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还有多少命案要等公安厅长批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05:0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还有多少命案要等公安厅长批示(图)
  图片说明:23日上午,广西南宁市公安局在朝阳广场接待来访群众 图据商报图片库

  安徽公安“开门接访”接出了一大新闻:一宗兄弟命案13年没有结果,安徽省公安厅厅长批示后13天,命案即告破。

  这件事当然是公安“开门接访”取得成效的正面典型,但同时也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安徽公安机关每年接案数十万起,但公安厅长只有一个。13天能破的命案,却要整整等待13年!由此不禁让人想到,还有多少案件仍在等待之中?厅长批示13天破13年前命案

  安徽省利辛县一宗兄弟被害抛尸路边的案件,13年没有结果;安徽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接访批示后13天破案,3名凶手缉拿归案。

  1992年12月3日,家住阜阳市利辛县城北的郑国化老人两个儿子去武汉采购铁皮,雇用王才军的货车。回程途中,因急刹车,在车厢里的老大郑家付被挤伤,送附近医院不治身亡。为躲避责任,司机王才军用扳手将老二郑伟打死。随后,王才军与同行押车的张文启将两人抛尸路边后潜逃。案发第二天早上,周边群众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公安人员很快确认死者身份,但驾驶员下落不明多次抓捕未果。

  今年4月29日,安徽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接到郑国化老人的上访材料后作出批示,当地公安立即行动。5月8日在舟山抓获王才军,13日又将张文启抓获。整个破案、追逃过程仅用13天,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公安厅长怎能每案躬亲?

  这件事当然是公安“开门接访”取得成效的正面典型,但同时也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13天能破的案件为何要等13年?

  兄弟二人一日之间死于非命,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13年寒暑、数千日风雨,痛失爱子的郑国化老人自最基层的派出所到县里、市里、省里,一次次出入各级机关,一次次重复诉说与哀求,几乎要耗尽精力。如果没有省厅“一把手”的批示,市、县公安干警恐怕难以用紧张的13天破获此案,郑国化老人怕是到死也不会瞑目。

  安徽有6400多万人口,2万多名干警,公安机关年接案数十万起,但公安厅长只有一个。即使厅长夜以继日地劳作不息,所能躬亲之事也不会太多。13天能破的命案,却要整整等待13年!由此不禁让人想到,还有多少案件仍在等待之中?还有多少个郑国化老人仍在风雨中悲切而无尽地奔波?党和政府的声誉、无数公安民警用汗水甚至鲜血换来的“信任力”,有多少在群众的等待中被消耗?接受上访的各级政府和公务人员为此花费了多少时间?13年造成的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成本该由谁来负责?

  “开门接访”“命案必破”,不能只是行政的一种形式,还必须依托完善的机制。13天破案值得褒奖,但一宗命案13年没有办妥也应追究责任,让立功者有奖,还得让渎职者有受罚之忧!

  安徽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和地方政法领导一行已专程到利辛县,向郑国化老人道歉,同时表示“将举一反三,通过此案对全体民警进行教育”。但愿此案能成为公安机关“执政为民”的警示牌,让13天能破的案件等待13年的现象不再出现。(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新闻背景全国公安一把手“大接访”

  日前,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要求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都要依法处理,基本上做到信访人停访息诉。这是继“大讨论”、“大练兵”之后,公安部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新华社)新闻链接陕西:13年陈案两日告破

  据57岁的陕西人杨师傅介绍,1992年11月5日,一青年男子借口喝水进入他家,趁其不注意用铁器猛击他的头部致其当场休克,并偷走杨师傅珍藏的60余幅名人字画。他多次报案、上访,但“由于各种原因此案悬而未破”,一搁就是13年。但今年5月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接访两天后,犯罪嫌疑人即被抓获归案。

  点评“两日破13年积案”,的确可圈可点。应该认识到,如果依靠公安局长接待日的批示才能提高办案效率的话,这显然就是一个值得有关部门,尤其是公安部门需要深虑的问题。因为,通过公安局长接待日,通过领导批示办案,只能是作为提高处理积案效率的一种有益补充,而只有积极加强相关的效率机制建设,才可能避免更多的“13年积案”的出现。如果是本末倒置,那可就不足取了!(华商报)北京:接访第二天打人者被抓

  去年6月,陈春香的丈夫因和刘亚文赌球,输给刘亚文48875元。今年1月1日,刘亚文来到陈女士家中要债,并将陈女士左眼部打伤,血流不止。后经法医鉴定,陈女士左眼部的伤为轻伤。由于种种原因,这起伤害案件久拖未决。

  今年5月20日下午,半年来先后22次跑遍北京市丰台公安分局、派出所反映信访问题、要求法办打人者的陈女士,在局长接待信访群众的第二天,终于从丰台公安分局得到消息:刘亚文已被丰台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点评如果不从根源上查清某些问题发生的原因,不从中发现和弥补工作中的漏洞,“局长人人接待”就只是一种应景式的解决办法,这肯定也不是推行“局长人人接待”的本意,把某些问题的解决押在“局长接待”上的片面思想认识也难以从根本上消除。

  抓好信访是为了取消信访,局长人人接待的理性目标应该是局长不接待。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的深思。这也是做好信访工作的终极目标。(北京青年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