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唤醒国民海洋意识 今年起将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08:12 东方网-文汇报

      记者江世亮郑蔚报道

      本报讯从今年起,每年的7月11日为我国的“航海日”。这是交通部部长张春贤昨天宣布的。他说,设立“航海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航海事业的高度重视,凸现了航海及海洋事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必将推动我国航海及海洋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今年的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选定郑和下西洋纪念日作为中国“航海日”,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我们应该借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动,
大力弘扬海洋文化,唤起国人的海洋意识。”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日前举办的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主题的第三届SORSA论坛上,应邀演讲的上海交大船舶制造专家、上海造船学会理事长张圣坤教授呼吁说。

      张圣坤教授说,600年前郑和率领由200多艘船只、28000余人组成的浩大船队七下西洋,前后延续28年遍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壮举,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同各国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睦邻友好往来。他指出,我们为这一壮举骄傲的同时,也有刻骨铭心的反思。因为正是在此后,由于当时朝政一系列政策失误,特别是实行了所谓的禁海政策后,我们首先就遭到来自海上列强的欺辱,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等成为我们永远难忘的历史教训。这段海洋兴衰史足以证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没有科技支撑,就不可能在海洋上有立足之地。

      反思之二是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张圣坤认为,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去显示皇帝的威严和大明王朝的富有,而不是开拓、冒险,以致于七次下西洋走的是同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这一切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陆地文化的影响,其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等。而海洋文化是一种躁动的、博大的、充满活力、眼界开阔的文化,哥伦布能发现美洲与这种文化属性不无关系。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时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人人皆知,但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知道的人却不多。说到海防,许多人只知道12海里的领海主权,而不知道依法享有几倍领海宽度的国家管辖海域和遍及世界各大洋的海洋权益。他说,我国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大国,而国民的海洋意识却十分匮乏,设立“航海日”有助于国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培育海洋意识。

      时平说,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早就有了自己的航海节(日),如美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德国、英国等。把7月11日作为“航海日”,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展海洋事业,培育海洋人才。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