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坊街沦为仿古旅游商业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16:52 青年时报 | ||||||||
“先繁荣,后整容”的后果是繁荣难补救更难 河坊街是杭州人的骄傲,它传递着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和建筑文化。但是,在高昂的租 金成本之下,商家正难以为继:为了收回投资,商品鱼龙混杂;古董市场由于缺失人气而冷冷清清;商铺拍卖一再降价;名宅 低价尴尬易手……
名宅宓大昌降价易手 宓大昌是河坊街的特级商铺,它处于中山中路与河坊街的四叉路口,一直经营着餐饮生意,在清朝时期它曾被称为驰 名全国的杭烟“鼻祖”。今年的3月22日,宓大昌由它的温州业主挂牌800万起价进行公开拍卖。 但是,这个有着320平方米的名宅要易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当前楼价高昂的现状下,这个起拍价应该说并不高。2000年,那位温州业主以680多万的价格拍到后,又 对它进行了加固,毕竟是历史建筑,它的修缮成本也是必要的。当时委托方的心理拍卖价位要上千万。拍卖广告刊登八九天后 ,考察的人有四五批,但是直到拍卖报名截止没多少时间了,依然没有人正式上门。”杭州市拍卖行有限公司的一位王经理这 样说。 他告诉记者,最终拍出的价格偏低了。总共参与拍卖的只有3家,虽然也有些人看好它,但价格走到860万左右后 ,有人就放弃了竞拍。而这个价格相比2003年960万的挂牌价,已经降低了不少。最后,它被一位杭州人以885万元 价格拍得。 “作为历史街区中的建筑,如果是出租,按照它的定位,年租金肯定是高昂的。如果作为投资,在目前的情况下,上 涨空间还有多少很难预测。”一位观望者说。 数据见证了河坊街的尴尬。2000年,河坊街的第一期商铺进行拍卖的时候,每平方米的均价达到了2.27万元 ;第二期的商铺拍卖均价是每平方米1.86万元;2001年第三期商铺的拍卖价格更是达到了每平方米3.95万元;2 002元河坊街第四期商铺拍卖价格开始回落,最高成交价为每平方米3.18万元;2004年8月26日,河坊街14间 底层商铺以每平方米1.6万-1.8万元进行公开拍卖时,却有13间流拍了。 在今年的3月17日,建国南路与河坊街交叉口以西的四间临街商铺以1.3万—1.6万/平方米的底价进行了拍 卖。 王经理认为:“虽然河坊街今年拍卖的商铺都租出去了,但是商家的负担还是很沉重的,拍到房子后还必须交纳每平 方米207元的土地年租金。” 河坊街上的民间特色工艺品、小吃店等都是微利行业,刚开街时候的巨额拍卖价使得房子的年租金居高不下,这使得 在这里经营的商家难以为继。 有专家指出,从某种角度来讲,高价拍卖和混乱的商业定位,从一开始就将河坊街的发展引进了一条“死胡同”。 如今,从河坊街的商铺价格走向也可以看出,它的商机正在转向劣势。 古董市场冷清出场 “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店,应该是卖收藏品的吧?”5月16日晚上8点,一对外地游客来到河坊街中心地带的“钱皇 收藏总汇”,看着几家商铺都已大门紧闭,整个市场冷冷清清,他们只得打消了进去游览的念头。 此时,河坊街上正是人流涌动的时刻。 “钱皇收藏总汇”内,楼阁、天井、悬檐宫灯和随风飘荡的幡旗透着古意,上下两层的市场只有保安室亮着灯。一个 保安闭着眼睛打盹,另一个保安百无聊赖地看着监控录像。 保安说,这里共有40家左右的店铺,现在开门营业的只有七八家,早上七点开门,晚上六七点天一黑就关门了。他 指了指几家安着卷闸门的店铺说:“这些店铺已被租下,不知为什么还没开门营业。” 第二天白天,记者再次来到河坊街时看到,“钱皇收藏总汇”市场一楼,零落地开着三五家卖字画、钱币和各种收藏 品的店铺,游客依然寥寥无几。二楼的一位市场工作人员对这里的市场前途表示乐观。但河坊街中心地带的一家木雕工艺品店 店主却说:“那里的人气还没积聚起来,你看看有多少人在逛就知道生意的好坏了,如果是刚入行的,又没有自己的资源和人 脉,在那里守株待兔肯定不行。” 他指着对面一家打着招租招牌的店说,原来那里的二楼也是做古董生意的,最近也搬走了,生意难做啊! 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一些旅游纪念品商店的火爆和街上来来往往涌动着的人流。 对于这个新生市场的尴尬,河坊街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河坊街的“钱皇收藏”将进行重新招商活动,适当降 低准入门槛,这其中包括:降低商铺的年租金、拓宽经营范围、优化管理资源等,并准备与紧临的安荣巷一起打造成收藏一条 街,形成成熟的市场。 “我相信这里的发展还是很有潜力的。因为这里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只欠东风。”这位工作人员充满信心地 说。 鱼龙混杂,商家劣币驱逐良币 1999年,作为杭州城市传统中心区的河坊街和吴山区域,当时的规划是在这修筑一条快速公路。1999年上半 年,河坊街一侧的清代、民国建筑和传统店铺已被拆除大半,最后由于新闻界和民间人士的奔走呼吁,河坊街作为一条代表性 的历史街区被保留了下来。 2000年,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杭州市政府重新将它作为历史街区来保护,并设想将其建成一条有地方特色的传 统商业街。 但是,时至今日,河坊街既承担着传递历史文化的重任,又承载了商业旅游的功能,在文化与商业之间蹒跚前行。 “刚开街的时候,这条街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一般经营的是玉器、明清瓷器、名人字画等,像拎着长嘴铜茶壶为客 人斟茶的‘堂倌’在大家看来,也是非常有意思。” “当时还有现场纺纱的‘吴越人家’布艺品店。但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在这条街上,几乎什么都能看到,只要是 能赚钱的。”住在附近的老居民王阿婆告诉记者,这条街上有着很多的老字号商铺,如万隆火腿店、孔凤春香粉店、宓大昌旱 烟店、王顺兴面馆、翁隆盛茶庄等。 但是,河坊街作为一条商业街,在高昂的租金压力下,进驻的商家势必要尽快收回投资,这与河坊街本身的历史复古 街区的定位是一种矛盾,造成了河坊街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经营思路与策划。 有关部门开始为河坊街制定的是“先繁荣,后整容”的思路:只要出得起价,三教九流都可以进来。 如今,在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河坊街复古建筑中,有摄影楼、服装店,哪都能买到的廉价工艺品、做工粗糙的保暖内衣 、10元4板的电池、5元一块的假玉石…… 一名从苏州来的游客专门到河坊街感受古街情怀,结果却被那些售卖北京大碗茶、明清宫廷黑芝麻糊、茶叶蛋、豆腐 干的店家热情包围。 他说:“来这里看看热闹还是不错的,不过,这些旅游纪念品没什么特色,复古建筑也有点令人失望。” 对于河坊街的定位,河坊街管委会的负责人王先生介绍,管委会已经意识到了商家鱼龙混杂的问题。对此,他认为, 一是要提高准入制度,二是做房子业主的工作。 “准入门槛制定起来容易,但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困难。”河坊街的另一位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这样感慨。 管委会工作人员对房东只有劝导和推荐商家的职责。“房东和商家自行签订经营合同,管委会很难再去插手。比如, 在管委会不知情的情况下,商家就交了年租金,开张营业,那管委会能怎么办?” 这位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商家想到河坊街开店,最好先到管委会申报,再跟房东签订合同。 “目前河坊街管委会还没有权力对这些方面进行制约。我们也希望媒体的呼吁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赋予管委会 更大的权力。”他说。 专家会诊 阮仪三:惟利是图是很肤浅的 河坊街是杭州市区惟一的保持古城历史风貌的老街,它凝聚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和建 筑文化。但是在改建过程中,老街上原有的砖木结构房子基本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两层小楼。在外形上它已经颇具明 清建筑的风格,但是,整齐划一的造型,还是让人一眼就看出它明显的人工仿造痕迹。 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教授 曾一度参与了河坊街的保护规划方案设计,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和分歧而退出了。 在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阮仪三教授说:“虽然称为历史街区,但已不是原汁原味的古街了,现在只是一条仿古的新 街。我不主张将原有的古建筑推倒重建,那会失去古街的特色。对于历史建筑最好的保护不能拆掉重来,而应该修旧如旧。” 越来越多的历史街区保护,最终都成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旅游集散地,对此阮仪三教授感到很无奈。当时河坊街的规划 设计方案限定一个月内完成,接着花3个月时间施工建造,在当年10月1日全面对外开放。 阮仪三教授却认为,历史街区改造中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原汁原味地保护它的历史遗存,首先要仔细调查,按杭州这 段河坊街的规模,光调查就要花费一个月时间,然后再做规划设计,至少还得花3个月,一个月无论如何是做不出的。现在, 杭州河坊街作为杭州重要的旅游产品,被隆重推出,还冠以“清”河坊街的名称,但全是用现代工艺、现代材料,按现代旅游 要求仿照清代的样式重建的:宽阔的街道,整齐的铺面,一样的窗格,簇新的砖瓦,完全是一条仿古旅游商业街,仅仅是旅游 展示而已,没有历史的沉淀和老街老巷的韵味。 “现在杭州人出外旅游,看到了一些古老的街市,像乌镇、西塘的老街,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才感到河坊街 是做坏了,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历史遗存是不能再生的。”阮仪三教授这样说,“现在的河坊街已经得不到历史信息的传递 ,只能单纯从商业旅游的角度来衡量它的存在和价值。这种惟利是图的做法是很肤浅的。” “仿古街的存在是一种悲哀。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应该完善法规制度。”阮仪三教授告诉记者,如今上海已经出台了 《上海历史风貌保护条例》、《历史优秀建筑保护条例》,目前苏州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