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华网·河套行:黄河百害富一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11:58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22日电(记者丁铭、万栋)春季的黄河,像一位早起的母亲,轻柔地将暖风吹到了沉睡一冬的河套平原,使平原上的万物渐渐苏醒开来。踏着这明媚的春光,我们走进了这片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沃土。

  河套平原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美称。我们在这里了解到,关于河套平原的范围,目前说法不一。按地形,黄河河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
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习惯上,河套平原应包括宁夏的青铜峡到内蒙古喇嘛湾之间的黄河两岸平原。即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又称前套平原;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后套平原;包头、呼和浩特、喇嘛湾之间的平原,又称土默川平原。我们走访的是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的后套平原。

  巴彦淖尔市河套平原北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西临乌兰布和沙漠,东与土默特平原接壤,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全市辖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磴口县、五原县、临河区,人口167万。阴山山脉从巴彦淖尔市腹部穿过,地形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北为乌拉特草原,是广袤无垠的天然牧场;南为辽阔的八百里河套平原,是农业主产区。中部阴山山脉矿产资源丰富。这一地形被当地概括为“北高南低中间横卧一条山,南耕北牧中间埋宝藏”。

  据巴彦淖尔市副市长、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局长马祖荣介绍,“巴彦淖尔”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可见这里是个与水结缘的地区。黄河后套平原是我国古老的灌区,历史上农牧多变,明清以后才逐渐形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人们熟知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古老民歌,就出自河套平原。据考证,这首民歌是由鲜卑语译过来的,歌词中所描写的游牧风光,就是阴山南麓河套平原早期的景象。

  马祖荣说,东周时,赵武灵王把赵国版图扩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东北),意味着河套种植业已经初步形成。秦始皇统一六国,再次把匈奴赶过阴山,河套迁入3万户,并设云中、九原两郡(在今包头市西)。可见当时农业地区还是很广的。汉代大修水利,朔方郡(在今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保尔套勒盖灌区)兴建一些渠道等灌溉工程,现还保存遗址。“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就是在汉代传开的。

  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由于游牧民族迁来,复为牧区。唐代又转为农区。西夏和北宋对峙,契丹人向西扩展,进入鄂尔多斯和河套平原,并在前套设立丰洲(在今呼和浩特市东郊)。明、清废州,恢复畜牧。清朝后期,陕北晋北各地部分居民迁入河套,大量开垦农田,在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黄河两岸,大多经营种植业。至清末,整个河套萧条,人口下降到最低点。由于历代封建王朝的腐败统治,战争频繁不断,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唯富一套”已名存实亡了。

  真正的“唯富一套”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实现的。马祖荣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河套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大力进行黄河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1958年南北两条总输水干渠开始动工兴建,1961年5月,万里黄河第一闸--三盛公拦河枢纽工程竣工放水。这些主体工程竣工后,彻底改变了多年来无坝引水,不能控制水位流量的落后面貌,并使河套灌区成为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1975年又全面完成了总排干工程,结束了黄河灌区有灌无排的历史。

  如今的河套灌区,不仅建成了有效灌溉面积达38万公顷的全国灌溉密度最大的灌区,同时还在800万亩耕地上,培育出驰名全国的河套密瓜、丑梨、葵花、酒花、白菜、枸杞、小麦等特产;在富庶的乌拉特草原上,培育出二狼山白绒山羊、戈壁红驼、白驼等优质畜种。同时还加大了黄河草鱼、鲤鱼、鲢鱼以及芦苇、蒲绒、苦杏仁、蘑菇、小茴香、发菜、苁蓉、大云、锁阳,五灵脂、黄芪、甘草、大黄等土特产品的开发力度。

  此外,全市还充分开发利用蕴藏丰富的矿产自然资源,千方百计将煤、铁、硫铁、铜、锌、铅、石墨、蛭石、缘柱石、云母、萤石等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以农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以矿山为依托的冶金、化工、建材工业。并利用境内星罗棋布的自然景观和古迹文物,打造独具北方特色的旅游业。

  巴彦淖尔市市委书记郭启俊告诉我们,依靠上述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全市近年来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快了河套地区的发展步伐,使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顶事业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全市经济建设初步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

  据郭启俊介绍,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增幅创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全年完成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元;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35.3:29.4:35.3调整为32.1:34.9:33,二产首次超过一产;财政收入再创新高,达到15.6亿元,同比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910元和3518元,增长13.1%和16.7%。

  透过这样一组数字,我们不但了解到河套平原前进的历史脚步,更感到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给这里带来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变化正预示着河套平原借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向小康社会迅速迈进。(完)(责任编辑:张守生)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