵动着数百万老师、家长、孩子的心。高考,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高考状元,人生的第一个巅峰。自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以来,28年中产生了无数省、市、县的高
考状元。昔日的高考状元而今安在?他们在经历首次辉煌后又度过了怎样的人生?我们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之旅。

  坐在四川省档案馆朴素的大厅里,翻着有些泛黄、发脆的纸,我们惊喜地发现:历史留下了他们的痕迹。

  站在高考状元这个不低的人生平台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成为某个领域的精英、社会的中坚。

  青春年少时就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他们中,有的像烟花灿烂一瞬,有的如恒星照亮天空;有的品透世事艰涩,有的初尝爱情甘饴;有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有的已在天堂安息。

  本报今日起推出《昔日高考状元生存状态调查》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地向您展现昔日高考状元的生存状态、高考登顶的制胜秘笈。让我们共同走近昔日高考状元,回味辉煌时刻,体味悠远人生。

  今年59岁的黄宗瑜是我们找到的最“老”的状元。“老”,不仅因为他是在31岁“高龄”考中状元,更重要的是,他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第一年的四川省理科状元。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看到了历史留下的深刻印记。

  寻·找·黄·宗·瑜

  记者两度碰壁

  5月13日,上午9时28分,记者拨通了黄宗瑜的手机。电话接通,一个听上去并不苍老的声音。说明采访意图以后,记者期待得到肯定的回答。然而,“我不想参加这种活动,你们就不要报道我了,我的人生也没有什么好回味的。”错愕中,电话已经挂断。

  5月16日,上午10时19分,记者第二次拨通电话。这次电话那头的声音明显有些不耐烦:“我已经说过了不接受采访,个人还是有不接受采访的权利吧。”记者向黄宗瑜做了反复解释。“我快退休了,何必去炒作呢?我已经决定了不接受采访,你就不用过来了,就这样。”电话断了。

  5月17日,下午3时41分,记者直接闯入了中国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黄宗瑜的办公室。对记者的突然造访,黄宗瑜友善地笑了。他戴着宽边眼镜,穿着米色格子衬衫,显得很温和。

  他站起身,给记者泡了一杯花茶。“我昨天已经跟你说了,你们最好不要报道,我不想成为一个公众人物。而且我们那个时候对的东西,现在不一定对,也不一定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东西。”黄宗瑜说这番话的时候,不好意思地笑着,“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好采访的。”

  “您知不知道自己是四川省当年的高考状元呢?”我试探性地提问。“我们那个时候连分数都不清楚,只知道自己考上了。”

  对·话·黄·宗·瑜

  这一代人生是不完整的

  “跟你们不一样,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文革’十年失去了很多东西。”1965年,高中毕业的黄宗瑜在成都储运公司当了一名工人,这一干就是十年。

  “文革”十年是黄宗瑜人生中最苦涩的时期。就是在这十年中,黄宗瑜学会了在动荡中安慰自己,也养成了“中庸”的处世哲学,尽量不成为带最字的人。

  1977年高考是黄宗瑜人生的巨大转折点,不过这个转折晚来了十年。当黄宗瑜得知自己考上清华大学的时候,已经31岁,家里有贤惠的妻子,一个两岁的儿子。

  1977年8月的一天,黄宗瑜准备出发去北京。在宿舍的院子里,年仅两岁的儿子黄步瓯拉住父亲,不肯让父亲走。黄宗瑜带着几件衣服、几本书,踏上了北上的火车,也自此开始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历程,这一去就是七年。

  在清华大学的七年间,黄宗瑜只回过三次家。记者问,“长时间不和儿子在一起,会不会影响父子感情?”黄宗瑜几秒钟没有说话,把脸转向窗外,窗外是碧绿的爬山虎,“肯定有影响嘛。”

  在求学的七年里,黄宗瑜的成绩在班上一直排在前面。198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要求黄宗瑜留校,他放弃了。同年,离家七年的黄宗瑜回到四川,在中国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至今。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黄宗瑜的生活一直很平稳,没有经历大的起起落落。他笑称自己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对自己从来没有太高的要求,也就从来没有压力和失落。

  从1985年至1996年,黄宗瑜参加了26个大中型项目的结构设计。1997年以来,他担任了二十余项工程的技术审定工作,其中四川大学体育馆还获得建设部2001年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重庆袁家岗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获中建总公司优秀方案设计一等奖。

  现在的黄宗瑜是中国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他的办公桌上放置着一台不算新的电脑,案头摆着厚厚的图纸和书本,明年就要退休的他还时常看看专业书籍,给自己充电。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记者问黄宗瑜:“你觉得自己过得幸福吗?”

