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两岸关系变化大 国亲两党相继来沟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13:41 环球时报 | ||||||||
5月20日,是陈水扁连任一周年的日子。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祖国大陆采取积极主动的两岸政策,一方面以立法形式遏阻、打击“台独”分裂势力,一方面加强与岛内一切反“台独”力量的沟通,通过在野党释放出一系列有利于台湾同胞的政策,使台海局势从极度紧张逐渐趋向缓和,两岸关系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制宪正名”,民进党企图实现“法理台独”
2004年是台湾选举年,“总统”和“立委”两项重要选举都在当年举行。出于巩固“台独”铁票和实现“台独”目标的需要,陈水扁当局不断挑战台海安全底线,在“急独”道路上狂奔。 大肆推动“公投”、“制宪”和“正名”,企图实现“法理台独”。2004年3月20日“总统”选举当天,陈水扁以“公投绑大选”,非法举行所谓“防御性公投”。“公投”是实现“法理台独”的重要手段,是向“法理台独”迈出的重要一步。虽然此举最终失败,但当选后,陈水扁迫不及待地开始落实“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的“台独时间表”。2004年8月,台“立法院”通过“宪法增修条文修正案”,将“公投入宪”纳入其中,为陈水扁实现“实质制宪”创造了条件。9月,陈水扁在中南美洲活动时声称,“中华民国最好的简称就是台湾”。在“双十讲话”中,他又宣称,“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并表示要在两年内“将驻外馆、处和公营事业单位改以台湾命名”。在2004年底的“立委”选举中,陈水扁继续大打“急独”牌,推动所谓“正名运动”。 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全面建立“台独史观”。过去一年,台当局加紧了在文化教育及学术领域的“去中国化”步伐。例如,台“教育部”强制规定,初中、小学教科书中,“涉及台湾所生活的时空环境”的比例不得低于50%;初中基本测验中,涉及本土的考题也要过半。台“教育部长”杜正胜声称,“台湾主体性”是“教育部”未来几年的施政主轴。此政策还扩大至公务人员的录用考试中,以此凸显“台湾主体性”,全面建立“台独史观”。 “以武谋独”,拉拢美国做靠山。陈水扁不顾岛内主流民意的反对,强行推动“6108亿元新台币军购案”(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妄图与美日结成军事同盟。在台当局的认知中,只要紧抱美国大腿、猛拍日本马屁就能在“台独”道路上通行无阻,这一判断显然是一相情愿。 我对台政策进入“依法反独”的新阶段 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猖獗,将两岸关系推向极其危险的边缘。为了维护台海的和平稳定,祖国大陆果断采取措施,向岛内“台独”势力和国际社会宣示我坚定的“反独”立场和决心。 2004年5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受权发表“5·17声明”,指出“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并以“五个决不”展现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以及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12月,中国政府公布《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以政府公告的形式,将“恶性发展的台独势力”列入今后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的首要因素,强调将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今年3月,全国人大全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以宪法为依据,以民意为依归,以维护台海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目的,使我对台政策进入“依法反独”的新阶段。该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加大反“独”力度的同时,祖国大陆积极推动发展两岸关系,关心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5·17声明”一方面对“台独”势力发出警告,一方面强调,未来4年,无论什么人在台湾当权,只要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摒弃“台独”主张,停止“台独”活动,两岸关系即可展现和平稳定发展“七项主张”的光明前景,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进行两岸谈判以及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享有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等问题。 《反分裂国家法》更是考虑到台湾同胞的看法,提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以最大的诚意实现和平统一;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推动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等多项举措。2005年1月,为了台商利益,也为了打破两岸之间的政治僵局,国台办正式提出“共同参与、多点开放、直接对飞、双向载客”的春节包机处理原则,得到岛内各界积极响应。1月15日,两岸航空业者在澳门达成共识,双方同意以双向对飞、不中停第三地的模式,展开“台商春节包机”,中断56年的两岸航线第一次实现双向对飞。这是两岸往来的重要突破,也为缓和两岸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 外压内挤,“急独”势力受挫 祖国大陆的严正警告,粉碎了岛内“台独”分裂势力长期宣扬的“台独无害论”,让台湾民众开始正视台海危机。 在2004年底的“立委”选举中,民进党原本欲借“总统”选举的胜势,再打“制宪正名”牌,一举夺取“立法院”过半席位。然而,“立委”选举结果显示,民进党与“台湾团结联盟”仅获得总席次225席中的101席,泛蓝阵营得到114席(另外10席由无党籍人士获得),超过半数。这是岛内主流民意对台当局“台独”路线的否定,陈水扁必须继续面对未来3年“朝小野大”的现实,其“台独”路线受到重挫。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严正态度,也让国际社会认识到“台独”的危险性。美国多次警告陈水扁,“台独会导致毁灭性后果”,反对“制宪”。前国务卿鲍威尔访华期间表示“台湾不享有国家主权”,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甚至称台湾是“中美关系的地雷”。 与此同时,岛内在野党也注意到民意在朝着“思安定、盼和平”的方向转变,因此一反过去害怕被扣“红帽子”的心态,纷纷“抢滩登陆”,推动两岸和解。2005年3月,国民党派副主席江丙坤赴大陆展开“缅怀之旅”与“经贸之旅”,与祖国大陆就两岸交流达成12项共识。4月和5月,两岸 政党间的交流与互动进入高潮,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之邀,先后率庞大的政党访问团来到大陆。中国共产党与之达成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和平的共识,国亲两党还带回包括推动两岸货运便捷化、台湾农产品登陆、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等多项有利于台湾同胞的政策。 胡锦涛与连战、宋楚瑜的会谈,开启了两岸政党交流的新平台,创造了两岸和解的政治氛围,受到海内外高度肯定。连战访问大陆后,民意支持率升至47%,达到其从政以来的最高点。5月18日,另一份民调则显示,只有32%的台湾民众满意陈水扁的施政表现,是其2000年上任以来的最低点。学者分析指出,这表明泛绿选民对陈水扁的支持开始松动。。 台海局势仍不容乐观 岛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压力让陈水扁认识到,他的“急独”路线没有出路。去年“立委”选后,他曾多次表示,李登辉执政12年没有完成“制宪正名”,他也做不到。为了摆脱困境,陈水扁喊出“朝野和解”的口号,似乎要重拾他2000年刚上任时提出的所谓“新中间路线”。不过,对连宋访问大陆的态度也显示出陈水扁的大陆政策仍然摇摆不定,说变就变。他先是污蔑连宋赴大陆是“卖台”、“违法”,但在美国施压下又赞成连宋大陆行,在连宋大陆行取得成果后反而大骂他们“联共卖台”。 海峡两岸相互敌对已经有50多年了。怎样才能改善两岸关系,创造和平统一的条件?事实证明,关键在于台当局抛弃“台独”路线,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上来。从目前来看,未来3年,陈水扁有可能被迫调整大陆政策,但来自民进党内的压力和“急独”势力的反弹以及其自身的“台独”野心,令他无法使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突破,台海局势仍不容乐观。本报特约记者 吴敏杰 ▲《环球时报》 (2005年05月20日 第十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