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沿着远志的足迹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学远志见行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07:27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沿着远志的足迹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学远志见行动(图)
甘远志(右)生前在铁路上采访。本报记者 古月 摄

  编者按: 甘远志同志,一名党报记者,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热情讴歌海南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新成就,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在《海南日报》工作1059天,采写稿件见报1051篇,许多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做出了贡献。

  他是一个把新闻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敬业奉献,忘我工作,成绩卓著,是新闻记者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新闻史上,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日前发出《关于在全国新闻界开展向甘远志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掀起新一轮学习宣传甘远志热潮。本报今日起推出“学远志见行动”专栏,传递学习声音,找差距见行动,开拓创新做好工作。

  本报海口5月24日讯(记者袁锋)敬业奉献,忘我工作,认真履行新闻记者神圣职责的“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甘远志于2004年9月4日在东方市采访时因公殉职以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不间断的学习和宣传活动,并在不断推向深入。

  2004年9月6日,中共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向“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甘远志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授予甘远志“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称号,并号召全体员工以实际行动向甘远志同志学习。同时,组织甘远志先进事迹材料上报省委宣传部和省有关部门,请求追授甘远志全省新闻战线“爱岗敬业的好记者”荣誉称号并获得批准。

  9月10日,本报在第一时间刊发了纪念远志的长篇通讯《他用生命书写新闻》。远志,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把新闻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他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两次批示,称赞远志“是新闻记者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新闻史上,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2004年11月底和2005年2月上旬,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先后两次组织采编骨干召开学习新时期新闻记者杰出代表甘远志座谈会。

  2005年3月10日,集团召开全体员工学习甘远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再掀学习甘远志事迹的高潮。会后,集团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围绕集团党委提出的“学远志,找差距,学先进,见行动,创一流媒体”的主题活动,组织员工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从理想、信念、工作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态度和作风纪律等方面提出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把学习甘远志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随之,采编各部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从总编室、经济部、政文部、记者部、摄影部,到发行中心、物业中心、印刷厂,报业集团上上下下受到远志敬业精神的感召,业务氛围愈加浓厚,工作作风焕然一新。总编室决定加强业务学习,定期召开专题业务研讨会,开展“如何做好新时期党报市县新闻”调研活动,改进版面形式和内容,在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日常报道中进行大胆尝试。时事部在学习活动中,更加重视与新华社的沟通联系,先后4次与新华社海南分社有关部门领导和采编人员举行座谈会,互相听取意见建议,促进了双方工作。经济部全体同志分别制定了今年的具体工作目标。

  集团团委于2005年3月底向集团广大青年发出《关于向甘远志同志学习的倡议书》。清明节期间,集团团委和海南日报经济部、南国都市报等部门青年代表赴甘远志生前采访过的主要地点之一———大广坝水电工地,重踏甘远志生前足迹,体验甘远志当年采访的艰辛。

  2005年3月23日,集团配合省委宣传部、省记协联合组织召开全省新闻战线学习甘远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全省各新闻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采编人员约550人参加报告会。

  此外,集团编印的学习宣传甘远志事迹材料《记者,永远在路上》一书,员工人手一册。《传媒生活》也出版了学习宣传甘远志先进事迹的专刊。现在,甘远志的遗物和文稿也正在收集整理中,以筹备甘远志生平事迹展览。

  作者:袁锋

  (来源:海南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