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登山队员登上世界之巅 将破解三大谜底(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5:10 新华网
我登山队员登上世界之巅将破解三大谜底(组图)
登山队员展开五星红旗站在珠峰峰顶。摄自电视画面

  我登山测量队员登上世界之巅 珠峰测高胜局已定 新高程将于八月公布

  本报珠峰大本营5月22日电 记者赵亚辉报道:经过近8个小时的艰苦攀登,今天上午11时08分,珠峰登山测量队队长小嘉布和3名高山协作人员率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10分钟之后,包括登山测量队员普布、阿旺根堆和多吉格桑在内的15名登山队员和高山协作人员陆续登上珠峰峰顶。

  同时登顶成功的还有中国女子登山队队员拉吉和她的丈夫大齐米,他们也成为我国第二对同时登上世界之巅的夫妻。

  按照计划,第一批突击冲顶队员本应在今天凌晨1时从海拔8300米的C3突击营地出发,但是由于峰顶风力接近10级,队员们不得不在营地等待。直到凌晨3时30分,风力渐小,小嘉布等队员才从营地出发,开始了冲顶历程。

  在成功登顶之后,队员们在20多平方米的珠峰峰顶立刻展开了紧张有序的测量工作。红色的金属测量觇标是峰顶最重要的测量标志,是提高交会测量精度的照准参照物。经过半个多小时紧张的安装,11时50分,觇标终于在地球之巅竖起来了。

  从海拔5200米到6250米,在珠峰大本营、Ⅲ7—1、西绒、中绒、东绒1、东绒2等六个相距数公里的峰顶交会测量点上,近20名测量队员早已严阵以待。当地球之巅那期盼已久的“一缕红色”出现在经纬仪40倍的镜头中时,对讲机发出测量总指挥的命令:“峰顶交会测量开始。”刹那间,三角测量和GPS测量方法同时展开,六台经纬仪一起对准觇标,六台GPS同时开启,六点联动观测随即开始,千百条数据瞬时录入系统。按照计划,只要觇标不倒,这一观测将持续48小时。

  中午12时,登山测量队员按照指示在峰顶安置好两台双频GPS接收台机,开启电源,与六个交会测量点进行GPS同步观测;中午12时08分,队员们打开了冰雪雷达探测仪,开始探测珠峰峰顶神秘的积雪层和冰层的厚度。这是我国首次使用这种先进设备来测量珠峰峰顶冰雪厚度。

  12时30分,各项测量工作都顺利完成了。根据珠峰大本营登山测量指挥部的指令,所有队员开始陆续从峰顶下撤。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2005年珠峰复测项目总指挥张燕平说:“现在峰顶觇标已成功竖立,几十台仪器正不间断地进行48小时的数据记录。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布,登顶测量已经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行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下一阶段,我们将全力以赴对数据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8月,我国将向全世界公布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人民日报》(2005年05月23日第一版)

  聚焦珠峰测高冲顶:攻坚克难上峰巅

我登山队员登上世界之巅将破解三大谜底(组图)
令人心驰神往的珠穆朗玛峰与山峰之下的绒布河。

  新华社记者 张景勇摄

  本报赴珠峰特派记者 赵亚辉

  5月22日凌晨,在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待命的珠峰登山测量队的队员们就要冲顶了。

  登顶指挥部里,大家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队员们计划凌晨1点出发,但从步话机里传来海拔8300米营地的消息,却让人把心提了起来:“这里的风太大,路根本看不清,没有办法出发……”

  指挥部的气氛骤然紧张,过了好一会,总指挥终于下达了指令:“在原地待命。”

  “因为珠峰峰顶下午一般会有大风,为了避开大风,只有早走,在上午9点半左右登顶,这样才最安全。”多次登顶珠峰的藏族登山队员桂桑告诉记者。

  凌晨2点,中科院的科学家们施放了无线电气象探空气球。“从数据看,现在峰顶的气象条件并不理想。风速是每秒22米,大约是10级左右,温度是零下32摄氏度。”李茂善博士说。

  凌晨3点半,从海拔8300米营地传来消息:风小了一些,道路能辨清了。“再不能耽搁了,必须出发了!”第一批冲顶队员在队长小嘉布的带领下,迎着大风,顶着月光,出发了。

  早上8点,天光大亮,山下的人们架起了高倍望远镜和经纬仪,从镜头中跟随着冲顶的队员们。

  这时,科学家们再次施放气球,数据仍然不理想:风速每秒19米,差不多9级,温度零下31摄氏度。

  上午8点40分,队员们已经聚集在“第二台阶”下了。“第二台阶”是冲顶路途中最困难的一段,是一截直上直下的梯子。整整1个小时,山下的人一直在揪着心。9点40分,望远镜中的黑点终于往前跳动了。“越过第二台阶了!”山下的人一片欢腾。

  上午10点,阳光普照大地,天空湛蓝,万里无云。科学家们再次施放气球:风速已经降到每秒15米,大约7级左右。11点08分,大本营的步话机中终于传来了峰顶的声音:“我是嘉布,我是嘉布,我们已经登顶,我们已经登顶……”

  上午11点50分,红色的金属觇标终于在地球之巅竖立起来了,6个交会测量点几乎同时发现目标。步话机里传来声音:“东绒发现觇标,西绒发现觇标,中绒发现觇标……”

