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研,是我生命的支柱:记哈医大校长杨宝峰(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8:51 黑龙江日报

  哈医大是我省“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在全国百所医、药院校中综合排名前10位。

  2001年,刚刚出任哈医大科研副校长三年的杨宝峰,又走上了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的岗位。一位学术上颇有建树的学者,该怎样领导这所在人们心目中有着较高威望的大学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呢?杨宝峰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他把这视为人生中的又一次挑战。严谨
创新,提升科研整体水平

  记录数据,是实验中最基础的一步。尽管杨宝峰现在已有多名助手,但他仍像当初一样,为一组组数据亲自守候在实验室里。那份严谨和认真,规范着每一位学生。但杨宝峰的严谨,不仅在于他的“守候”,更在于他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这是杨宝峰时时告诫自己和学生的一段话。他说,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不能只重复别人,必须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他的学生周晋、董德利、焦东军、李宝馨深有体会:“假说”是杨老师科研不断创新的基础。

  焦东军说,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离子通道学说创立以前,国内外的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药物对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上。杨老师大胆假设心律失常是通道靶点的异常,这种异常是由心肌的离子通道完成的。这种假说,当时在国内外并不被大家认可。否定和批判的重压可想而知,但杨老师没有气馁。仍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药物对离子通道的作用和影响上,最终获得了成功。

  李宝馨说,如今我们每个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都是遵循着杨老师在科研上“大胆创新、坚持不懈”的原则。

  在学术上,杨宝峰不搞一言堂,更不以专家自居。他博采众长,在带领学生开拓研究思路的同时,更为他们营造出宽松、和谐、积极的学术氛围。

  董德利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一次博士生的开题论证会上,杨宝峰认为应该从整体动物入手获取相关资料;有的学生则认为从心肌梗死和细胞凋亡入手获取资料更为直接、更有说服力。杨宝峰和学生们争论不休,经过认真分析,他最终认同了学生的设计方案,从而激发出学生们的创新热情。

  在哈医大,不仅是杨宝峰课题组,整个学校的创新研究和学术氛围,在他的影响下,也都一样积极、和谐。

  正是基于此,不仅杨宝峰的学生们频频摘取着一串串科研成果,学校也连续5年获得国家和省部委多项科技成果大奖,其中有5项是国家级科学技术大奖。哈医大承担的众多科研课题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有140多项,支持额度达3000万元。人类基因组研究、心脏移植、肝脏移植、脾移植、小肠移植、药物研究等几项高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同种异体双前臂移植,手术移植数量居世界第一。这一切都使哈医大的教学、科研、医疗整体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身体力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哈医大师生的眼中,杨宝峰不仅是一位成果丰硕的学者,更是他们心中淡薄名利的榜样。

  他常说:“一个有良知的科技工作者、一名医生,在事业上,要有所为;在金钱、名利面前,要有所不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4年,杨宝峰的科研成果———新药“血脂平”给了国内一家药厂,说好年销售额的2%%归他,10年来他却从没拿过;他研制的“大明胶囊”,某药厂要用数百万元巨资买断,被他婉言谢绝,无偿地献给了哈医大的药厂。杨宝峰说:“我所拥有的财富已多于我的需求,我应该用党和人民给予我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回报社会。”这朴素的话语,体现着一个科研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

  杨宝峰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人。临床医生不仅有利益,更有名气。临床工作的名利双收,令许多人趋之若鹜,但也有“傻子”。

  杨宝峰的学生、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的博士生导师周晋就是这样的人。虽有繁忙的院务、临床工作,他却仍把科研摆在第一位。临床中他发现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常规给药方式,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周晋一头扎进研究中,经反复设计、论证。终于提出了“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是治疗该病疗效的关键”的新观点,并设计出“持续、缓慢静脉输入给药法”,获得临床成功。采用这种方法,使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而找到了降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死亡率的新途径。该成果获2004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有所为”这事儿,杨宝峰看得很重。

  他说,我不是工作狂、但我就是工作的命。他说,科研,是我生命的支柱。

  尽管事务繁杂,但杨宝峰必保每周两天到实验室工作,指导实验,讨论课题;每学期都有30个学时为学生们用英语讲课。目前由他指导的博士生有8人、硕士生5人。

  他说:“其实我是一个很爱玩的人,喜欢名川大山,喜欢陶醉在大自然中,但现在不知是不是老了(刚刚48岁),我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实验室里,有太多的实验要做;学术上,有太多的课题要研究;学校管理上,有太多的事务要处理……”惜时如金,成了杨宝峰的习惯:每天早起必读一篇英文论文;不管走到哪儿,包裹里都塞满各种资料,以便随时查阅国际上最前沿的相关信息。

  以人为本,经营一流大学

  人们常说,经营是企业家的事儿。杨宝峰说:校长也是经营者。

  经营学校,规划先行。“以本科教学为基础,大力发展长学制和研究生教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大学”是杨宝峰为哈医大描绘的发展蓝图。为此,他开始实施名牌战略、人才战略。

  一所大学要在国际上有影响,必须要在基础研究上有原创的科研成果。这几年,哈医大对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都进行了重点扶持。原创成果“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研究”,获得国际认可。在省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的重点扶持下,药理教研室与其它几个教研室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这是我省省属高校中惟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学校已开办了本硕连读专业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已由原来的20个发展到36个。

  一所大学要在国际上有影响,必须有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哈医大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2002年,加拿大从事神经研究的张黎明博士,在杨宝峰人格魅力的感召下,放弃了国外优厚的薪水,投身到哈医大的教学科研中。像张黎明这样的人才,哈医大拥有很多。4年间,共有50多位留学人员落户哈医大。学校多年来派出的硕士生、博士生,学成后也纷纷回到母校。

  硬环境,是名牌战略、人才战略实施的基础和条件。

  以前,哈医大的一些专家教授与国外联系时,都不敢说自己住多大的房子,更不敢把外国朋友请到家里做客,怕人笑话。

  为此,学校投入巨资,先后建起三幢专家楼、1.4万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可同时容纳5000人就餐)、2.5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3.4万平方米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和体育馆也将在2年内交付使用。学校还相继建起了现代化的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维修了基础科室。

  搬进新居的专家们风趣地说:“这回住上近200平方米的大房子,咱就可以和外国朋友‘显摆’了。”

  环境的变化,唤起了教职员工和学生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学校的科研与教学、管理与服务齐头并进,在杨宝峰校长的带领下,哈尔滨医科大学正发生着嬗变。(黑龙江日报)

  作者:周小月 赵辉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