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1时50分 觇标插上地球之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7:17 潇湘晨报
11时50分 觇标插上地球之巅(图)
  2005年5月22日11时50分,珠穆朗玛峰峰顶。珠峰高程测量登顶队员将红色的测量觇标(测量标志的一种,它是为了方便点与点之间相互观测,在三角点上建造的永久性支架)牢牢地竖立在地球之巅。10分钟后,第一组关于珠峰高度的数据开始向珠峰大本营汇集。

  作为珠峰高程复测的关键一步,测绘队员成功登顶意味着什么?在觇标竖立的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22日上午,新华社记者为此连线北京、陕西、上海、武汉等地的专家学者、队员家属,从不同侧面解读这次珠峰复测和相关科考活动的意义。

  大齐米和拉吉这对藏族夫妻昨日11时40分携手登上珠峰之顶,成为中国第一对两次以上登顶珠峰的夫妻,图为5月12日,夫妻俩离开海拔5200米时向送行的朋友们致意新华社

  珠峰新高度有望8月公布

  时间:11时50分。地点:珠峰大本营。

  连线人物:张景勇(新华社记者,随2005年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报道)

  红色觇标成功竖立在珠峰顶上的那一刻,珠峰大本营一片欢腾。

  当期盼已久的觇标出现在珠峰脚下6个交会测量点的经纬仪镜头里时,对讲机传出了测量总指挥的命令:峰顶交会测量开始。多台测量仪器随即开启,六点联动,数据不断录入系统。按计划,这一观测将持续48小时。

  现场总指挥张燕平激动地说,由于天气恶劣一再推迟的峰顶测量终于成功进行,这标志着测量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下一阶段,他们将全力以赴进行精确计算和分析,有望8月向全世界宣布珠峰新高程。

  为胜利感到特别高兴

  时间:11时08分。地点:西安。

  连线人物:王立芳(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现场指挥、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岳建利的妻子)

  他们胜利了,我感到特别高兴。几个月以来,我几乎每天都在祈祷,珠峰测高一定会成功。

  如果他不给你打电话,你根本就联系不上他。尽管他手上有卫星电话,但他基本上不给家里打,说电话费太贵。比方说,1999年他去珠峰,在那里发高烧三天,差点连命都丢了,也始终没打电话回家。回家后他才说差点见不到我了,我以为他在开玩笑,一看照片才知道他没骗我:他的脸是青的,嘴唇是黑的,病得非常严重。

  今天上午,我和女儿都在电视上看到登顶了,我们特别高兴,希望他把事情做完后,平平安安回家来。

  重测珠峰是光荣的壮举

  时间:11时30分。地点:武汉。

  连线人物:鄂栋臣(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测量方案设计者,从事极地测绘工作21年,8次前往南北极)

  人类从来没有直接丈量过珠峰。测量珠峰就像“目视”人的身高,角度不同,感觉到的身高也不一样。你是看额头、头顶还是看哪里?因此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插上觇标,从6个方向进行交汇测量,得到的数据才更准确。

  珠峰峰顶的“雪帽”有多厚,也是个有趣的科学问题,所以这次带了测厚的冰雷达。“雪帽”厚度不一样,珠峰的高度也不一样,因此这次测量要把“雪帽”去掉。

  地球“身高”到底是多少?这次测量将是一个新的起点,研究喜马拉雅山脉运动和青藏高原隆起的新起点。若干年后再测,对比前后数据,就能得出比较准确的喜马拉雅地壳运动速率。

  珠峰测绘也是一种极端环境下的测绘,难在严重缺氧、气候变化恶劣,非常艰难,可能要冒生命危险。大地测量工作者直接测量珠峰精确高度,确实是光荣的壮举。作为测绘界的“前辈”,我向他们致敬。

  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

  时间:11时35分。地点:北京。

  连线人物:姚檀栋(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多次前往包括喜马拉雅山在内的青藏高原进行野外科考)

  成功登顶是本次科考活动的标志性事件,而整个科考活动,除珠峰高度测量之外,还涉及了其他许多方面。作为青藏高原的研究人员,我对整个科考充满了期待:第一,将获得有关珠峰高度的精确数据,从而澄清国际上关于世界第三极高度的不同说法;第二,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第三,将进一步了解珠峰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环境变化;第四,进一步掌握珠峰地区的冰川变化情况,而冰川又是反映珠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镜子;第五,了解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些地区的生态变化情况。据新华社电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