  欢呼声顿时响彻山谷,大本营成了欢乐的海洋。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23日 第五版)
我登山队员登上世界之巅将破解三大谜底(组图)
国家测绘局供图

我登山队员登上世界之巅将破解三大谜底(组图)
登山队员在攀登途中。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摄

  珠峰测量:三大谜底待解

  本报赴珠峰特派记者 赵亚辉

  今年的珠峰复测行动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三个悬而未决、争论很久的谜,将有可能在此次行动中解开谜底。

  谜底之一

  “世界屋脊”到底有多高

  1954年,印度一个名叫古拉提的测量师测得了珠峰的高度为8847.6米;1975年,我国测得珠峰高度为8848.13米;1992年,意大利科学家乔治·普瑞迪带队测量出珠峰高度为8846.50米;1999年5月,美国“千禧年珠峰测量”计划实施,宣布测量结果为8850米……珠峰到底有多高?这一直是个谜。

  在此次珠峰复测中,我国采用了先进和完善的测量方案,传统的经典测量方法和现代GPS卫星导航定位测量方法,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将解开珠峰的身高之谜。

  谜底之二

  珠峰峰顶的冰雪深度到底是多少

  准确认识珠峰顶部雪冰的厚度,对评估珠峰高度的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关于珠峰峰顶的冰雪深度,一直备受争议。

  1975年,我国登顶测量珠峰时,测得的雪面高度(即包括峰顶冰雪层的厚度)是8849.05米,女队员潘多通过插钢钎的方法测得覆雪厚度0.92米,两者相减得到珠峰的地面高程为8848.13米;1992年,意大利科学家乔治·普瑞迪带队登顶,也通过插钢钎的方法测得雪面厚度2.55米。从1975年和1992年两次峰顶雪深测量结果来看,相差1.63米。

  也有研究人员认为,插钢钎的方法不能测得冰雪的真正厚度,珠峰顶部冰雪厚度远远大于2.5米,甚至可能在10米以上。

  今年的珠峰测量,一大亮点是登顶队员携带了特制的先进冰雪雷达探测仪,能够根据不同物质对于频率的不同反应,较准确探测出珠峰峰顶的浮雪和永久冰层的厚度。

  谜底之三

  珠峰地区和青藏高原的地壳是如何变化的

  研究证明,大约在两亿年以前,喜马拉雅山一带是一片汪洋。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挤压,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开始形成,并不断上升。至今,青藏高原依然是地球上地壳运动最强烈的地区。

  但是,“青藏高原的地壳运动是如何进行的”一直是世界科学界关注的焦点。此次复测特别在青藏高原和珠峰周边地区各选择了30个点,进行了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联机观测。这些观测,将为研究珠峰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壳变化过程的细节起到重要作用。

  人民时评:你好珠穆朗玛

  杨健

  还有哪个高度让人如此心驰神往?还有哪座山峰让人如此魂牵梦萦?

  从1717年第一次将“珠穆朗玛”的名字标注在地图上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憧憬和向往。“我来过了,我见到了,我超越了。”近百年时间里,激情做伴,1500多名健儿成功登顶,近200位勇士风雪魂归。一条登山路,刻满了人类走近自然、探索自然、了解自然的重重险阻和无限情怀。

  对自然世界的深入了解,激发出人们无尽的潜能。在这个九天揽月“高路入云端”、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的时代,珠穆朗玛已不像当年那样高不可攀。单人登顶,南北对跨,盲人翻越,不吸氧攀爬……登山者们一次次抬升着跨越的标杆,似乎惟恐难度不够,挑战不大。只有将勇往直前的目光移向脚下时,他们才猛然发现,自己对这神秘的“第三女神”其实仍然知之甚少,无论是她的历史,她的未来,还是她今天确切的身高。

  这不奇怪。即使哈勃望远镜的视力已经足以分辨100亿光年之外的星斗,我们对“太空中能否用肉眼看见长城”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至今也难以回答。即使计算机遥控程序可以推动陷入沙坑的火星车重新上路,我们的工程师还在为拧不紧的水龙头和时常卡壳的餐桌转盘发愁。魔鬼在细节当中,而细节是如此之多。科学技术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得不为它们大费周章。

  细细算来,中国人对珠峰的精确测量,已经有近50年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专业的测绘人员只是业余登山选手,始终未能亲临峰顶动手操作,而专业登山队员的测绘知识和技能有限,对复杂情况的把握和处理很难说尽善尽美。专业测绘人员和专业登山选手同时登顶,用最先进的技术以最高的精确度复测珠峰,由此成为这次珠峰综合科考的最大看点。

  也许有人觉得,8848.13米也好,8850、8846米也罢,这微不足道的差异什么也改变不了。果真如此吗?数学家为把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精度在小数点后前推10位,摸索了几乎整整1000年,而物理学家只要能够证明宇宙大爆炸以来的100多亿年间,精细结构常数的数值变化了0.001%,就可能将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写。当科学将细节中的魔鬼赶出来之后,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而科学家们从没有国界的科学探索中转过身来,站在自己祖国的国旗之下,握有这样一组精确的数字,他们那兴奋的心跳,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听到。

  你好!珠穆朗玛!

  敬礼!向珠峰科考的众位英雄!(责任编辑:周庚虎)(来源:人民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