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和府邸“冰山一角”惊现马府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10:34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 近日,在马府街东南角的一个建筑工地上,两排南北走向的木桩赫然从地下2米深处“探出头来”,考古部门已经进入现场开始发掘工作。向记者提供线索的郑和第19代世孙郑自海推测,这极有可能就是600年前郑和南京府邸——马府的“冰山一角”。

  两排木桩疑为大宅“桩基”

  记者赶到工地时,考古人员已辟出一片长15米、宽5米的长方形探坑。沿探坑西界,两排南北走向的圆木桩整齐地排列着,每排有15—20根,间隔打下。在木桩最北端,转而向东每隔1米有一根长方形的木桩。而在探坑的东界和南界记者并没有看到类似的木桩。因此可以大致看出,这是一个由木桩围成的方形遗址,探坑所在只是这个遗址西北一角。这些木桩是做什么的呢?郑自海告诉记者,过去南京的房子都是砖木结构的,建造时都要先用木柱打“桩基”。南京有句俗语“立柱支千斤”,在如此紧密的桩基上建造的房子,应当是两层以上的大宅子了。

  工地在郑和府邸范围内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出土遗址的工地正是在600年前郑和府邸——马府的范围内。郑和是回族人,本姓马,因此南京郑和府邸又被称为马府。明洪熙年间以后,下西洋的活动暂停了,其时明朝首都已经从南京迁往北京。郑和被任命为明朝驻南京的最高官员——南京守备太监,征战半生的郑和就在今白下区太平南路东侧营建了自己的第一座府邸——马府。关于当年马府的壮丽,史料上没有记载,不过清《上江两县志》上记载今天的马府街就是因为“郑和家于此”而得名。而且街上的新安会馆就是在马府遗址上建成的(南京郑和后裔也相传,马府曾有大小72间房子,全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上世纪80年代,在马府街一家茶炉店的大水缸旁,已经湮埋大半的“新安会馆界石”被郑自海发现。而同时,著名瓷器鉴定专家、南博张浦生先生在太平公园基建工地上发现一只写有“马”字的碗底以及一些带有郑和下西洋沿岸国家特色的瓷片。这些发现证明现在的郑和公园就是马府的后花园。当年南抵白下路,北至太平巷,西达太平路,东到长白街的这片区域都在郑和府邸的范围内。 南京日报记者李冀(编辑 丹妮)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