  他回答:“幸福这种东西是一种感觉,很难说,一般吧。”

  本版文/图 实习记者 谢佳君 记者 李豫龙

  人·物·档·案

  黄宗瑜,男,现年59岁

  1946年12月 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1965年 高中毕业后在成都储运公司当工人

  1977年 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结构工程专业

  1984年 获清华大学土木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84年至今 在中国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现任中国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儿·子·眼·中·的·父·亲

  他是一个很细心的人

  黄宗瑜的儿子黄步瓯可谓“子承父业”。黄步瓯正在西南交大读建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谈到父亲离家七年时,黄步瓯用平静的语调说:“我觉得一家人也不一定非要在身边,只要能够在精神上互相支持就好。我爸去清华的那几年,常常给家里写信,从那些信中,我还是能够感受到他的关心。”

  黄步瓯还记得,小时候他吃药一定要吃一片半,着急的父亲费了好大劲才把一片药分成两半。“后来想起来,还是有点感动。他很细心。”在黄步瓯的学习方面,黄宗瑜是比较严厉的,从北京回来以后,他常常过问黄步瓯的功课,往往亲自辅导。

  同样学建筑的两代人在观念上是不一样的。“我爸希望我平稳一些,安安稳稳地工作几年把基础打扎实,多磨练几年。”黄步瓯说,“但是,我想和朋友一起搞一个小的设计事务所。就是这方面,我爸和我意见有些分歧。”

  黄步瓯说话的时候始终很平静,父子俩在这一点上很相像。黄步瓯说:“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其实杂七杂八的琐事很多,也不一定有什么很具体的、特别感动的事。但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有没有什么话想对父亲说的?”

  黄步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希望他注意身体。”

  记·者·观·察

  一个低调谨慎的中年男人

  尽管并不轻松,对黄宗瑜的采访还是在不断推进着,越接近这个温和的中年男人,记者就越清晰地感受到他的低调和谨慎;甚至到采访的最后,他仍然不想面对媒体。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黄宗瑜的办公室,希望能够拍一张照片。黄宗瑜摇了摇头说:“就不要拍照了。”在记者多次要求下,他总算没有拒绝。在有限的几秒钟里,摄影记者只来得及按下两次快门,黄宗瑜就礼貌地从办公桌前站了起来,准备送客。

  状·元·制·胜·锦·囊

  勤奋刻苦 学无止境

  记者从黄步瓯口中得知,黄宗瑜是一个非常勤奋、刻苦的人。黄宗瑜在成都储运公司工作期间,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大学课程,提升自身能力。在黄步瓯眼中,“学无止境”是父亲的一大优点。

  热·线·征·集

  拨86626662寻找高考状元

  (记者钟蓓)“踏破铁鞋无觅处”,也许某一届高考状元就在读者朋友你的身边!从今日起,欢迎读者朋友拨打本报热线86626662,为我们提供你所知道的昔日高考状元的线索,线索一经采用,定有重奖。让你的线索带我们一起走近昔日高考状元,体味他们的人生酸甜,共同感悟生活,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

  本报征集线索包括:1977年至1998年四川省内的省、市、州、县高考状元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住址等;此外,现在在成都市供职或居住的外省高考状元也在我们的关注之列。

  明·日·预·告

  李子意:1985年的成都状元

  2004年,美籍华人李子意率领摩根斯坦利、美林投资银行、瑞士信贷等多家全球知名金融机构的投行高层来到成都,为四川有融资及上市兴趣的企业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牵线搭桥”。

  李子意,毕业于成都七中的1985年成都市理科高考状元。在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他同4位合伙人创建的ESPPharma制药公司年营业额超过了1亿美元。2000年,他娶了浙江名媛、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员沈觉人的女儿为妻。他的人生几近完美。李子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敬请关注本报明日“人物”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