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激进老路难再走 陈水扁能否摆脱“台独”魔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8:55 新华网

  陈水扁只剩下三年任职时间,必须要考虑自己是做一个8年内一事无成、只给民众留下无穷祸患的匆匆过客,还是要在历史上留下一点好名声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在连战、宋楚瑜接连访问大陆之后,两岸关系出现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历史性转机,即有可能由过去十多年的对立、动荡甚至危机不断,走向和解、稳定。当前的两岸关系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如果想要顺利完成这种过渡,除了岛内在野势力应
继续有勇气、有信心也有行动为台湾民众提供新的选择与愿景,台湾主流民意能继续朝着有利于两岸关系改善的方向发展,陈水扁及民进党当局也要把握时势、顺应民意,作出有利于台湾民众的明智选择。

  激进老路难再走

  在去年下半年之前,人们对两岸关系的走势大多抱持悲观看法,大陆方面不少人也判断岛内存在着出现“台独”重大事变的危险性。但是,以年底的“立委”选举为转折点,一方面陈水扁、民进党从体制内推行“公投、制宪、正名、建国”的实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岛内社会人心思定,主流民意要求摒弃激进“台独”路线,寻求两岸关系稳定的声音开始浮现,且不断加强,迫使陈水扁对执政路线进行较大调整。如果再考虑到大陆与国际社会所施加的强大压力,“扁宋会”达成的十点共识并非偶然,陈水扁“不要自欺欺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一番表白,确实是他的由衷之言,也说出了当前的实情。可以预见,如果不发生重大意外事件,未来3年陈水扁走回激进路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陈水扁当然还有别的选择,那就是虽然不挑衅、不制造紧张与危机,但也不求进取、无所作为,让两岸继续耗下去,如同过去几年多数时间那样。如果说陈水扁走前一条路明显本钱不够、不可能走得通的话,这条路则至少可以撑得住、玩下去。只不过,如今的两岸政经形势已非2000年时的样子了,如果再回过头去走老路,要付的代价恐怕会非常高昂,陈水扁愿不愿意付,民进党内多数人接不接受,就要打个大问号了。

  原因在于,这几年两岸彼消此长,实力对比进一步拉大;大陆对台政策日渐灵活(用陈水扁的话说就是“很厉害”),台当局再用老招已很难对付;“两颗子弹”给陈水扁涂上浓重阴影,台湾社会的对立与撕裂更加严重,民众对政治的冷漠感与对政治人物的不信任感也在加重。两岸关系虽然不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但却是打破岛内政治僵局、缓解内部矛盾、搞好经济、避免内耗的一把关键钥匙。更重要的是,陈水扁只剩下三年任职时间,必须要考虑自己是做一个8年内一事无成、只给民众留下无穷祸患的匆匆过客,还是要在历史上留下一点好名声。

  “新路”步伐未必大

  一条路走不通,一条路不好走,陈水扁大概已没有太多的选择了,只能尝试走一条新路,为自己,也为民进党。其实,陈水扁近来对连宋大陆行的反应就颇值得玩味。他虽然为了选举需要,把岛内几乎所有的政治人物都骂了个够,但却没有直接攻击大陆,也没有反对与大陆交往;他虽然对宋楚瑜在大陆“反台独”,承认“九二共识”等说法进行批驳,但仍留有余地,只强调不应排除“台独”是台湾人民的选项,也未完全否定“九二共识”。尤其是,在5月8日接受台湾三立电视台的专访时,他还暗讽李登辉“要做台湾之父、台湾的国父”,声称自己“只想做台湾之子”、要“保台湾”,颇有表白心迹的味道。

  不过,摆在这条路上的最大障碍,却是陈水扁自己一手堆上的。正如岛内舆论一再指出的那样,“台独”原本就是一个“假命题”,但陈水扁为了自己的私利,大肆炒作煽动,却让少数激进势力信以为真、变得十分狂热,遂令陈水扁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苏起发明“九二共识”名词的目的,原本是为了给民进党当局解套,但陈水扁却在选举中把它“污名化”了,等于是自断退路。

  最大的问题或许还是陈水扁的个性。虽然台湾民意的觉醒会推着他往前走,但他却又会因瞻前顾后而不断摇摆,其结果可能是错失机会。原本台当局放出陈水扁打算在20日就两岸关系发表“重要谈话”的风来,但近来却又表示没有这回事,不知是否因“任务型国代”结果已达减压目的所致。如果只有战术而没有清楚的战略,陈水扁在这条“新路”上大概也迈不出多大的步伐。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