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民间非议也应当计入政绩成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11:59 北京青年报 | ||||||||
作者:潘洪其 一个崭新的概念―――政绩成本―――正在引起各界越来越强烈的兴趣。据透露,目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及细则正在考虑中,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将正式推出。该标准首次提出要对政绩进行成本分析,要对为取得政绩所付出的投入和代价进行计量,以切实避免不计成本和代价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
中国的领导干部一向是很注重争取政绩的,因为政绩得分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有紧密联系。很长时间以来,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标准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它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其主要功能是反映经济增长率,但并不反映经济运行的质量,不计算经济增长背后的各种成本。一些官员为了追求GDP的增长,或不惜违背经济规律,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或将GDP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个单位和部门,杀鸡取卵,劳民伤财,或在数字上弄虚作假,瞒上欺下。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政绩标准多有诟病,以新的政绩标准取代"GDP崇拜"势在必行。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中引入成本分析,从根本上纠正了传统"GDP崇拜"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弊端,诚如专家所言,是国家公共管理逐渐走向科学化的一个具体表现。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领导干部为获取政绩,多少付出一些成本或许是在所难免的,有的成本严格说来在可以容许的范围之内,属于正常的成本支出。在非正常政绩成本支出方面,人们见识得比较多的有盲目投资、决策失误、妨碍司法公正、酿成重大环境事故或安全责任事故,等等。此外,还有一种成本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某些领导干部主导下的政府决策和政府行为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在群众中引起了较大的非议,甚至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实际利益,导致民怨沸腾道路以目,同时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影响了群众对依法治国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个别领导干部完成了宏大的"政绩工程",政府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如果说前面那些非正常政绩成本是"显性成本",后面这种政绩成本则是"隐性成本",而且"隐性成本"很多都是由"显性成本"引起的。"显性成本"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般也是可以进行量化分析的,"隐性成本"则大多存在于群众的非议当中,考核者需要破除对领导干部的传统迷信,摈弃对群众非议的传统偏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才能获得全面真实的信息,建立起对领导干部"隐性政绩成本"的正确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